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榮榮
摘 要 對中外圖書館界MOOC研究現狀進行調查和分析,為今后學者在該領域的相關研究提供借鑒。通過對中外文獻進行歸納和對比研究,分析其研究概況和研究內容。中外圖書館界有關MOOC研究的主要內容集中在MOOC對圖書館的影響、MOOC運動中圖書館或圖書館員的角色定位、MOOC與信息素養教育、MOOC的版權問題等幾個方面。研究發現中外圖書館界對MOOC的研究熱情高漲、研究方法多樣化、案例研究相對豐富,但還存在研究側重點失衡、研究區域分布不均、研究深度不夠等不足,今后要進一步加強該領域的研究。
關鍵詞 MOOC;圖書館;綜述
中圖分類號 G250.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8)12-0107-04
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即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也音譯為“慕課”,是近年來興起的一種新型在線教育模式,自2008年誕生以來,迅速在全世界推廣。2012年,MOOC引起全球關注,被稱為MOOC元年,2013年,中國多所高校加入MOOC建設,被稱為中國的MOOC元年。MOOC的服務理念是大規模、開放、共享,從而促進大量優質資源的匯聚和整合,而圖書館作為文化教育機構,擁有大量的優秀館藏資源,自然和MOOC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中外學者對該領域進行多方面的研究與探索,本文在對大量研究文獻進行調研與分析的基礎上,對中外圖書館界MOOC研究及發展現狀進行評述。
1 文獻檢索與統計
在外文文獻的調查方面,筆者于2018年4月11日在Scopus數據庫檢索平臺對MOOC與圖書館相關文獻進行檢索,檢索式為“主題=MOOC or主題=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檢索到論文3 284篇,在檢索結果中以“library”為檢索詞進一步檢索,檢索到論文459篇,再對這459篇論文進行進一步整理和篩選,剔除不相關文獻,得到有關MOOC與圖書館的外文文獻共22篇。由于相關文獻較少,筆者于2018年4月16日又在Web of Science數據庫中以同樣的檢索式進行了檢索,檢索到3 081篇論文,在檢索結果中以“library”為檢索詞進一步檢索,檢索到43篇論文,對這43篇論文進行篩選并剔除與Scopus數據庫重復的論文,得到18篇外文文獻,加上Scopus數據庫檢索到的22篇,共40篇。由于對MOOC的外文研究文獻不多,筆者又從google檢索獲得一些相關文獻,爭取從中梳理出圖書館界有關MOOC研究的有價值的信息。
在中文文獻的調查方面,筆者于2018年4月17日在CNKI中國學術期刊數據庫中,以“主題=慕課or主題=MOOC”and“主題=圖書館”為檢索式進行檢索,共檢索到相關論文730篇,經過篩選,剔除不相關文獻,得到中文文獻共598篇。從發表年份來看,國內圖書館界對MOOC的研究始于2014年,比國外晚一年,但文獻數量明顯多于國外。
2 研究主題分析
從研究主題內容來看,中外相關文獻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2.1 MOOC發展對圖書館的影響
MOOC作為一種新型的在線教學模式,在近年來得到了迅速發展,給互聯網產業、高等教育及圖書館領域帶來巨大沖擊,被美國斯坦福大學校長John Hennessy譽為教育史上的“一場數字海嘯”[1]。很多中外研究學者也意識到MOOC給圖書館帶來巨大的影響,在論文中進行了詳細的闡述。
在國外,2013年3月18日,OCLC(世界聯機計算機圖書館中心)召開了以“MOOC與圖書館,是機遇還是挑戰”為議題的國際會議,分議題的主題內容之一提到 MOOC為圖書館帶來了新機遇[2]。弗吉尼亞理工大學圖書館館員Brian Mathews認為MOOC把來自世界各地的學生和其他學習者聚集在一起進行學習、交流和互動,有利于刺激學生的求知欲望和智力發展,促進學習經驗的豐富和知識共
