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燕瓊
[摘要]目的 點評與分析我院的門診處方,了解我院門診處方的質量及用藥情況,促進臨床合理用藥。方法 采用回顧性分析法對我院2017年1~6月門診的全部處方進行點評,利用Excel軟件對處方的基本情況與存在的不合理情況進行分析。結果 我院2017年1~6月門診處方共229 579張,平均處方金額為104.47元,藥品通用名使用率為100.00%,抗菌藥物使用率為23.70%,靜脈使用抗菌藥物使用率為6.67%,處方平均用藥品種數為3.61種。其中合理處方229 433張,處方合理率為99.94%。146張不合理處方中,不規范處方25張(占17.12%),用藥不適宜處方121張(占82.88%),超常處方0張。結論 我院門診處方合理率較高,但仍存在不合理處方,應繼續堅持并完善處方點評制度,提高處方質量,進一步促進臨床合理用藥,保障患者的用藥安全。
[關鍵詞]門診處方;點評與分析;不合理處方;提高處方質量;促進合理用藥
[中圖分類號] R969.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8)5(b)-0126-03
Review and analysis of outpatient prescriptions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to June in 2017
PENG Yan-qiong
Department of Pharmacy,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Center for Family Planning Service in Yunfu City,Guangdong Province,Yunfu 5273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know the quality and medication situation of outpatient prescriptions in our hospital and promote rational drug use in clinic through the comment and analysis of outpatient prescriptions.Methods The outpatient prescriptions during January to June in 2017 were reviewed by retrospective analysis.The basic situation and unreasonable situation of the prescription were analyzed by using Excel software.Results A total of 229 579 outpatient prescriptions during January to June in 2017 were extracted.The average amount of the prescriptions were 104.47 yuan,the use rate of the generic name of the drug was 100.00%,the rate of antibiotic usage was 23.70%,the application rate of antibiotics for intravenous use was 6.67% and the average drug use categories in outpatient prescriptions were 3.61 kinds.There were 229 433 reasonable prescriptions,and the rational rate of prescription was 99.94%.Of the 146 irrational prescriptions,25 were nonstandard (17.12%),121 were inappropriate (82.88%),and 0 were abnormal.Conclusion The rational rate of outpatient prescriptions in our hospital is high,but there are still unreasonable prescriptions.The hospital should continue to adhere to and improve the prescription evaluation system,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prescription,further promote the clinical rational use of drugs,and ensure the safety of the patients.
