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敬
沐浴著新年的陽光,新時代的大幕已經拉開?;厥走^去的2017年,整個國內金融理財市場風云變幻,不確定性與不穩定性更加凸顯:嚴監管、去杠桿、金融反腐風暴、A股納入MSCI、保險回歸保障、資管新規落地、房地產進入租售同權時代、AI與金融科技橫空出世、互聯網金融迎來大浪淘沙……
在這年終歲末,讓我們說一句,2017再見,2018你好!
展望2018年,銀行理財凈值化管理將重塑資管市場。目前銀行向凈值型產品轉型的路徑通常是由封閉式凈值型產品入手,基本保本保收益,逐步引導投資者接受此類產品。但普益標準研究員認為,隨著監管推進,銀行理財凈值化轉型的速度將提升,預計2017年末至2018年初,將有較多銀行推出凈值型理財產品。打破剛性兌付,降低市場利率,在銀行也將杠桿是未來趨勢,不過可能最終的政策和執行會進一步和緩,某些條款會修改,銀行理財可能會獨立運行,成立銀行類資產管理公司,抑制和調整同業業務和資管業務、銀行表外業務回表內是大勢所趨。
展望2018年,保險業嚴監管仍將持續,“保險姓保、監管姓監、回歸保障、服務實體”將成為了保險行業發展的核心方向。隨著保險業在金融科技方面投入的不斷加強,保險代理人增速將明顯下滑,更多保險“黑科技”會投入應用,市場潛力和發展空間廣闊。而中小險企或更關注細分領域的機會。在渠道結構方面,險企更加注重個險,險種結構方面,險企更加重視長期保障型保險。
展望2018年,公募基金進入20周年的紀念性大年。隨著新的基金評價體系的落地,基金公司通過貨幣基金擴大規模的動力將會在2018年逐步減小。據悉,目前包括銀河證券基金在內的多家券商資管正在嘗試降低貨幣市場基金比例,提高股票基金的比例。再加上監管層數次加碼貨幣基金監管,嚴控其流動性風險,意味著2018年轉向主動型管理業務,完善權益類、固收類和量化投資等產品已經勢在必行。在新的一年里,金融機構去杠桿和控風險進一步推進,將對委外基金、定增基金、分級基金、保本基金和貨幣基金持續造成影響。
展望2018年,預計2018年信托行業規模增速將放緩,“經濟強、金融緊”背景下,信托行業主動管理業務有望持續增長,成為行業業績穩健增長的主要驅動。對于資管新規對于信托行業帶來不確定性影響、信托行業主動業務發展和轉型不達預期的風險還是要有所警覺的。
展望2018年,股市或延續慢牛行情。價值投資的主線不會改變,2017年“穩中有升”的“慢?!毙星閷?018年延續,股票市場的價值中樞隨著經濟形勢的逐步轉好而穩步提升,預計在3200~3700點的范圍內波動。從大方向看,2018年價值投資的邏輯會得到延續。另外,從2018年6月起,中國A股將正式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和全球基準指數,A股藍籌股投資價值還會進一步提升,一些機構投資者認為,藍等股和漂亮50仍將是價值投資的基石標的。
展望2018年,P2P行業“大分化”和“大突圍”或許會是兩個重要的關鍵詞。所謂大分化,是從行業層面看,平臺之間將加速兩極分化。所謂大突圍,則是對當前的頭部平臺而言,在享受“大分化”紅利之前仍有一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