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萍
摘 要 在萬物互聯的大數據時代,數字出版應積極擁抱大數據,完善數字出版產業鏈;依托大數據平臺,構建數字出版商業模式;迎接大數據時代,建立一支專業人才隊伍,促進大數據時代數字出版創新與發展。
關鍵詞 大數據時代;數字出版;發展路徑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8)12-0085-02
大數據是互聯網技術深入發展的一種數據整合與智能化技術,是傳統行業轉型的重要技術力量。在大數據時代,將大數據技術與數字出版相結合,利用大數據進行選題分析、精準營銷和智能服務,能充分對接市場普遍需求,提升出版的針對性,增加出版業務商業價值。
1 樹立大數據理念,完善數字出版產業鏈
大數據理念是一種注重海量數據獲取和分析,充分運用大數據,充分發揮數據價值的理念。在大數據時代,數字出版業應將數據作為重要的無形資產,充分挖掘其價值。
當下數字出版產業鏈主要包含技術服務商、內容提供商和終端零售商三個主體。技術服務商主要提供與數字出版相關的數字化加工、平臺化整合、編碼與轉換支持等服務,其在服務創新方面擁有一定的技術優勢。內容提供商主要提供數字化出版的內容,其大多為傳統的出版機構中相關業務主體,這些機構包括了傳統的出版社、雜志社等,其優勢在于擁有較強的市場影響力,已經通過前期的經營積累了大量內容和忠實用戶,但是他們的劣勢也很明顯——在大數據上的實踐還很缺乏,創新意識不足。從2017年國際數據公司(IDC)的研究可知,全球每人每年產生300GB以上的數據,數字化時代數據量的生產規模迅速擴大。但是,我國對海量數字數據的分析、處理、利用還遠遠不夠,Kafka、Sqoop、Hadoop等數據傳輸與分析工具均來自于國外,且很少被數字出版機構采用,更別提利用大數據開展創新實踐。目前,終端零售商是對數字出版作品進行零售的主要機構,這些機構大都能夠發揮自身的平臺優勢對數字出版資源進行整合,針對用戶進行批量化或個性化的零售,并采用新媒體形式進行市場營銷,積累用戶流量。但是,這三個主體依托大數據的創新實踐都還很不充分,產業鏈待優化的空間還很大。未來出版業應樹立大數據理念,完善數字出版的產業鏈。具體可以從以下3個方面著手。
第一,政府層面,應對大數據時代的數字出版業進行更為規范化的監管,尤其是在互聯網產品的知識產權保護、隱私權、商業競爭規則等方面,有必要進一步加強立法監管。新聞出版監管機構、互聯網監管機構、立法機關等國家有關部門應當關注大數據時代數字出版的新動向,對市場中出現的新行為和新模式予以相應的監管規則,確保數字出版業內部的運行始終能在一個合法、合規的范圍內,嚴厲打擊基于大數據技術的用戶隱私竊取、數字出版過程中的盜版等違法行為。第二,產業層面,應當進一步加強對技術服務商、內容提供商和終端零售商三個主體的資源整合,充分發揮三方在技術、品牌、平臺上的核心優勢,通過投資、控股、參股等方式建立起基于大數據技術的整合化平臺,進一步促進產業內部的信息流動,充分進行資金、技術、人力資源等方面的資源整合,即進行基于大數據技術的出版業務創新實踐,提升數字出版業的產業鏈效率和服務水平。第三,企業層面,應當進一步提升出版企業管理水平,運用大數據技術在數據挖掘上的優勢,通過對運營、營銷、服務等方面的數據挖掘與分析,對內部管理結構和規則進行優化,提升出版企業在管理和服務上的核心競爭力。通過采購、開發、共享等方式,積極引進Kafka、Sqoop、Hadoop等數據傳輸與分析軟件,提升自身的數據傳輸與處理能力,實現更有效的用戶服務。
2 依托大數據平臺,構建數字出版商業模式
大數據平臺是整合行業內外多樣化資源的數據平臺,平臺的使用者能夠從數據中獲取關于市場環境、政策信息、企業動態、運營數據、用戶調研等多方面的信息,因而該平臺能為出版企業管理與決策提供有益參考。在大數據時代,數字出版商應當充分依托大數據平臺,根據自身的業務板塊和發展規劃,對數據資源進行充分的研究與分析,不斷探索更加科學的數字出版商業模式。
