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衣努爾·吐爾地
摘 要 “觸電新聞”是廣東廣電在傳統媒體融合發展的大背景下重拳出擊的新媒體產品,與人民日報的“中央廚房”一并成為傳統媒體的融媒體建設典型案例。文章以“觸電新聞”客戶端為研究對象,探討了傳統電視新聞的融媒體實踐的相關經驗和成效。
關鍵詞 電視新聞;融媒體;觸電新聞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8)12-0105-02
“春運”是各大主流電視重點關注的重大報道選題,每逢春運來臨,各大衛視紛紛摩拳擦掌,使出渾身解數報道這一特有的社會現象。2017年廣東廣電推出籌備多時的融媒體利器“觸電新聞”App,推出大型融媒體直播節目《溫暖回家路:春運開啟》,開啟了新聞傳播的全方位創新,為廣東廣電的融媒體建設奪得新年頭彩。
“觸電新聞”是一個以廣電資源為核心的視頻資訊聚合分發平臺,上線300天,用戶下載量已經超過了1 300萬,客戶端完成了160多個版本的更新,獲得了五項技術的專利。2017年2月,國家廣電智庫對“觸電新聞”進行點評,形容其為在移動端的小黑馬,2017年8月“觸電新聞”被評為2017年網絡視聽優秀案例。
1 “觸電新聞”的產生背景
從2012年到2017年網民中手機網民的所占比例增長趨勢可以知曉,手機網民占網民的比率正在趨于97%,移動互聯和“小屏”傳播成為大勢所趨。新媒體的快速發展不斷搶占電視新聞的市場份額,擠壓傳統電視的生存空間。2014年8月出臺的《關于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使“構建新型主流媒體”上升為國家戰略。2016年2月19日,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適應分眾化、差異化傳播趨勢,加快構建輿論引導新格局。推動融合發展,借力新媒體傳播優勢,已是業界的共識。
2 “觸電新聞”的定位
“觸電新聞”的定位是一個聚合分發平臺。一方面通過自媒體邏輯,高效聚合廣電、政企和專業自媒體資源,目前,觸電新聞的資訊日更量超過1萬條;另一方面通過自主研發的大數據技術進行智能推薦,滿足不同人群、不同年齡段的用戶閱讀習慣,實現千人千面的用戶體驗。觸電新聞這種“海量資訊+精準推送”的模式,是目前資訊客戶端頭部產品普遍使用的一種模式。與其他商業平臺相比,“觸電新聞”給用戶呈現的內容,除了圖文視頻資訊,還有一手的電視資源,還有實時的視頻內容,比如廣東臺各電視頻道正在直播的電視流。觸電新聞作為一個大型的聚合分發平臺,容納了廣東廣電的所有優勢內容資源,與其他傳統媒體的新媒體平臺不同的是,觸電新聞除了對廣東廣電所有的頻道直播流以外,還以欄目為單位進行碎片化,然后根據用戶個人的喜好進行推薦,與短視頻應用平臺競爭。
3 “觸電新聞”的融合實踐
1)互聯網理念先導,技術創新跟進。傳統電視新聞的融媒體實踐,首先要融合互聯網的內容生產和傳播理念。理念先導,然后技術實現。“觸電新聞”在創建過程中為了達到設計要求,在1年時間內更新了160多個版本,獲得了五項技術的專利。下面重點說一下其中兩項。一是SMART CUT(智能切條技術)。智能切條技術是把電視平臺播出的一切視頻資源導入觸電新聞后臺后,有觸電新聞媒體號(后文會具體講到)的工作人員可以隨意剪切欄目素材,不用轉換視頻格式,也無需視頻剪輯軟件的導入導出和渲染。新媒體編輯通過觸電新聞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拿到需要的短視頻,然后配上圖文編輯為文章,或者有簡單說明文字的短視頻,迅速發布到客戶端。這一點與人民日報的“中央廚房”十分相似。二是Hello Live。顧名思義,Hello Live是服務于電視直播的技術,可以將直播的電視流以節目為單位進行碎片化分離,再通過用戶畫像來針對性的推送節目。比如對30歲以上的男性會率先推送當天廣東電視臺的《新聞聯播》,對于50歲以上的中老年觀眾會推送民生新聞節目,而對20歲左右的年輕白領、大學生,會推薦體育、娛樂等新聞節目。以上的方法主要是把電視播出的內容批量碎片化到移動端。
