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效威
摘 要:農業一直是我國經濟的重要支撐,是我國的立國之本。伴隨著可持續性經濟的深入,農業節水技術在全國范圍內得到普遍推廣,進而為發展農業與生態保護提供了一個均衡點。但是,受多種外界因素的影響,仍然存在一些制約農業節水技術推廣的障礙,比如宣傳力度、應用效果等。基于此,本文主要從我國農業節水方面普遍存在的問題入手,進而對影響其推廣的各種因素進行分析,并相對應的提出一系列的解決措施,以供業內人士借鑒與參考。
關鍵詞:農業;節水技術;推廣工作
中圖分類號:F32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8)09-0246-01
社會主義現代化離不開農業現代化,農業現代化又離不開農業技術的現代化。農業節水技術便是其中最重要的代表,對農業生產水平的提高,農業可持續發展具有關鍵作用。我國的水資源總量并不少,但是由于龐大的人口基數,農業生產用水面臨嚴峻的形勢,水資源短缺已經成為制約農業發展的障礙。基于此,我們必須要將農業節水技術的推廣提上日程,進而為農業生產提供基礎保障。我將結合我的工作經驗,就農業節水技術推廣工作的重點進行全面的探討。
1 我國農業節水方面普遍存在的問題
1.1 農業灌排基礎條件比較差
目前,我國很多的農村地區還是依靠以往的水利工程,已經遠遠不能滿足現代化農業的要求。總體而言,我國的農業灌排基礎條件比較差,加上農業技術條件的水平低,導致農業生產的整體能力短缺[1]。具體講,就是由于農業灌溉排水的供應能力不足,會對正常的農業生產產生制約作用,更談不上農業的增產增收。其次是,農村由于基礎設施的尚未完善,所以,人畜飲水會面臨困難、不安全的狀況,這就要求我們必須要加強對農民生活條件的改善。再就是我國的農田布局狀況,“一家一戶”的家庭聯產制,致使我國農民的人均耕地比較少,經營缺少集中度,導致整體生產效益比較低,最終會使“農業、農村、農民”的三農問題呈現突出的局面。
1.2 農業用水出現污染、浪費的狀況
對于我國農業生產而言,主要有水資源短缺、浪費、污染等方面的障礙,現已發展成為水資源短缺和水資源浪費、污染之間的農業用水矛盾,更深程度的制約著我國農業生產的進步。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灌區水資源利用率處于比較低的水平,一般為30%~40%,而西方國家的能夠達到70%~80%,差距是很明顯的。按照這個數據,我國的農業用水在水源地輸送到農田間的過程中就會有一半以上的損耗,形成水資源浪費的負面狀況。再就是,很多農民由于缺少農業生產專業知識和生態意識,會濫用農藥、化肥等化學品,進而使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直接影響農村可利用水的總量。基于此,我們必須要加強農業節水技術的推廣[2]。
2 影響我國農業節水技術推廣的關鍵因素分析
近些年來,受農業科學技術的積極影響,越來越多的農業節水技術應用于我們的農業生產中。根據我的統計,我國比較具有代表性的農業節水技術主要有噴灌技術、渠道防滲技術、低壓管道輸水技術、微灌技術等。這些農業節水技術都具有比較好的效果,將會有力的推動我國農業產值的增長。根據實際情況,影響我國農業節水技術推廣的關鍵因素客觀存在,直接阻礙著農業節水技術的推廣[3]。
2.1 自然因素
自然因素是制約我國農業節水技術推廣的關鍵。任何時候,正常的農業生產活動都離不開農業用水的支撐,但是,我國很多的偏遠農村地區依舊是單純“靠天吃飯”,一直都具有水資源供應不足的難題。基于此,水資源的缺乏就會導致單位水價的上升,同時,農民還會因為水資源缺乏而導致農業生產水平低,如此陷入惡性循環,農業生產成本的增加會進一步的減少農民收入。所以,我國農業節水技術的大范圍推廣與普遍應用,將會一定程度上解決自然方面的不足,對水資源的充分利用發揮著重要的推動作用。就以上而言,自然因素是影響我國農業節水技術推廣的重要方面。
2.2 社會因素
