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玉智 陳志芳
[摘 要] 目前我國高等教育在向現代生產服務一線、特別是產業鏈高端提供既掌握現代科學技術知識又接受過系統技能訓練的應用型、復合型、創新型人才方面顯得力不從心,茅臺學院定位為應用技術型高校,依托國酒茅臺的品牌效應,通過孕育、培育“工匠精神”,使之成為茅臺學院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的現實意義和路徑選擇。
[關鍵詞] 國酒茅臺;應用技術;工匠精神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8. 11. 099
[中圖分類號] G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 - 0194(2018)11- 0224- 02
0 前 言
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曾提出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這是“工匠精神”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體現了國家對工匠精神前所未有的重視。在如今這個時代,“工匠精神”有哪些內涵?應用技術型高校培養以生產、建設、管理和服務一線需要的且具有較高職業素養的專門技術技能人才為目標。那么,又該如何培育工匠精神呢?
1 “工匠精神”的內涵
提到“工匠”一詞,浮現在人們腦海里的首先是木匠、鞋匠、鐵匠、銀匠、剃頭匠等。茅臺學院選址魯班鎮,魯班鎮與木匠祖師爺的“魯班”是否有相同的淵源有待考證,但發明創造出鋸、刨、傘、風箱、云梯等工具,提高了勞動效率的“魯班”,堪稱“中國工匠師祖”的集大成者,《詩經》中“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描述也顯現古人對“工匠精神”之執著追求與贊譽,《天工開物》堪稱凝聚中國古代科技文明的工匠寶典,“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便是對“工匠精神”之追求?!肮そ尘瘛北举|上即“零缺陷精神”,工匠精神體現在對自己所從事的職業善始善終、堅韌不拔、一絲不茍和對卓越與完美的崇高追求;從集體、企業或者行業來說,工匠精神是品牌的塑造和核心價值的建立;從國家層面來說,工匠精神則是整個教育和社會發展的體系性構建。
茅臺酒作為香飄世界的中國名片,作為世界名酒,茅臺傳承傳統釀酒技藝,弘揚孜孜以求的工匠精神,歷經中國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滄桑變異,作為卓越的民族品牌,始終在以其悠久的歷史、卓越的工藝及深厚的文化底蘊不斷擴展著自身的獨特影響,引領著中國白酒文化的發展;始終使自己屹立在中國酒業的制高點上。因此,“精益求精、追求卓越”是工匠精神的本質特征,企業的發展和經久不衰、長期延續,正是那些不忘初心、鍥而不舍、追求極致的工匠、大師們長期的職業堅守。工匠精神在茅臺不只是口號,長期以來,茅臺集團通過開展 “弘揚工匠精神,傳承茅臺工藝”專題講座,“提升青年技能,傳承工匠精神”專題研討,舉辦白酒工種青春技能職業技能大賽,將工匠精神的精髓深入每一位釀酒人的身上、心中。公司今年還評聘10名同志為茅臺酒首席勾兌師、首席品酒師、首席釀造師、特級釀造師等技術職務,通過“師帶徒” “拜師學藝”模式,通過高標準、高要求的淬煉之后,得到消費者的熱捧,成為國人的驕傲。
茅臺學院定位為應用技術型高校,依托國酒茅臺的品牌效應,通過孕育、培育“工匠精神”,使學生嚴謹務實,腳踏實地地學習理論課程和實踐技能,循序漸進地養成高尚的職業情操,以敬畏的心態對待自己未來從事的職業。
2 茅臺學院“工匠精神”培育的路徑選擇
2.1 茅臺學院校園文化建設中可營造“工匠精神”氛圍
校園文化是學校所具有特定的精神環境和文化氣氛,它包括校園建筑設計、校園景觀、綠化美化這種物化形態的內容,也包括學校的傳統、校風、學風、人際關系、集體輿論、心理氛圍以及學校的各種規章制度和學校成員在共同活動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規范的行為準則。健康的校園文化,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啟迪學生心智,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為了培養具有工匠精神的應用技術型人才,茅臺學院在大學校園文化建設和打造中將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加強工匠精神的滲透。通過學校大廳、樓梯、教室、接待室、會議室、學校校情展覽廳空間設計等室內文化以及室外墻體、文化墻、人文景觀、校園藝術雕塑等環境文化規劃,還有宣傳片、網站建設、學院個性化走廊展板、校本儀式、專題活動、習俗活動等學校行為系統規劃、平面廣告、新媒體等,介紹古今中外具有工匠精神的人物以及釀酒大師等。同時舉辦一些討論、演講等活動或者創客空間,暢談工匠精神的意義,校園文化育人,讓工匠精神弘揚真正駐守每一位學生的內心。
