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智娟 肖志田 張文姣
[摘要]目的 探討應用護理干預對兒童秋季腹瀉的效果及預后。方法 選取2017年1~12月我院收治的98例秋季腹瀉患兒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將其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每組各49例。對照組患兒給予常規治療方案,治療組患兒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護理干預。比較兩組患兒的臨床療效以及臨床癥狀改善時間。結果 治療72 h后,治療組患兒的治療總有效率(93.88%)明顯高于對照組(79.5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346,P<0.05)。治療組患兒的退熱時間、止瀉時間和止吐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5.886、10.090、7.882,P<0.05)。結論 兒童秋季腹瀉應用護理干預能改善臨床癥狀,提高療效,促進患兒早日康復。
[關鍵詞]兒童;秋季腹瀉;護理干預
[中圖分類號] R225.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8)5(a)-0191-03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children with autumn diarrhea.Methods A total of 98 cases of children with autumn diarrhea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in 2017 were selected as subjects and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treatment group,49 cases in each group.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the conventional treatment,and the patient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nursing intervention based on the control group.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clinical symptom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 After treating of 72 hours,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93.88%)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79.59%),the difference was of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χ2=4.346,P<0.05).The antipyretic time and antidiarrheal time,antiemetic time in treatment group were shor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of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5.886,10.090,7.882;P<0.05).Conclusion The act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linical symptoms in children with autumn diarrhea,enhanc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and promote recovery.
[Key words]Children;Autumn diarrhea;Nursing intervention
小兒腹瀉是兒科常見病以及多發病之一,患兒大多數是2歲以下的嬰幼兒。引起小兒秋季腹瀉的主要禍首是輪狀病毒,常有感冒、嘔吐和腹瀉三大主要臨床特征,容易引起脫水、電解質紊亂及酸中毒等,嚴重者可威脅患兒的生命[1]。目前國內外尚缺乏有效的治療手段,多采用對癥支持療法,但是療效不佳。近年來,護理干預在兒童秋季腹瀉治療中的作用越來越受到臨床重視。本研究選取我院收治的98例秋季腹瀉患兒作為研究對象,在常規治療小兒秋季腹瀉的基礎上予以護理干預,取得令人滿意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12月我院收治的98例秋季腹瀉患兒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所有入選患兒均符合秋季腹瀉的診斷標準[2],并且有發熱、腹瀉、嘔吐等典型的臨床癥狀。排除標準:有其他合并癥以及重度脫水患兒。將98例腹瀉患兒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每組各49例。對照組中,男25例,女24例;年齡7個月~5歲,平均(1.4±0.3)歲;病程1~6 d,平均(2.3±0.5)d;7例患兒伴有發熱等感冒癥狀,10例患兒伴有嘔吐;9例患兒出現輕度脫水,6例患兒出現中度脫水。治療組中,男26例,女23例;年齡8個月~5歲,平均(1.6±0.4)歲;病程1~5 d,平均(2.2±0.7)d;6例患兒伴有發熱等感冒癥狀,8例患兒伴有嘔吐;12例患兒出現輕度脫水,7例患兒出現中度脫水。兩組患兒的年齡、性別、病程、脫水以及合并其他臨床癥狀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及同意,患者均知曉本研究情況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方法
對兩組入院的秋季腹瀉患兒均給予調整飲食、抗病毒、止瀉和消炎等常規治療,依據患兒的體質情況給予糾正水電解質平衡以及酸中毒等對癥治療[3]。對照組患兒給予常規護理,如:測量體溫、指導合理用藥、調整飲食和記錄患兒的病情,治療組患兒在對照組基礎上加以護理干預措施,主要從心理干預、臀部護理、加強消毒措施、調整飲食等方面進行[4]。①心理干預:由于患兒的年齡一般<5歲,情緒難以控制,進而產生哭鬧,極容易給家長造成焦慮和恐慌,護理人員應該根據患兒及家長的心理狀況及時給與疏導和安慰,消除其緊張的情緒。②臀部護理:由于腹瀉次數較多,患兒的臀部容易出現紅腫、糜爛和壓瘡等,護理人員應該監督家長勤洗勤換,多采用棉尿布,保持臀部的清潔和干燥,防止臀部感染的發生。③加強消毒措施:防止腸道病毒的交叉感染,做好床邊隔離措施,飯前便后注意用肥皂洗手,患兒的餐具、奶瓶和毛巾都需進行煮沸消毒,在患兒的床頭備1瓶消毒液。④調整飲食:由于患兒食欲減少,為避免患兒營養不良的發生,應該積極給予飲食干預,對于母乳喂養的患兒,指導母親多喝水,少吃甜膩食品,按需喂養患兒。對于人工喂養的患兒,少食多餐,多攝入蔬菜和水果,補充維生素增強抵抗力。最后還可進行健康教育,向患兒家屬多介紹疾病的臨床癥狀、病程和治療情況,做到不恐慌,能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培養患兒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加強飲食和增強體質等。
