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宏
摘 要:近年來,由于國家對食品藥品監管力度加大,部分非法商人為謀取不當利益而轉為采用私設廣播電臺宣傳其產品,一時間,國內黑廣播呈猖獗且有泛濫之勢。為保護人民群眾的經濟財產以及珍貴的頻譜資源,我廣播可采取對黑廣播進行全方位干擾壓制的策略。但是黑廣播將如何變換通信機制,我廣播無法得知,同樣非法廣播也無法得到我廣播將要采取何種策略干擾其傳播的信息。因此,與黑廣播對抗的實質是雙方進行不完全信息動態博弈的過程。本文總結黑廣播的傳播策略以及可能的傳播手段并提出對抗措施,為我國廣播事業的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黑廣播;傳播策略;反制策略
中圖分類號:TN93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8)13-0233-02
廣播是一種隨著無線電通信技術而產生的利用無線電波傳送聲音為媒介的大眾傳播工具,具有伴聽便攜性,及時簡潔性,廣泛靈活性,是聲音的藝術[1]。廣播作為國內外比較傳統的新聞傳播媒體,是黨和人民的喉舌,國家政策與法規的傳聲筒,近年逐步呈現出與新媒體互補融合發展的態勢[2]。從2013年開始,國家對廣播播放藥品廣告進行了嚴格管理。一些不法商販轉而開始私設黑廣播宣傳銷售違法藥品、醫療器械、保健食品等詐騙錢財,不僅嚴重擾亂社會秩序,而且占用寶貴的頻譜資源,造成電波頻段混亂等問題。
1 黑廣播的傳播特性
黑廣播電臺是指未經有關主管部門認可,未獲得各級無線電管理機構批準,私設并利用廣播頻率對社會進行播音宣傳的廣播電臺[3]。黑廣播主要偽裝在民宅中,使用千瓦級別功率覆蓋主要城市范圍,晚間20:30到次日6:00選取頻段在88MHz~108MHz之間頻率播放居多。黑廣播不僅隨意占用稀有頻譜資源,污染社會文化,而且對民航安全危害巨大[4]。其次,黑廣播的查處涉及文廣(節目播出)、藥監(藥品管理)、無線電管理(頻臺使用許可)、公安(詐騙或擾亂社會秩序)、工商(企業注冊)乃至政法委等部門協調處理[5],處理周期較長且處理期間其還在播音。另外,我國廣播聽眾基數很大,據賽立信媒介研究顯示,“移動聽眾在車上的時間超過70%是收聽廣播,每天收聽廣播的時長是170分鐘。其中,出租車司機日均收聽時長是360分鐘,私家車主則主要在上下班開車的時候收聽廣播,日均時長為83分鐘”。因此,為了減少群眾經濟損失,維系社會秩序,廣電部門第一時間可以采取無線電干擾來對抗正在播音的黑廣播。
無線電干擾的興起起源于頻譜資源的稀缺性,用戶為了滿足自身不斷增加的通信需求而對有限的頻譜資源進行競爭,常應用于軍事[6]。一般來說,廣播干擾樣式必須適合廣播信號的頻譜和波形特性,尤其是為對抗和抵消黑廣播廣播信號,高電聲指標要隨著黑廣播信號能量增大而增高,干擾帶寬應寬于對一般發射調頻調幅信號的帶寬,如果采用噪聲調頻的干擾樣式,則應加大調制頻偏和噪聲信號的電平。干擾黑廣播的最終效果,是使目標信號的接收者不能正常接收,聽不見或者聽不清隨后放棄收聽。因此,可以采用采用單音信號,在接收機中呈現一種尖銳刺耳的單音干擾,這將極大地破壞聽眾情緒[7],或者增大我廣播發射功率,同頻壓制其廣播,使其信號淹沒在我們的聲音里。