[Key words]Outpatient prescription;Comment and analysis;Irrational prescriptions;Improve the quality of prescriptions;Promote rational use of drugs
處方是醫院臨床醫務工作中的重要文件,其合理率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醫師的業務素質和醫院的總體醫療水平,也是反映醫院質量管理高低的標準之一[1]。處方點評是醫院管理系統用于監控管理藥品使用,規范處方質量的有效方式之一。自從2010年原衛生部發布《醫院處方點評管理規范(試行)》以來,我院積極響應要求,制定新的處方點評制度,對處方點評工作提出了規范化要求。在處方點評中發現存在的或潛在的問題,制定并實施合理有效的針對措施或干預措施,以提高處方質量、促進合理用藥、保障醫療安全[2]。現對我院今年上半年的門診處方進行點評與分析,旨在從中發現問題,提出整改措施,進一步提高處方質量,現具體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根據《醫院處方點評管理規范(試行)》《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2015年版)》[3]、循證醫學理論、藥品說明書及國家的相關法律規定,從平日藥房的配發藥工作、每月的處方質控、固定的處方點評、日常的電子處方監控中,發現問題處方。
1.2方法
對我院2017年1~6月共229 579張門診處方進行點評,按月填寫問題處方的基本信息與不合理情況,然后集中整理,并進行統計與分析[4]。
1.3統計學方法
采用Excel軟件對處方的基本情況與存在的不合理情況進行分析統計。
2結果
2.1我院2017年1~6月門診處方基本情況
通過我院的HIS系統,結合運用Excel軟件,得出我院2017年1~6月門診處方的基本情況,包括處方數、抗菌藥物使用情況、處方平均用藥品種數等。我院2017年1~6月門診處方的平均處方金額為104.47元,藥品通用名使用率為100.00%,抗菌藥物使用率為23.70%,靜脈使用抗菌藥物使用率為6.67%,處方平均用藥品種數為3.61種(表1)。
2.2我院2017年1~6月門診不合理處方類型分布
我院2017年門診1~6月的229 579張門診處方中,合理處方229 433張,處方合理率為99.94%。不合理處方146張,其中不規范處方25張(17.12%),用藥不適宜處方121張(82.88%),超常處方0張(表2)。
3討論
3.1門診處方基本情況分析
我院2017年1~6月門診平均處方金額為104.47元,藥品通用名使用率為100.00%,這是由于我院采用的是電子處方,保證了通用名使用的準確性。門診處方中抗菌藥物平均使用率為23.70%,在已有調查的發展中國家中,該項指標為27%~63%,國內調研數據為38.2%[5]。而原衛生部《全國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專項整治方案》[6]對其的規定為20%,我院6個月里只有1個月達標,達標率極低,應加大力度控制抗菌藥物的使用,嚴格按照《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2015年版)》[3]開具抗菌藥物。靜脈使用抗菌藥物使用率為6.67%,約占抗菌藥物使用率的28.14%,符合“能吃藥不打針,能打針不輸液”的趨勢。處方平均用藥品種數3.61種,符合每張處方不得超過5種藥品的規定[7],但高于世界衛生組織(WHO)處方平均用藥1.6~2.8種的標準,而且用藥品種數越多,發生不良反應的風險越大[8-9]。國內報道,合并用藥2~3種時,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8%~2.71%;合并用藥4~6種時,不良反應發生率為3.88%~6.14%;合并用藥7~10種時,不良反應發生率為7.29%~8.26%[10]。
3.2不合理處方分析
不合理處方包括不規范處方、用藥不適宜處方及超常處方。我院2017年1~6月不合理處方主要為用藥不適宜處方。
3.2.1不規范處方 主要表現在臨床診斷書寫不全及書寫不規范。臨床診斷書寫不全,主要是因為部分患者同時患有多種疾病,處方臨床診斷書寫漏缺;還因為部分患者需要做檢查以明確病情,檢查完畢開具處方時沒有將新的診斷補上。臨床診斷是判斷處方用藥合理性的重要依據,如書寫不全就會影響藥師在審核處方時的準確性[11],因此應加強電子處方規范性管理,督促醫師書寫準確全面的診斷以及完善處方的前記內容。如開具特殊管理藥品未執行國家規定有2張,其中1張是用錯了處方,開具精神藥品用了普通處方。雖然這種犯錯概率比較低,但涉及的是特殊藥品,應該對有特殊管理藥品處方權的醫生做出提醒。還有其他如處方超過限定天數用量未注明理由、處方修改未簽名并注明修改日期等屬于極個別情況,屬于小概率事件。