雖然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農業大國,但是農業現代化卻沒有得到長足發展,仍然處于起步階段。在實際的農業生產過程中,最主要的是缺少完善的農業節水機制,缺少相關的制度約束和激勵。目前,我國的農民對于節水已經有了意識轉變,但是很多的農民缺少專業化的農業生產知識、文化水平低,進而不能對節水技術有全方位的了解,最終致使我國農業節水技術的全面推廣受到阻礙[4]。
2.3 制度因素
農業生產現代化要求將現代化的農業基礎設施應用到日常生產中,但是,現實中并不是很順利。由于農業節水技術沒有得到大范圍應用,所以會產生一定的成本需求,相比傳統的水利工程而言,能夠具有良好的長期效益。我國的很多農民過度的注重短時效益,無法從長遠處看問題,導致很多的農田不能形成長效的節水機制。大部分的農村地區,傳統的農田灌排方式仍然占據主導地位,致使借誰的直接目的實現不了。同時,農業節水技術的應用缺少農村領導的重視,無法形成強有力的推動力,從而直接影響農業節水技術的推廣。
3 提高我國農業節水技術推廣水平的幾點建議
3.1 構建完善的農戶節水激勵體系
農業節水技術推廣受到障礙的主要原因還是因為農民得不到更多的經濟利益。基于此,政府要發揮領導核心的引導作用,積極構建起完善的農戶節水激勵體系,對相應節水政策的農戶實行一定的激勵措施。我認為這主要可以從兩方面著手:(1)進一步的實行水價優惠的政策,按照相關的政策,合理的降低農業用水水價,從根本上保障農民的農業生產效益,進而提高他們的節水積極性。(2)構建起農業節水技術的補貼機制,對應用農業節水技術的農戶,提供一定的補貼采資金,間接地減少農戶在農業節水技術應用過程中的成本,為農業節水技術的推廣提供基礎推力。
3.2 加強對農村水資源的管理
在我國的農業生產過程中,水資源一直具有非常關鍵作用。農業節水技術的大范圍推廣能夠有效的緩解水資源浪費、污染、短缺的現狀。基于此,我們需要從三個方面加強對水資源的管理[5]。(1)要合理分配現有的水資源,逐步實現政府統一分配水資源的機制,按照各地區的實際情況進行合理、科學的分配。(2)要嚴厲打擊水資源的濫用與浪費行為,逐步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以此為依據,對不規范行為進行重罰。(3)要進行專業化管理,設置專門的水資源管理人員進行實時的監督,將所有的水資源使用情況聯網,構建起農業生產用水情況的監測網絡,進而實現水資源的有效利用。
3.3 加強對農民節水意識的宣傳
農民才是農業節水技術推廣的真正主體,我們必須要加強對其節水意識的宣傳,最大程度的調動其積極性。最重要的是為廣大農民的節水培訓提供最基本的環境,加強對農民的心理疏導,使他們充分認識到自身作為農業生產的主體作用和參與到節水建設中的重要性。在培訓過程中,一定遵循因勢利導的原則,逐步轉變農民的思想觀念,激發出農民的主人翁意識。同時,我們還要鼓勵他們積極參與到農業節水技術的推廣事業中,進而為農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4 結語
綜上所述,農業節水技術的推廣是一項綜合性較強的系統工程。根據以上的相關探討,我們可以得出,農業節水技術的推廣必須要與新形勢下農業生產特點進行有機的結合,充分認識到自身問題的基礎下,加強對農民節水意識的宣傳、加強對農村水資源的管理等,為農業節水技術的良性發展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宋莉.我國農業節水技術推廣現狀與發展對策[J].農業科技與裝備,2013,(8):73-74.
[2]李付英,高玉蓉,郭銳.農業節水技術現狀及推廣[J].農業與技術,2016,(14):16.
[3]張萬清.影響農業節水技術推廣的關鍵因素研究[J].河南水利與南水北調,2016,(3):115-116.
[4]黃偉棠.中國農業節水技術推廣關鍵影響因素研究[J].農業科技與信息,2016,(19):124.
[5]陳琳.農業節水技術推廣的關鍵影響因素淺析[J].南方農業,2016,(3):239-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