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智慧
“以色列”一詞來自希伯來語,意為“與上帝角力者”。以撒的次子雅各與天使摔跤,被上帝賜名“以色列”。烏托邦(Utopia)本意是“沒有的地方”或者“好地方”。以色列這個帶著濃厚“天選”意味的國度,作為科技創新的“好地方”似乎有其必然性,但又不然。
以色列國土面積僅2萬多平方公里,人口不到900萬,70年前在宗教和民族的爭議中“復國”,與周邊國家戰爭不斷。就是這樣一個“開局零優勢”的小國,卻是世界上無可爭議的科技大國,其科技產業對GDP的貢獻比例排名全球第一。
經濟快速增長的“蛙跳式”發展,全世界只有不足10%的國家達成,以色列便在其中。2017年,以色列人均GDP達4萬美元。大量的知名學府、高密度的創業公司、豐富的工程師人才,以及大規模的海外風險資金,無一不是以色列經濟騰飛的催化劑。除了以上的“集群效應”,以色列的經濟騰飛也離不開國民的愛國主義精神、強烈的國家使命感,以及短缺意識、災難意識,也包括猶太人骨子里的好奇心和逍遙自在的秉性。
無論是軍事武器、航空航天,還是體育產品、生活“黑科技”,以色列皆能玩出花樣。其在納斯達克上市的公司數量僅次于北美和中國,遠超歐洲的總和。此外,有300多家跨國公司把科技中心開在以色列。
這個彈丸之國承受著全世界最高密度的風險投資(人均風險資本是美國的2.5倍,中國的80倍,印度的350倍),也承接著全世界科技從業者、愛好者以及游客的艷羨目光。在這個不同文明交匯、不同價值與觀念角力的原世界中心,一個奇跡般的科技烏托邦正在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