享[3]。而美國學者Matthew B.HOY則認為MOOC給圖書館的發展帶來一定挑戰,他在論文中指出,MOOC面向的學生群體來自世界各地,圖書館如何在縮減經費預算的情況下向這些學生群體提供服務是首先要解決的一個問題。另外,圖書館在為MOOC學生群體提供服務時還存在資源和版權的問題,不是所有的圖書館資源都是學生所需要的,而學生需要的資源或許存在版權問題[4]。紐約市立大學柏魯克學院圖書館館員Nora Al meida認為盡管MOOC是一個嶄新的、并不斷發展的平臺,但它已經顛覆了各個方面的教育[5]。
在國內,有關MOOC與圖書館的研究視角主要集中在高校圖書館。葉艷鳴在《慕課,撬動圖書館新變革的支點》一文中指出,慕課式教育將不僅促使學校圖書館從校內服務向社會服務發展,還將改變輔助課程學習僅僅是高校圖書館服務范疇的傳統認識,帶來圖書館自身發展和不同類型圖書館社會分工的重新定位[6]。游袆認為,MOOC對高等教育具有重要的意義,它可以促進全球教育資源共享、有效降低教育成本、推動高等教育變革[7]。公共圖書館方面,王聰聰詳細闡述了MOOC對公共圖書館的影響,指出MOOC對圖書館來說是挑戰也是機遇,MOOC的到來或許會減少讀者訪問傳統圖書館的次數,但優秀的在線網絡課程則可以吸引更多人關注圖書館[8]。另外,王中海、段濱艷、周瑩、潘文佳等多位學者也在論文中對這一主題內容進行了闡述分析。
2.2 MOOC運動中圖書館或圖書館員的角色定位
在MOOC洶涌浪潮中,圖書館或圖書館員不應停留在原有的服務層面,而是以新的角色去迎接MOOC帶來的挑戰和機遇。
美國學者Michael Stephens和Kyle M.L. Jones認為圖書館員在大規模開放在線網絡課程中除了承擔信息素養教學的職責外,還應承擔其他角色,如MOOC學習者、不同主題之間的連接著、與他人共同解決問題的合作者、為用戶創造大量學習機會的創作者[9]。希臘學者Evgenia Vassilakaki指出在MOOC運動的影響下,高等教育發生了一些由于技術發展而產生的根本性變化,圖書館員和信息專業人員也應轉變角色,在應對這些挑戰的同時并繼續滿足遠程學習者需求的工作職責變得越來越重要[10]。英國學者Hannah Spring認為健康圖書館員在MOOC開發中擔任著重要的作用,他們通過在教師和外部之間建立聯系,為MOOC開發者解決資源的版權許可、開放獲取等復雜問題[11]。
相比國外學者來說,國內學者更關注MOOC背景下圖書館角色的變化。秦鴻通過對國內外MOOCs的發展現狀進行回顧,指出圖書館在MOOC中扮演著版權顧問、信息素養培訓師、多媒體制作指導師、學習場所提供者、課程內容提供者五種角
色[12]。陸波認為,在MOOC環境下,圖書館不應僅僅是一個信息資源存儲、加工、組織和利用的機構,而應是一個MOOC信息搜集、分類、編譯、推介等服務角色的承擔者,圖書館應承擔MOOC運動的倡導者、MOOC資源的共享者、信息素養培訓者和學習空間提供者[13]。鄧李君、楊文建通過分析MOOC給高校圖書館帶來的挑戰和機遇以及用戶的需求特點,指出高校圖書館應重新審視自身的社會功能與服務模式,認為高校圖書館應成為MOOC運動助推者、MOOC資源整理和評價者、信息素養培訓者、學習空間提供者、在線參考咨詢員、版權管理者[14]。通過以上梳理可以看出,盡管學者們對圖書館或圖書館員在MOOC中的角色定位論述不一,但概括起來,MOOC背景下圖書館的角色主要包括版權管理者、信息素養培訓師、多媒體制作指導師、學習空間提供者、課程內容提供者、在線參考咨詢員等,而圖書館員的角色包括信息素養教學者、MOOC學習者、服務合作者、學習機會創作者等。
2.3 MOOC與信息素養教育
信息素養教育是旨在培養學員的信息意識、豐富學員的信息知識、提高學員的信息獲取處理能力、培養學員的信息品德的一種有關信息方面的素養教育[15]。MOOC的到來為信息素養教育帶來新的契機和挑戰,信息素養教育的開展和推廣需要依托MOOC平臺來進行,而MOOC的服務成效也離不開信息素養的支撐。由此可見,MOOC與信息素養教育有著天然的密切關系。