在實際監測中發現,黑廣播在播放廣告時,一般采取將頻點設定到接近我正常廣播發射頻率附近,在播放非法廣播過程中逐漸降低無線電發射功率,使我值班員及設備漏聽漏擾,也誤導長時間收聽此頻率的不明真相聽眾;在傳輸廣播時使用自適應的工作方式,增加我無線電偵察難度以及是否存在黑廣播的確信度;播音過程中采取類我廣播臺名甚至采用我廣播呼號,騙取聽眾對政府的;有時采取數字報或極低速等類似于干擾信號的方式工作,增加我偵察判斷時間。在得知我廣播進行干擾之后,其采取下面幾種策略:
(1)擇機而動,以快抗擾。即就是當我廣播采取覆蓋式干擾,黑廣播為保護備用頻率此時并不立即改頻。他們開始增大發射功率,調整發射天線方位,使用極低速或等幅報干擾能力較強的方式進行硬抗;一旦發覺我廣播不能長時間持續性干擾,則在我廣播調整間隙,快速重新廣播。也就是說,以快抗擾,重復播放、簡化信息,通過多次廣播,完成其信息傳輸。
(2)規律改頻,形成慣例。當我廣播采取同頻長時間強干擾時,黑廣播采用硬抗手段無法奏效時,則更換其廣播頻率。因為廣播的一個主要功能是傳遞信息[1]。非法廣播的播出,其目的是推銷其產品或者價值觀,并不是為了對抗我廣播的壓制。他們的產品或者價值觀勢必會有其特定聽眾,所以為方便這些聽眾,其每日播出頻率并不能大范圍變動,其改頻規律是在原始頻率上下浮動。若黑廣播硬抗時間為一小時,若察覺播出效果差,則一定時間之后規律性地改備用頻率1播出,如備用頻率仍然被干擾,則開始頻率2工作,以此類推,如備用頻率改完后仍無法工作,則按頻率順序循環呼叫撥出。根據該群體的生活習慣,在其收聽高峰采取此辦法。如果為了發掘自己潛在的客戶,或者引發部分好奇者興趣,其播出策略則避開部分忠實聽眾收聽高峰期,增加隨機播出時間和頻率,不規則變動,并且此刻使用的備用頻率跨度會盡可能拉大,降低我廣播偵查到的幾率以及壓制效果。
2 我廣播的反制措施
雖然黑廣播的播出手段多樣但并非不可破解。
首先,廣播在時間上有嚴格的限制,播出內容盡量短小精悍,盡可能吸引聽眾的注意力,所以一般非法廣播采取重復輪播的形式推銷產品,但是由于廣播時長有限和只能聽其聲的特點,很多非法產品的報道在廣播節目欄目中僅占30到45秒,這就使得非法廣播工作時候,必須采取簡明易懂,通俗正規的語言,而這對其播音員提出很高專業要求,鑒于非法廣播成本不能太高的緣故,其播音員與我廣播播音員在語速,聲音感染力以情感表達有很大差異;其次,黑廣播播出內容單一,為吸引聽眾,勢必穿插低俗、庸俗、媚俗、神學、迷信等正規廣播禁止播出的內容;再次,黑廣播信號特征雖然與正常廣播信號類似,具有較大欺瞞性,但由于所用設備較為劣質,非法廣播的信號波形易產生變化,有時帶寬可達正常廣播信號的兩倍;最后非法廣播播出內容多為醫藥廣告,信號強、占用高,為保護設備一般不連續發射,一般情況下白天不發射而晚上發射,播出間隔也不等。
針對上述特點,我廣播硬件設備需要廣播發射機干擾信號強,覆蓋目標大,工作時間長,要求其電聲指標要高于無線電通訊發射機[7],保證音頻噪聲功率為非法廣播功率5-25倍;軟件需要值班員細心耐心,要充分認識到工作重要性,利用現有設備仔細分辨黑廣播廣播頻率,不能因為一段時間聽不到黑廣播頻率就放松警惕,保持嚴陣以待一絲不茍的工作作風。文獻介紹的調頻廣播遠程監控系統[8]、網格化動態監管頻譜資源[9]和實時監測數據和信號特征庫進行比對的辦法[10],均是根據對黑廣播信號的檢測和估計,先判定其出現,然后再選擇與之相對抗的干擾方式。這種方式受限于天氣狀況,監測點分布合理性,監測設備靈敏準確性。