在選題上,作為數字出版的前端業務流程,“選題”是影響后續營銷和服務的關鍵流程,選題的優劣對后續業務的開展影響重大。在傳統選題策劃環節,編輯、出版人員往往會根據既往同類產品的銷售量和用戶調研等信息進行選題的決策,但因為搜集信息的手段往往有限,信息的采集渠道也比較單一,容易導致信息內容比較片面。在大數據時代,大數據平臺能夠提供眾多關于數字出版市場、行業發展趨勢、產品銷售數量、用戶偏好調查等方面的全面、立體化數據,能充分避免選題策劃的盲目開展,使選題結果與市場需求、發展趨勢充分對接,以提升選題質量。如現在已有很多出版公司利用艾瑞咨詢、開卷等平臺的相關數據,對選題的未來市場做出了精準度極高的“預判”。
在營銷上,數字出版大都采用互聯網營銷方式,通過電子出版物的整合平臺進行營銷。在互聯網場景中,用戶數量和數字出版物的數量均十分龐大,如何將大量的用戶與相關出版物進行對接是互聯網營銷的關鍵問題。在大數據技術支撐下,用戶的瀏覽、搜索、評論等相關數據均能夠通過數據挖掘技術進行記錄,并建立基于用戶個人偏好的行為檔案,為精準化的營銷提供了技術基礎。伴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用戶通過手機、平板電腦等終端進行數字閱讀,移動端的信息采集使消費者畫像更加立體,基于用戶偏好的精準營銷也更加智能化。如當當網的郵件投放,能夠根據用戶線上瀏覽、Email、訂閱信息等數據,智能推送用戶可能需要的數字化出版內容。
在服務上,數字出版的商業實質是對用戶提供內容服務,用戶對服務的體驗和評價是體現數字出版效果的核心因素。一方面,應當充分利用大數據研究用戶偏好,在出版服務項目上進行創新,積極在互聯網場景下探索更為多樣化的優質服務。如根據微信用戶數據挖掘與用戶行為畫像,充分運用微信這一社交化工具,推出電子圖書分享、閱讀時長排名、閱讀筆記共享等功能,使用戶能夠在社交環境中體驗數字出版產品和服務。另一方面,針對于用戶的咨詢、評價、反饋等需求,應當在大數據的支撐下整合常見問題,提供更為智能化的用戶咨詢與評價接口,提升用戶與數字出版平臺的服務效率。
3 迎接大數據時代,建立一支專業人才隊伍
在大數據時代,技術層面和商業層面的創新不斷涌現,與大數據技術相關的創新應用和產品不斷增多,這對數字出版業從業者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人才是創新和變革的重要資源,數字出版機構也同樣應當重視人才在發展中的重要性,應建立一支專業化的人才隊伍以增加企業的競爭優勢。
高校是人才培養的重要平臺,也是創新化、應用型人才輸出的重要機構,應當加強高校與數字出版機構之間的合作,積極建立大數據時代的人才培養機制,促進創新型人才的培養。產學研合作是我國教育創新發展的重要跨界合作類型,高校與出版機構之間可以通過大學生實訓基地、數字出版實驗室共建、數字出版學術論壇、大數據創新商業比賽等形式展開合作,增加高校大學生參與大數據時代數字出版業務實踐的機會,提升其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我國出版業從業者眾多,可通過職業化培訓的形式來培養其創新思維,提升其創新能力。在面向全體職工的培訓上,可通過專題講座、項目實踐等形式,不斷提升從業者對大數據的認知,積極思考大數據技術與數字出版業的契合點,關注大數據領域的創新模式和數字出版創新趨勢,增強大數據意識。1)對于編輯,針對數字內容編輯流程進行專題化培訓,如組織編輯進行“基于大數據技術的選題策劃”專項學習,以期提升編輯利用大數據進行選題策劃的能力;2)對于市場人員,應當提升其大數據平臺的應用能力,在大量數據信息的支撐下進行用戶行為分析和市場發展預測,從而實現精準的選題策劃和營銷,提升數字出版品牌的市場占有率;3)對于管理人員,應當加強與政府和行業內外部人員的溝通,及時獲取與大數據發展相關的信息,讓新技術和新資源為我所用,以推動數字出版多元化創新。
4 結束語
數字出版業充分利用大數據技術的優勢,可實現更高效的數字出版和更精準的用戶服務。因而,數字出版業應加強大數據技術與數字化出版的融合,不斷增強行業內部的整合,建立數字出版業的大數據平臺,以持續推進大數據時代的數字出版
創新。
參考文獻
[1]孫玉玲.大數據時代數字出版產業的發展趨勢[J].出版發行研究,2013(4):5-8.
[2]裴賢.大數據時代數字出版發展現狀及問題[J].青年記者,2016(2):14.
[3]許波.大數據時代數字出版的困境與對策研究[J].出版廣角,2017(5):2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