匹茲堡大學學者Paul Bond認為信息素養和MOOC之間存在重要的聯系。信息素養是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終身學習的關鍵。新的學習環境MOOC對信息素養提出更高的要求,而信息素養的模式也正在適應不斷發展的學習環境[16]。美國學者Kimberly Mullins 在論文中首先介紹了IDEA((interview、design、embed、and assess,將信息素養融入學術課程的理論教學設計模式)模式,后又通過案例分析,闡述了信息素養內容的具體應用[17]。丹麥學者Andrew Cranfield和Thomas Jensen在論文《Where to Now? New E-learning Concepts and Co-creation at the Technical University of Denmark》中介紹DIU(丹麥語:Danmarks Tekniske Universitet,丹麥技術大學)圖書館參與了名為“電子學習,信息素養和圖書館服務”的DEFF(丹麥電子研究圖書館)項目,作為該項目的一部分,DTU圖書館與哥本哈根皇家圖書館合作開發并實施一個有關學術信息搜索的MOOC課程。在此基礎上,兩位作者分析了如何使用DEFF項目的成果來開發和驗證他們的電子教學和電子學習工作[18]。由此可見,信息素養教育和MOOC、教學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國外學者用實例來驗證MOOC與信息素養教育的密切關系,而國內學者主要從理論層面進行了闡述。黎梅、郭廣軍在對高校圖書館信息教育現狀分析與總結的基礎上,提出高校圖書館開展信息素養教育,需要從政策、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模塊、教學團隊等幾方面著手[19]。唐菁、方東權、熊嬋認為慕課浪潮下高校圖書館的信息素養教育面臨諸多挑戰,高校圖書館應從創建素養MOOC課程、教學資源整合、廣泛運用社交媒體、挖掘MOOC數據、全程跟蹤參與MOOOC課程五個方面進行信息素養教育的創新[20]。信息素養教育是一項長期系統的工程,除了高校圖書館,公共圖書館也有必要開展信息素養教育。付超在分析公共圖書館開展信息素養教育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基礎上,提出公共圖書館可以通過MOOC開設“信息檢索”課程,向讀者講授信息檢索知識,以提高讀者的信息素養[21]。
2.4 MOOC的版權問題
在MOOC運動大規模開展的同時,版權問題已成為制約MOOC發展的主要障礙。美國學者Yong Chen在闡釋MOOC制作過程中教師、學習者、學校和MOOC提供者共同合作的基礎上,提出了MOOC課程的所有權問題,在分析了MOOC運行過程中學習者產生的材料使用權和所有權分離情況后,提出了MOOC課程材料的所有權問題,在解析圍繞MOOC的眾多利益相關者的基礎上,提出MOOC需要建立自身的版權保護機制[22]。英國學者Hannah Gore認為版權許可問題是MOOC飛速發展浪潮下圖書館員必須面臨的重要問題之一,并且館員和MOOC制作者需要注意一系列版權許可方面的法律問題:1)MOOC及其所包含的課程材料的版權狀態;2)MOOC內容可獲得性的授權許可;3)學習者生成內容的版權狀態;4)為MOOC學習者提供擴展閱讀內容;5)幫助殘疾人學習者獲得MOOC內容[23]。圖書館作為公益文化機構,在版權問題處理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可以在MOOC建設過程中提供良好的版權支持服務。美國學者Lauren Fowler 和 Kevin Smith以杜克大學圖書館為例,介紹該大學圖書館通過設置一名實習生來協助教師解決教學資料的版權問題。當教師需要特定資料的版權許可時,實習生或與資料權利人協商解決,或尋找公共領域可以替代的開放獲取資料。這一舉措解決了教師在使用版權資料的困難,同時也為其他圖書館在引入MOOC資源、解決版權問題方面提供了豐富經驗[24]。
國內學者張立彬認為高校圖書館融合慕課教育是大勢所趨,但相比國外,國內圖書館在慕課資源使用規范性方面仍然處于初期探索階段,在解決MOOC版權問題方面經驗不足,今后需要從加速融合與加強管理兩個方面解決慕課版權難題[25]。胡紹君在回顧國內外MOOC版權服務研究現狀的基礎上,全面梳理美國、英國、加拿大等國高校圖書館的MOOC版權服務實踐,提出我國高校圖書館的MOOC版權服務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包括重視版權教育工作、提高館員版權服務能力、建設MOOC專用資源庫、推動版權政策建設等[26]。由此可以看出,國內圖書館界對MOOC版權問題的研究主要是基于對國外先進經驗的借鑒和學習,缺少結合國內圖書館版權工作實踐的案例分析。
3 研究綜述
3.1 研究特點
3.1.1 國內外圖書館界對MOOC的關注和研究熱情呈上漲趨勢
