薛牧人

從攜帶現金出門到ATM異地取款,從儲蓄卡支付到信用卡閃付,從微信、支付寶轉賬到支付寶、微信收付款,從銀聯的一碼在手到聚合支付……不經意間,出門在外一定要做好“身手鑰錢”的準備工作已成往事。現如今,身份證正在電子化改革中,指紋密碼鎖普及開來,手機里的支付軟件基本取代了攜帶現金出門的程序。說“一機在手,買啥不愁”已經不是夸張的話語。要知道,2016年的時候,街頭的修鞋師傅就在用支付寶和微信收款呢。那么,無現金社會真的到來了嗎?未來的零售支付又將是什么樣子呢?
ATM機正被無現金時代淘汰
ATM機曾經因為便捷、可以24小時服務等特點,被持卡用戶接納。但是,隨著支付寶、微信支付等第三方支付逐漸攻城掠地,“出門只帶手機”成為更多人的選擇,主要提供取現服務的ATM機或在慢慢淡出舞臺。比如西單購物中心曾矗立在一樓東北角的一臺ATM機,不知道什么時候被悄無聲息的搬走了。而撤走的原因則是一臺提款機在西單這樣的繁華地段一年的場地租金要一萬多,自從支付方式多樣化以來,ATM機交易量、手續費等收入滿足不了租金的支付,只能黯然離場。統計數據顯示,中國ATM市場已經進入了平緩期,央行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底,全國ATM機部署總量為92.42萬臺,較上年增加5.75萬臺,增長率為6.63%,雖然繼續保持增長,但是已遠不及2012年、2013年每年約25%的增長率。而ATM機淡出的背后或蘊涵“貨幣的去現金化”。
智能手機助力移動支付崛起
2016年的時候,有這樣一個段子。“三年前有一回周末,出門在樓道抽煙,把自己鎖外面了。當時就穿了一條大褲衩沒穿內褲,光著膀子,手里半包煙一個打火機,一個手機。只能電話女友讓她請假來給我開門。今年,一樣被鎖在外面了。一樣的裝備,不過我這回約了個車,到單位取了備用鑰匙。本來想說無現金帶來的便利寫到最后發現好像女朋友沒了”。雖說是段子,卻從側面反映了無現金消費的便利。除了支付寶、微信支付兩大互聯網巨頭外,京東支付也在快速崛起。今年以來,京東金融加快了與銀行合作的步伐,先后與中國銀聯、工商銀行、光大銀行等多家銀行展開合作,并聯合推出信用卡。銀行選擇與第三方支付巨頭合作已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就連被稱為“宇宙行”的工行,也在2017年12月7日通過官方微信推出了“支付寶最高立減1212元”的優惠活動。在淘寶、天貓消費時,只要用支付寶綁定工行信用卡支付,就可享受優惠。
據工信部數據,截至2017年6月末,我國使用手機上網的用戶總數已達11.0億戶。此次用戶調查的數據顯示,第三方移動支付在手機網民中的滲透率(即在過去三個月內使用過的比例)高達90.8%,在一線、二線和三線城市分別為94.0%、91.4%和89.2%。而在人們的日常開銷中,由第三方支付完成的比例已達45%,與高盛8月份發布報告所估算的40%相比還要高,銀行卡/信用卡(含線上和線下)支付和現金支付占比分別為28%和26%。進一步講,第三方移動支付和互聯網支付占比分別為32%和13%,相當于在全部的第三方支付交易中,約71%通過手機完成(與高盛報告的75%接近)。短短幾年間移動支付已經一躍成為居民日常消費支付的第一大工具。
銀聯發力推聚合碼支付
近年來,線下場景支付成了移動支付最新的流量入口。作為二維碼支付的“后來者”,銀聯瞄準商戶怕麻煩、不愿意鋪設多個二維碼的心理,攜手銀行推動二維碼聚合支付——商戶只需要一個二維碼就可以使用集成的所有支付通道。此舉意味著,銀聯二維碼支付布局從連鎖商戶向小微商戶全面覆蓋。與支付寶、微信支付從小微商戶發展路徑不同,銀聯是先從連鎖商戶人手,目前銀聯掃碼(被掃)受理商戶已經基本覆蓋全國大型超市、便利店等高頻消費商戶,隨著銀聯聚合碼(主掃)的推出,銀聯將加快其他小微商戶的覆蓋面。銀聯2017年11月6日公開的數據顯示,銀聯二維碼支付月均交易筆數增幅達到45%,活動商戶數月均增幅達到87%,日均交易量超150萬筆。從業務布局上看,目前已有超過150個主流APP上線開通銀聯二維碼,包括銀聯錢包、工農中建交等17家全國性銀行,以及京東、美團、萬達飛凡等互聯網公司坐擁億級用戶量的APP,同時近200家主流收單機構及分支機構完成受理改造。
你有張良計,我有過墻梯。近日,微信、支付寶同時宣布:啟動高速公路“無感”支付。何為“無感”支付?即信用分550以上,便可直接把車與支付寶綁定,你的車就變成了支付寶,車牌就變成了付款碼。下高速時,自動識別車牌,自動從你的支付寶里扣取高速通行費。全程不需要現金找零,更不需要掏出手機掃碼。看來,只要有一部智能手機或是不用智能手機,只要有一個微信,只要是開通了支付功能,就可以解決生活中方方面面的問題,走向“智慧生活”的未來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