因此,我廣播的措施應該是:掃頻式干擾加上壓制性干擾。掃頻式干擾是指干擾發射機的載頻在較寬的頻段內按某種方式由低頻到高頻,或由高頻到低頻,連續變化所形成干擾。對預干擾信道,通過提前預置的方式進行存儲,并在一定的頻段范圍內反復掃描,當被預置信道的信號出現時,便可自動隨機干擾。這種干擾應該具有干擾反應時間短、機動中仍可進行干擾、管理方式自動化等特點。這需要值班員歸納總結非法廣播常用頻率、我廣播以及其他單位通訊頻率、所有通訊設備開播時間、發射機方位角等資料,建立健全資料庫并各部門共享,在可能的時間段可能的頻率采取主動掃頻式干擾,決不讓黑廣播清晰地出現在聽眾廣播中。若值班員分辨出黑廣播頻率,可采用壓制性干擾,也就是通過同頻廣播向敵方發射大功率的干擾信號,播出內容包括噪聲干擾、脈沖干擾、連續波干擾以及我們的廣播。壓制性干擾的目的是使聽眾收到的非法廣播信號被淹沒在干擾信號中,接收設備不能正常工作。針對電離層變動,我們可采用斜測技術實時監測電離層變動情況[11],提前預警,增加干擾設備數量,從不同的路徑對同一目標進行干擾。同時要注意,地基大功率廣播可能會引起電離層局部等離子體擾動,發生交叉調制,反常吸收等現象而降低干擾黑廣播效果[12]。
3 結語
對于黑廣播的游擊策略,我們要堅持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堅持重遏制、強高壓、長震懾,政府各部門除了緊密聯系群眾,形成聯合查處機制之外,還需注意進一步普法以及再教育等問題。同時,作為第一時間發現黑廣播的廣電部門,可以采取廣播壓制對抗的措施先行處理。因此,為盡快徹底消滅黑廣播,除了不斷進行監測技術設備的更新以及值班員更加注重自身職責外,還應該對此類黑廣播的傳播策略的變化進行追蹤與研究,保護珍貴的頻譜資源。
參考文獻
[1]崔翎暄.中國之聲廣播新聞節目研究[D].渤海大學,2015.
[2]劉海濤.新媒體崛起,廣播新聞該做什么?[J].視聽界,2011,(6):36-38.
[3]郜兆輿,陳學良,田源,等.無管機構圍剿“黑廣播”掠影[J].中國無線電,2014,(8):17-19.
[4]夏江萍.排查“黑電臺”的思考與對策[J].中國無線電,2013(4):9-10.
[5]郭瑋,石和亮.黎明前的暗戰——定點清除“黑電臺”紀實及思考[J].中國無線電,2013,(10):32-34.
[6]曾勇.基于博弈論的無線通信抗干擾關鍵技術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4.
[7]羅利春.從短波廣播發射機看廣播對抗的特點[J].電子對抗,1997,(2):25-30.
[8]殷豪,沈嘉杰,張一博,等.調頻廣播遠程監控系統在黑電臺查處中的應用[J].廣播與電視技術,2015,42(6):143-147.
[9]李兆宏,鄭嘉澤.網格化動態監管頻譜資源有力打擊“黑廣播”[J].中國無線電,2015,(10):18-20.
[10]桑宇,沈建強,李浩,等.基于信號特征的“黑廣播”監測方法探究[J].中國無線電,2015,(12):39-40.
[11]劉燕.電離層斜測技術在短波通信及監測中的應用[J].中國無線電,2015,(1):56-59.
[12]郝書吉,吳振森,楊巨濤,等.電離層背景狀態對大功率短波加熱電離層效應的影響[J].電子與信息學報,2013,(6):1502-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