隨著MOOC運動的迅猛發展及在圖書館領域的不斷深入,國內外學者對MOOC與圖書館的相關研究也給予了極大的關注和重視,尤其是國內研究,雖然比國外研究起步晚,但研究數量遠遠超過國外,這說明圖書館領域MOOC研究已悄然成為國內外學者新的研究點之一。
3.1.2 研究方法多樣化
通過對研究文獻的梳理與分析,國內外學者在MOOC與圖書館研究方面采取的研究方法不再單一,而是綜合運用文獻調研、網絡調研、理論研究、實證研究、對比研究等多種方法來闡述與分析圖書館界有關MOOC的相關內容。
3.1.3 案例研究相對豐富
隨著MOOC在國內外的迅猛發展,國內外出現大量有關MOOC研究的案例介紹,尤其是多家圖書館推出MOOC在線課程之后,相繼出現了一些有關MOOC研究的案例研究。楊杰、袁永翠兩位學者對美國的多家公共圖書館和高校圖書館開展MOOC服務的實踐經驗和對國內圖書館的啟示分別進行了詳細的闡述;顧立平在論文中指出大英圖書館與FutureLearn公司合作開展MOOC服務,開啟了全球國家圖書館提供MOOC開放獲取資源的先例;李楠以國家圖書館的“國圖公開課”為例,分析了其成功經驗,并提出MOOC背景下公共圖書館的服務策略。
3.2 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之處
3.2.1 從研究對象來看,研究側重點嚴重失衡
根據統計結果,在638篇中英文研究文獻中,僅僅有46篇是關于公共圖書館的MOOC研究,其余文獻均是針對泛圖書館或高校圖書館在MOOC領域的研究,這說明公共圖書館在MOOC領域的建設與發展還沒有引起學者的足夠重視。究其原因,一是人們的觀念意識還停留在傳統層面,認為高校或高校圖書館才是受教育的重要陣地,忽略了公共圖書館也擔任著重要的社會教育職能;二是MOOC發展歷史較短,在公共圖書館界還沒有形成一定的建設規模。今后要加強公共圖書館MOOC研究,推進公共圖書館在MOOC領域的突破性發展。
3.2.2 從研究學者的來源國家來看,研究區域分布不均
在研究群體中,因中文文獻的作者均來自中國,所以只對外文文獻的作者來源國家進行了梳理。在40篇外文文獻中,以獨著或合著第一作者身份來統計,有12位學者來自中國,11位來自美國,3位來自英國,而其他國家在該領域的研究人員寥寥無幾或者甚至沒有。這說明MOOC運動雖然迅猛發展,但很多國家在理論研究方面還沒有形成該領域的研究熱點。在今后的相關研究中,要進一步提高對圖書館界MOOC領域的關注和重視,擴大研究群體和研究范圍,實現MOOC與圖書館在理論和實踐層面的雙融合。
3.2.3 從研究內容來看,研究深度不夠
一方面,與圖書館的具體業務工作結合不緊密。從目前對圖書館與MOOC的研究現狀來看,現有研究內容主要是側重于MOOC對圖書館的影響以及圖書館在MOOC背景下的服務策略、角色定位、信息素養等幾個方面的研究,沒有涉及到圖書館的具體業務內容,雖然有少數文獻結合了圖書館的具體業務來討論,但研究內容不夠深入,沒有形成系統的專題研究。在未來的MOOC研究中,除了從理論層面對MOOC與圖書館進行探討,還應結合圖書館的具體業務來進行深入研究。
另一方面,技術研究相對薄弱。通過梳理中外文文獻的文摘和研究內容發現,圖書館界有關MOOC的研究多停留在理論研究層面,涉及技術操作方面的研究寥寥無幾。MOOC平臺的搭建和運行、課程的發布與更新、不同課程之間的資源關聯、資源搜索等環節必然都依托強大的技術力量。對新興技術的不斷挖掘與探索,是圖書館界的業務特長,但目前圖書館界有關MOOC研究方面,對該領域相關技術的研究還比較薄弱,只有個別學者進行了詳細論述。國家圖書館童忠勇認為公共圖書館MOOC平臺與傳統MOOC平臺相比,在服務群體、內容組織、功能設計和運營模式四個方面存在差異,進而提出公共圖書館MOOC平臺搭建的構想和策略,包括核心功能、平臺框架和服務模式三個方面[27]。黎小妮在分析國內外研究現狀的基礎上,詳細論述了基于MOOC資源的大學生自主學習平臺資源管理與服務系統的開發與設計方案,包括功能需求、功能框架構成、關鍵技術等[28]。
MOOC發展至今,在圖書館界引起不小的轟動,對圖書館的傳統教育產生了顛覆性影響,作為一名圖書館員或相關領域的學者,理應密切關注MOOC的當前發展形勢和未來發展趨勢,加強對MOOC的關注和研究,以盡快調整圖書館的服務策略和發展方向,在最大程度上發揮圖書館的社會教育職能,滿足用戶的實際需求。
參考文獻
[1]姜雷,張海.MOOC研究熱點與發展趨勢的知識圖譜研究[J].中國遠程教育(綜合版),2014(23):35-40.