2.2 茅臺學院課程與實踐教學中應滲透工匠精神
在培養工匠精神這件事情上,學院把教書育人當作最高價值、最高追求的精神,堅持對技藝和品質不計名利、精益求精,抱樸守拙的精神。在專業發展與課程建設中,學院圍繞釀酒產業鏈構建專業結構體系,主動適應城鎮化發展戰略和釀酒產業結構調整與技術升級,專業對接產業,圍繞釀酒、特色食品及相關產業人才需求,企業經營管理和專業技術人才與學校領導、骨干教師互兼互聘,在專業課程教學的目標、過程和評價等環節滲透工匠精神,培養學生職業素養,彰顯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的特色。
茅臺學院堅持“能工巧匠”進校園,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圍繞釀酒產業鏈構建專業結構體系做文章,以白酒釀造工程為核心,圍繞釀酒產業鏈,建立學科負責人、專業帶頭人、教學骨干的培養遴選和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雙師素質”教師資格認證和教師到企業實踐的制度,推動學校教育教學改革與產業轉型升級銜接配套,推進真正校企一體化育人。
2.3 茅臺學院專業技能訓練中應體驗工匠精神
在校的短短幾年,學生只能掌握一些將來適應生產、服務的技能,不可能成為一位大國工匠。應該考慮到學生的個性特長、專業方向等影響因素,在學生掌握專業綜合技能的基礎上,適當進行個性化的培養,突出個人能力的發展,使學生精通一門技藝,并以此為基礎培養學生的職業遷移能力,給學生成長為未來的大國工匠提供有效支持,通過專業學習和實際操作相結合,真正做到邊學邊生產。既增加了理論知識,又增強了實際操作能力,有利于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促進工匠精神的塑造。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的核心是注重技能人才的培養,因為技能人才則是工匠精神的最佳傳承者。
2.4 茅臺學院就業創業教育納入工匠精神
茅臺學院肩負著培養生產管理和服務人才、傳承工藝技術技能、促進就業和創業的重要職責。在實施創業就業教育時,應以培養綜合素質為目標,以培養工匠精神為核心,以培育生涯規劃、職業意識、職業能力、開拓創新精神為主,促進學生主動就業和積極創業,使其更加適合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既要對學生進行專業操作技能的訓練,同時更要注重職業精神的磨煉,在日常的教育教學過程中讓“工匠精神”滲透到學生的思想里,內化為自身的一種職業意識,能夠以敬畏的姿態對待自己的職業,成為他們將來就業和創業的核心競爭力。
2.5 茅臺學院在“大師工作室”中傳遞工匠精神
香奈兒首席鞋匠曾經說過:“一切手工技藝,皆由口傳心授。”茅臺學院通過組建“大師工作室”,一支由專業教師、企業高工、行業專家融合的專業教學團隊,通過教師間的互學互幫、取長補短,提高理論和實踐教學水平,通過師徒結對舉行的拜師儀式,對學生進行一對一、手把手的指導,通過情感交流和行為感染,傳遞耐心專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培養學生成長為未來的大國工匠所必須具備的特質。同時,學生在企業頂崗實習實踐過程中,自覺接受企業文化、企業精神的熏陶,從而使學生得到全面的鍛煉和培養。通過與企業員工深度融合,實現“師傅”對“徒弟”技術技能、文化血脈、職業精神、感情交流的全方位傳遞,形成學生、教師、師傅、企業、社會的多元化評價。真正形成融合學生人文素養、專業知識、職業技能、職業態度和職業素養,著力構建現代學徒制培養體系,全面提升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能力和水平。
3 結 語
人才培養應該“努力讓每個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習近平的教育觀),需要每一位茅臺學院教師秉持“工匠精神”,自覺擔當,砥礪前行,弘揚“茅臺傳統”,披荊斬棘,攻堅克難,使出“洪荒之力”,把黨和人民的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事業建設好,發展好,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培育更多的大國工匠。
主要參考文獻
[1]林微微.為什么“工匠精神”能上政府工作報告[EB/OL].家具迷,http://www.jiajumi.com/news/chn/15786.html,2016-03-18.
[2]李宏偉.別應龍.工匠精神的歷史傳承與當代培育 [J].自然辯證法研究 ,2015(8).
[3]王麗嬡.高職教育中培養學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與可行性研究[J].職教論壇,2014(22).
[4]薛棟.論中國古代工匠精神的價值意蘊[J].職教論壇,2013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