2)隨時隨地做直播,人人都是自媒體。與人民日報的“中央廚房”采編聯動平臺類似,觸電新聞也是一個全流程打通、完整的新聞采編平臺。廣東廣電的記者、編輯等新聞工作者可以申請“觸電號”來建立自媒體。一般以節目為個體進行觸電號的申請和發放。在突發事件發生的時刻,一線的新聞記者或編輯可以通過觸電號進行圖文、視頻音頻甚至直播報道,經過欄目組的“把關人”審核后在第一時間發布,通過觸電號這種專業自媒體給廣東廣電提供一個快速發布的通道。截至2017年12月,廣東臺全臺已經開通了291個觸電號,推動了融媒報道的常態化。其中有178個是廣東臺以欄目為單位,或者是以某個生產科組為單位的觸電號,為這個觸電號服務的記者和編輯人數眾多。
觸電號以新聞生產扁平化管理的方式大大提升了生產力,更加注重新聞的時效性,最大程度降低了新聞生產的時間成本和流程成本。觸電號撬動了廣東廣電在資訊、尤其是新聞報道上快速的發布,也大大激發了廣東廣電的生產力。2017年10月,全臺發文量為8 144篇,閱讀量8 636.4萬人次。其中電視新聞中心媒體號貢獻6 997萬人次閱讀量。全臺欄目媒體號文章10月份點擊量top 20數據顯示,“擼起袖子政經干”貢獻了8篇。其中一篇閱讀量破120萬。“擼起袖子政經干”總發文量為1 103篇。2017年10月份適逢十九大召開,在十九大報道期間,“擼起袖子”是時政部這個團隊負責運營的觸電號,前方有記者,后方有幾個同事專門做新媒體編輯和推送工作。
廣東臺除了給前線的團隊提供觸電號的工具,更重視激發他們在移動端發稿的積極性。對新聞中心所有的欄目開通觸電號,在新聞中心內部進行排行,每個月都會發布文章總閱讀量的排名、“觸電新聞”一周發稿量的排名、一周最高點擊的排名,通過這些排名,在績效中拿出相應的比例,獎勵排名靠前的欄目或者團隊。總編室也專門建立了全媒體傳播指數,全臺對各個頻道和部門進行考核并與績效掛鉤,以此激勵大家發文的積極性。
3)聯合兄弟媒體,建立“觸電”矩陣。除了廣東廣電的內部欄目和工作者之外,廣東省內的兄弟電視臺也可以入駐“觸電新聞”,獲得觸電號的權限。截至2017年底,觸電新聞已經吸引了佛山電視臺、汕尾手機臺、韶關新聞、東莞廣播電視臺、龍川廣播電視臺等21地市臺抱團入駐。包括中山新聞、男聲女聲等在內的29個地方臺媒體號動作活躍,僅2017年10月就發文2 284篇。
目前觸電新聞的矩陣建設還處于初級階段,將來平臺會聯合入駐賬號,在自愿的基礎上,建立版權保護聯盟,共同進行版權的保護和運營,所得收益將在聯盟成員中合理分配。同時,平臺與入駐機構可共同商定建立廣告運營體系,賦予入駐機構在賬號中搭載廣告的資格。“觸電”團隊在傳統媒體當中率先建立起完備的互聯網人才隊伍,現在“觸電新聞”的整個團隊大概是180多人,有90%以上是從其他的互聯網公司、商業平臺吸引來的,其中有70多位是技術開發人員,現在已經具有自主核心技術的手機直播系統,還有全屏新聞資訊客戶端、融媒體管理系統、大數據智能推薦系統等一系列的融合生產系統。
4 結束語
雖然電視資源帶來的廣告收入仍然占據廣東廣電的重頭,但觸電新聞已經開始探索獨立的商業模式,主要是流量廣告。作為“觸電新聞”的核心內容平臺,觸電直播已開始了獨立的商業運作。現在有一些活動可以做直播,一般來說,也通過開觸電號的模式給一些政企發起直播。觸電直播的商業模式主要是提供專業的直播,通過云平臺,提供類似電視直播,是一種多機位的、比較專業的直播,用這種方式來收取一定的費用。可以說,觸電新聞從2016年底上線發展至今已經獲得顯著的效果,在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探索方面都卓有成效,足以為國內其他主流電視提供借鑒。依靠觸電新聞的融媒體發展模式,其他主流電視或地方臺完全可以借鑒成熟技術和成套產品,打造觸電新疆、觸電巴音郭楞,一起開拓新媒體運作的廣闊空間。
參考文獻
[1]黃宏,黃妙杰.從春運融媒體直播看廣東廣電全媒體發展戰略實踐[J].視聽,2018(2).
[2]張惠建.移動優先 打造新型主流媒體——廣東廣電媒體融合戰略布局與責任擔當[J].南方電視學刊,2017(1):8-11.
[3]蔡伏青.融媒傳播唱響主流輿論強音[J].新聞戰線,2018(7).
[4]王羽.廣電移動新聞客戶端:媒體深度融合重要突破口[J].傳媒,2017(16):26-29.
[5]曹素妨.“觸電”受關注 ZAKER融媒體布局20城[J].中國傳媒科技,2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