[2]張艷婷.中外圖書館界對MOOC的研究現狀與展望[J].情報科學,2015(4):155.
[3]Brian Mathews.MOOC Fluency-some advice for future librarians[EB/OL].[2018-05-12].https://www.chronicle.com/blognetwork/theubiquitouslibrarian/2012/06/27/mooc-fluency-some-advice-for-future-librarians/.
[4]Matthew B.HOY. MOOCs 101:An Introduction to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J].Medical Reference Services Quarterly, 2014,33(1):85–91.
[5]Nora Almeida.A New Polemic: Libraries, MOOCs,and the Pedagogical Landscape[EB/OL].[2018-03-12].http://www.inthelibrarywiththeleadpipe.org/2013/a-new-polemic-libraries-mooc-s-and-the-pedagogical-landscape/.
[6]葉艷鳴.慕課,撬動圖書館新變革的支點[J].國家圖書館學刊,2014(2):4.
[7]游袆.MOOC環境下高校圖書館服務創新研究[J].圖書館雜志,2014(6):61-62.
[8]王聰聰.MOOC運動及其對公共圖書館建設的影響[J].圖書館論壇,2014(4):55.
[9]Michael Stephens,Kyle M.L. Jones. Emerging Roles:Key Insights from Librarians in a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J].Journal of Library & Information Services in Distance Learning,2015,9(1-2):133-147.
[10]Evgenia Vassilakaki. New Trends in Higher Education: Can Information Professionals Rise to the Challenge[M].The End of Wisdom?: The Future of Libraries in a Digital Age,2016:119-122.
[11]Hannah Spring.Online learning: the brave new world of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 and the role of the health librarian[J].Health Information and Libraries Journal,2016(3):84-88.
[12]秦鴻.MOOCs的興起及圖書館的角色[J].中國圖書館學報,2014(3):19-24.
[13]陸波.MOOC環境下的圖書館角色定位與服務創新[J].圖書與情報,2014(2):123-126.
[14]鄧李君,楊文建.MOOC環境下的高校圖書館服務轉型[J].情報理論與實踐,2016(11):55-61.
[15]黃如花,鐘雨祺,熊婉盈.國內外信息素養類MOOC的調查與分析[J].圖書與情報,2014(6):1-7.
[16]Paul Bond. Information Literacy in MOOCS[J].Current Issues in Emerging Elearning,2015,2(1):215-223.
[17]Kimberly Mullins. IDEA Model from Theory to Practice: Integrating Information Literacy in Academic Courses[J].The Journal of Academic Librarianship,2016(1):55-64.
[18]Andrew Cranfield, Thomas Jensen. Where to Now? New E-learning Concepts and Co-creation at the Technical University of Denmark[M]. Communications in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Science,2018:576-584.
[19]黎梅,郭廣軍.MOOC背景下高校圖書館信息素養教育研究[J].圖書館,2016(7):101-105.
[20]唐菁,方東權,熊嬋.由慕課引發的關于高校信息素養教育的思考[J].情報理論與實踐,2015(10):42-45.
[21]付超.公共圖書館開展信息素養教育相關問題探討[J].河南圖書館學刊,2017(5):17-18.
[22]Yong Chen.Investigating MOOCs through Blog Mining[J].International Review of Research in Open& Distance Learning,2014(2):85-106.
[23]Hannah Gore.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MOOCs)and Their Impact on Academic Library Services: Exploring the Issues and Challenges[J].New Review of Academic Librarianship,2014(1)4-28.
[24]Lauren Fowler,Kevin Smith. Drawing the blueprint as we build: Setting up a library-based copyright and permissions service for MOOCs[J].D-Lib Magazine, 2013,19(7/8).
[25]張立彬.慕課環境中圖書館版權服務的內容與思考[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6(3):32-35.
[26]胡紹君.高校圖書館開展MOOC版權服務的路徑探索[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7(10):86-90.
[27]童忠勇,李志堯,李東杰,等.公共圖書館MOOC平臺的建設與研究[J].圖書館設,2015(11):13-17.
[28]黎小妮.基于MOOC資源的大學生自主學習平臺建設探索與實踐——以華南農業大學圖書館為例[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6(4):5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