1.3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比較兩組患兒的臨床療效以及臨床癥狀改善時間。治療72 h后,對兩組腹瀉患兒的臨床療效進行判斷[5],判斷標準如下。顯效:患兒的糞便次數和性狀全部恢復,發燒、嘔吐、脫水等臨床癥狀全部消失;有效:患兒的糞便次數和性狀明顯改善,發燒、嘔吐、脫水等臨床癥狀較治療前明顯好轉;無效:患兒的大便次數、性狀以及臨床癥狀較之前均無明顯好轉,甚至出現惡化的情況??傆行?(有效+顯效)例數/總例數×100%。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兒臨床療效的比較
治療72 h后,治療組患兒的治療總有效率(93.88%)明顯高于對照組(79.5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2.2兩組患兒臨床癥狀改善時間的比較
治療組患兒的退熱時間、止瀉時間和止吐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3討論
由于嬰幼兒消化道內的正常菌群還未形成,極容易受到各種病毒的侵襲而引起腹瀉。小兒秋季腹瀉主要是由輪狀病毒、人類腸道致細胞病變的孤兒病毒(enteric cytopathic human orphan virus,ECHO)或柯薩奇病毒感染引起,最常見的為輪狀病毒。輪狀病毒主要隨污染的食物或水源進入患兒的消化道,也可通過呼吸道傳播[6]。因該病常在秋冬季節發病,故常稱為“秋季腹瀉”,潛伏期1~3 d,自然病程3~7 d,以6~11個月的嬰幼兒最為多見。該疾病初期的臨床癥狀主要是嘔吐,可能伴有腹瀉的發生,水樣糞便較多,帶有少量黏液[7-8]。反復腹瀉和嘔吐常導致水電解質大量的丟失,極容易引起機體的酸堿失衡和電解質紊亂,嚴重者可危及患兒的生命。目前臨床上針對輪狀病毒尚無特效的治療方法。若存在不合理用藥,將導致病情遷徙,造成患兒的營養不良,影響患兒的生長發育[9]。
臨床上常用思密達和山莨菪堿等藥物治療秋季腹瀉[10],其中思密達有保護腸道黏膜,消除致病菌等作用,可以增強黏膜屏障功能。山莨菪堿是一種M-受體阻斷劑,可解除平滑肌的痙攣,這兩類藥物的合用可改善腸道的微循環,減輕腹瀉。但由于該病患兒多<5歲,患兒的哭鬧情緒、不配合等嚴重影響臨床治療效果。近年來,研究發現臨床上合理的護理干預在兒童秋季腹瀉疾病的發生發展中起著積極的作用,能改善患兒的臨床癥狀,促進患兒早日康復。鐘英等[11]通過對120例秋季腹瀉患兒實行綜合干預護理,發現干預護理可有效改善患兒腹瀉、嘔吐和發熱等臨床癥狀,縮短病程,提高療效。此外,車春等[12]還發現干預護理能減少并發癥的發生,降低住院費用,減輕患兒家屬的經濟負擔。本研究結果提示,治療72 h后,治療組患兒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患兒的退熱時間、止瀉時間和止吐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也支持上述結論。
因此通過對患兒的病情進行個性化評估,增加護士查房的頻率,對病房進行消毒隔離,對患兒及家屬進行心理疏導和安慰,增加對患兒臀部的護理、健康教育和隔離消毒等各種護理干預措施,可有效改善患兒的病情,提高療效[13]。
兒童秋季腹瀉的護理內容較多,需要較多的理論知識和精悍的技術,同時還需要較強的責任心和愛心去真正了解患兒及家屬,才能根據患兒的身體情況、經濟條件、飲食特點等制定出個性化的護理干預模式[14-15]。
綜上所述,兒童秋季腹瀉應用護理干預能改善臨床癥狀,提高療效,促進患兒早日康復,因此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胡莉,王燕.小兒急性腹瀉流行病學的病源學調查[J].海南醫學院學報,2016,22(19): 2339-2342.
[2]Shi ZQ.Efficacy observation of cimetidine in the treatment of infantile autumn diarrhea[J].China Pharm,2010,21(14):1315-1316.
[3]石艷,程云仙,葉桂梅.綜合護理干預對小兒秋季腹瀉治療及預后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7,14(16):74-75.
[4]胡紅梅,朱少合,宋絲影,等.綜合護理干預在輪狀病毒腸炎患兒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6,22(13):76-78.
[5]Zhou GZ,Shou SP,Pediatrics DO.Clinical efficacy of zinc gluconate and reduning inje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infantile autumn diarrhea[J].Pract Pharm Clin Rem,2014,16(3):86-94.
[6]張飛.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療小兒輪狀病毒性腸炎的療效觀察[J].山西醫藥雜志,2015,44(20):2437-2439.
[7]陳蘭舉.嬰幼兒輪狀病毒腸炎并發腸道外臟器損害[J].中華全科醫學,2016,14(2):170-171.
[8]胡蓉蓉,徐浩岑,張紅萍,等.嬰幼兒A群輪狀病毒感染性腹瀉的臨床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6,26(2):446-448.
[9]盧暉.旋卡多曲聯合培菲康治療嬰幼兒秋季腹瀉的療效觀察[J].中國現代醫生,2015,53(8):47-49.
[10]孫源源,貢雪芃,杜光.治療輪狀病毒腸炎藥物的研究進展[J].中國醫院藥學雜志,2015,35(14):1321-1324.
[11]鐘英,張麗,繆紅梅,等.綜合護理干預嬰兒秋季腹瀉的效果研究[J].吉林醫學,2012,33(33):7319-7320.
[12]車春,王慧,許海霞,等.探討門診患兒秋季腹瀉的護理體會[J].貴陽中醫學院學報,2013,35(3):211-212.
[13]徐靜,馬海霞.個性化護理模式對小兒輪狀病毒感染的療效及滿意度影響[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5,7(31):230-231.
[14]趙影.秋季腹瀉患兒的綜合護理干預措施分析[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6,11(7):179-180.
[15]牛軍.秋季腹瀉患兒的臨床護理[J].中國實用醫藥,2016, 11(11):22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