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雨
陸游
芒種初過雨及時,紗廚睡起角巾欹。
癡云不散常遮塔,野水無聲自入池。
綠樹晚涼鳩語鬧,畫梁晝寂燕歸遲。
閑身自喜渾無事,衣覆熏籠獨誦詩。
芒種,五月節,太陽黃經75度。芒種是收獲帶“芒”的植物的季節,指稻麥,麥子到此時開始成熟,田野里開始彌漫新麥的清香。水稻過此時則不可種,稻田一片新綠。
此時草厚螳螂生,螳螂飛捷如馬,故稱“飛馬”,其兩足如斧,故又稱“斧蟲”。
芒種一詞最早出于《周禮》“澤草所生,種之芒種。”東漢鄭玄的解釋是,“澤草之所生,其地可種芒種,芒種,稻麥也。”
芒種三候:螳螂生;鵑始鳴;反舌無聲。
一候螳螂生。“蟬響螳螂急,魚深翡翠閑”,都是夏天美好景象。螳螂于深秋生子于林間,一殼百子,此時破殼而出。
二候鵑始鳴。鵑即伯勞,“伯勞以五月鳴,其聲鵑鵑然”,以聲命名。《詩經》有“七月鳴鵑”,周七月即夏五月。
三候反舌無聲。“反舍”即百舌鳥,“螳螂、鵑皆陰類,感微陰生或鳴,反舌感陽而發,遇微陰無聲也。”
芒種后雨水增多,南方進入梅雨時節。
“芒種”不僅是二十四節氣中的一個普通節氣,而且還是一個有趣的節日呢。在古典文學《紅樓夢》中就有關于“芒種節”的明確描述,那是在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楊妃戲彩蝶,埋香冢飛燕泣殘紅”。書中這樣描寫:“至次日乃是四月二十六日,原來這日未時交芒種節。尚古風俗:凡交芒種節的這日,都要設擺各色禮物,祭餞花神,言芒種一過,便是夏日了……然閨中更興這件風俗,所以大觀園中之人都早起來了。那些女孩子們,或用花瓣柳枝編成轎馬的,或用綾錦紗羅疊成旄尾執事的,都用彩線系了。每一棵樹上,每一枝花上,都系了這些物什。滿園里繡帶飄飄,花枝招展,更見這些人打扮得桃羞杏讓,燕妒鶯慚,一時也道不盡。”
可見在芒種節這一天,大觀園里的女孩子都聚集在一起餞行花神,充滿了浪漫與歡喜,所以這一天也稱“女兒節”。
到了“芒種”這一時節,就算是在北方大地,也已經滿眼青翠,田野里秧苗嫩綠,一派生機。那真是“東風染盡三千頃,折鷺飛來無處停”。
從氣候特點看,在“芒種”前后,我國南方最主要的氣候現象是持續陰雨,雨量增多,氣溫升高,空氣非常潮濕,天氣十分悶熱,各種物品容易發霉,一般人稱這段時間為霉雨季節。又因為此時正值梅子黃熟之時,故“霉雨”又稱之為“梅雨”。
“芒種”時節還有煮梅的習俗,由于梅子味道酸澀,難以直接入口,需加工后方可食用,這種加工的過程便是煮梅。
芒種,是一個充滿反轉色彩的節氣。
對于農事而言,芒種是耕種最忙的季節。芒種芒種,樣樣要種,一樣不種,秋后囤空。芒種至夏至這半個月是秋熟作物播種、移栽、苗期管理和全面進入夏收、夏種、夏培的“三夏”大忙高潮。
在養生方面,芒種季節適合調暢情志,可以適當地晚睡早起,避開太陽直射,注意防暑,以順應陽氣的充盛,利于氣血的運行,振奮精神。
夏日晝長夜短,中午小憩可助消除疲勞,有利于健康。芒種過后,勤洗澡、勤換衣,以疏泄“陽熱”。
芒種時節,高溫天氣,不勝其煩,有時候天氣一燥熱,還會莫名地煩躁,保持心情舒暢,亦有妙招。
只要準備三件寶物即可:
一是蒲扇一把,二是白茶一杯,三是古詩若干首。炎熱夏季,搖一把蒲扇,悠然自得,可放松心情。此時,手邊不可少一杯白茶,最好可選擇當年的新茶,如白毫銀針、白牡丹等,這類茶芽頭較嫩、白毫豐富,營養物質豐富。
新茶鮮爽,茶湯清冽,爽口的茶湯,可以給夏季送來涼爽。同時,新茶中含有豐富的氨基酸物質。氨基酸,是凝神靜氣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氨基酸中,有一種名為茶氨酸的物質,這個小小的物質,可起到心神寧靜的作用。
茶氨酸讓人心情平靜的原理也很簡單。通常人的腦電波會根據精神狀態產生不同的頻率,當腦部狀態處于平靜的時候,腦部會產生一種減壓的指針波α-腦電波。臨床實驗證明,人體攝取50毫克茶氨酸,α-腦電波會逐漸增加,α-腦電波能協助我們達到精神放松并保持頭腦靈活的狀態。
所以,看來一杯清茶,是我們健康度夏的標配呢。至于綠茶還是白茶,就看個人喜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