3.2.2用藥不適宜處方 ①用法與用量不適宜處方。該類處方所占比例最高,占總不合理處方的68.49%。例如:a.某34歲的患者,處方開具頭孢泊肟酯片(50 mg/片),0.1 mg/次,2次/d,劑量過少。原因是處方醫生沒有修改電腦上的默認單位。b.4個月13 d的患兒,處方開具氨咖黃敏膠囊每次1粒,3次/d,劑量是成人的服用量,劑量過大。c.診斷為消化不良患者,處方開具地衣芽孢桿菌活菌膠囊0.33粒/次,1次/d,給藥頻次過少。該藥為消化類藥品,根據說明書要求,兒童給藥應當為1粒/次,3次/d,口服。②適應證不適宜處方。例如:診斷為口腔炎,處方開具奧司他韋顆粒30 mg/次,2次/d,口服。奧司他韋是常用的流感抗病毒藥物,選擇性抑制神經氨酸酶的活性,對甲、乙型流感均有抑制作用[12],而口腔炎感染主要的兩種病毒是人類巨細胞病毒和EB病毒,目前并沒有資料顯示奧司他韋可治療上述兩種病毒,故適應證不適宜。
3.2.3超常處方 我院的超常處方0張,這與我院領導注重處方質量管理及醫務科與藥劑科互相配合支持有密切關系。
4小結
本研究的處方點評結果提示,我院門診處方總體合理率較高,但我院應加強對抗菌藥物的使用監管,嚴格執行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規定,對亂用、濫用抗菌藥物的醫生進行查處、警戒、懲罰等處理,多方面控制抗菌藥物的使用率。處方平均用藥品種數高于WHO標準,且合并用藥越多,不良反應發生率越大,降低這一指標也是今后工作的一個重點。我院不合理處方主要為用藥不適宜處方,其突出點在用法用量上。我院是婦幼保健院,每天兒科的門診量占據大部分的數額,現在針對兒童的藥品制劑欠缺,故開具電子處方時比較容易漏掉每次劑量的修改,這是造成用法、用量不合理的關鍵原因,因此應加強醫師對處方開具的培訓與練習,以及對藥品說明書的學習與掌握。我院已經建立了藥品處方集,方便醫生們對用藥品信息進行查閱與了解。同時,應強調醫師在工作中要更加認真、嚴謹,防微杜漸。我院已建立獎懲制度,對于不合理處方,除了通過組織醫師培訓學習、還有制度上的約束監管,務求我院的處方質量能得到進一步地提高。
處方點評工作應常抓不懈,既可加強醫師的合理用藥意識,也能提高藥師的自身專業素養,還有利于提升醫療質量[13-15]。堅持并完善處方點評,對不合理用藥問題進行動態監測和有效干預,能夠更好地促進臨床合理用藥,保障患者的用藥安全[16]。在工作中,建立完善的處方點評制度,優化處方點評流程,進一步優化院內信息系統,從多方面入手以推進處方點評工作,提高處方質量,促進合理用藥[17]。
[參考文獻]
[1]張麗勤.600張門診處方點評分析[J].中國處方藥,2015, 13(6):45-46.
[2]周諫開,鄭曉瓊,賴凱翔,等.門診處方點評及用藥分析[J].中國處方藥,2016,14(2):39-40.
[3]衛計委辦公室,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辦公室,總后衛生部藥品器材局.關于印發《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2015年版)》的通知[EB/OL].http://www.nhfpc.gov.cn.
[4]馬小軍.淺談開展門診處方點評工作的效果[J].當代醫藥論叢,2016,14(20):40-42.
[5]吳永佩,顏青.《處方管理辦法》發布有利于保護患者用藥權益[J].中國藥物與臨床,2007,7(4):245-246.
[6]國家衛計委辦公廳.關于進一步開展全國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專項整治活動的通知[EB/OL].http://www.nhfpc.gov.cn.
[7]衛生部.處方管理辦法[EB/OL].http://www.nhfpc.gov.cn.
[8]鄧志威.基層醫院處方點評促進臨床合理用藥的實踐與體會[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3,6(29):92-93.
[9]汪建鋒,劉麗萍,吳君,某院285例注射劑藥品不良反應分析[J].安徽醫藥,2015,19(11):2242-2244.
[10]孫定人,齊平,靳穎華.藥物不良反應[M].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22.
[11]高麗娜,翟立杰,張靜.門診處方點評與不合理處方分析[J].中國藥事,2016,30(6):620-624.
[12]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流行性感冒抗病毒藥物治療與預防應用中國專家共識[J].中華醫學雜志,2016,96(2):85-90.
[13]查寶艷,尹玉磊.門急診處方點評與干預實踐[J].中國現代醫生,2013,51(11):131-133.
[14]張智靈,陳維紅.門診藥房自動發藥機配藥速率優化探索[J].中國醫學裝備,2017,14(9):50-52.
[15]徐吟佳.基于HIS數據庫的門診患者診療行為分析研究[J].中國醫學裝備,2016,13(3):32-34.
[16]趙世峰.處方點評在提高處方質量與減少藥患糾紛方面的作用研究[J].中國藥房,2012,23(5):477-479.
[17]任霞.門診處方點評結果分析及干預[J].中國處方藥,2017,15(2):46-47.
(收稿日期:2018-01-15 本文編輯:孟慶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