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艷
摘 要:城市園林在城市建設中起到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在改善生態環境和提高環境質量上,尤為明顯。為了能夠在城市發展中滿足其與環境生態適應性上的統一性要求,首先就要在城市園林建設改造中,遵循植物配置的原則,合理利用自然資源。基于此,本文主要就對城市園林建設改造植物配置原則進行重點探討和分析。
關鍵詞:城市園林;植物配置;原則
中圖分類號:S436.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8)13-0241-02
隨著近幾年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使得當前所面臨的生態環境矛盾日益突出。在這種形勢下,極大的激發人們對綠色植物的渴望。眾所周知,城市園林作為城市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能夠有效改善生態環境。
1 城市園林現狀
1.1 城市綠地結構過于單一,明顯缺乏生態學指導
在開展城市園林綠地建設中,想要保障該建設獲得較為整齊劃一的人工美要求,相關人員在空間結構上明顯缺乏群落的分層。通常情況下,主要以單純的草本或灌木,以孤立的形式進行種植[1]。站在生態學的角度上看,擁有不同氣候和水土的城市,都會有屬于適合自身的植物群落。對于這些植物群落,則需要根據具體需求,來選擇到合適的城市園林綠化中。這種能夠充體現出地理特征和城市風貌的綠化理念,應該成為現代城市建設園林綠化的重要原則。但是在實際中,由于受到西洋化的影響,使得這種綠化理念逐漸被削弱。長期下去,自會對城市所具有的獨特風貌進行削弱。進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城市景觀的美化以及城市形象的樹立。
1.2 綠地生態效益缺乏重視,綠化體系不夠完善
在城市綠化中需要適當的引進合適的樹種。在通常情況下,使用鄉土樹種具有更好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對此,相關單位要對這方面予以足夠的重視。對于北方城鎮來說,更加注重對綠樹種的引進[2]。但是,一些城鎮在引進常綠樹種后,由于受到多方因素的影響,使得這些樹種開始處于瀕死邊緣的狀態。此外,在當前城市綠化建設中,有關單位比較偏愛對國外植物和新品種的引進。因而忽視對鄉土樹種的引進。這在建群種的應用中能夠看出。對于這種不站在植物生物學和生態學基礎上,只為滿足視覺效果和美化效果的需求,引進新樹種。不僅會導致整個城市森林在景觀上的單調性,同時還致使生態效益持續低下。
1.3 缺乏一定的文化品位,無法尋覓歷史文脈
在城市園林綠化中,要能夠保證其所原本所具有的城市風情和特色。對此,有關單位則就需要立足在自然生態條件進而地帶性植被的基礎上,能夠將個方面文化融入園林建設中,如民俗風情、傳統文化和歷史文物等。以此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烘托城市環境的文化氛圍[3]。結合近幾年我國多個城市園林綠化建設,能夠清楚的發現。其在建設中,不僅已經偏離城市自身所具有的文化特色,同時還偏離城市的歷史文脈。而是借助西化的美學視覺開展城市園林綠化建設。對于這種建設,使得人們在欣賞城市園林綠化景觀中,無法品味出該城市體現出的人文風格。
2 樹種的選擇配置
由于樹種是構成森林的重要組成部分,因而需要相關單位注重這方面,只有合理的選擇城市森林樹種,才能夠更好的保證城市森林發揮自身具有的功能。
2.1 注重對各種高大喬木樹種的發展
針對當前我國在城市園林綠化用地處于緊張的狀況,要能夠以較少的城市綠化實際建設用地,來獲取生態效益。相關單位則需要充分認識并利用喬木樹種所具有的優勢,即空間大、壽命長以及生態效益高的優勢。因我國樹木物種資源較為豐富,至少有30-40個高大喬木樹種。在這種形勢下,相關單位則要能夠合理的應用該樹種。
2.2 根據我國城市的氣候特點與城市綠地環境選擇樹種
在喬木樹種所具有的作用中,就包括為城市居民提供遮陰環境。我國大多數地區都有較為漫長的夏季[4]。因此,我國在城市園林建設中,要能夠在夏季起到遮陰降溫的作用,而在冬季則要能夠透光增溫。部分城市在此園林建設上,注重對常綠樹種的使用,因而在引進該樹種后,出現樹種瀕死的狀態。有些城市具有一定特色的落葉闊葉樹種,則就能夠在夏季時,為城市發揮出降溫增濕的作用。而在冬季時,則能夠增加光照。從而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增溫作用。
3 園林植物配置原則及方法
3.1 配置原則
3.1.1 整體優先原則
在對城市園林植物進行配置上,必須要遵循自然規律。對此,相關單位在此環節中,需要根據城市具體環境、地形以及地貌特征等進行科學合理的改造。與此同時,相關人員還要注重對城市自然景觀、歷史文化景觀等方面的重視,將其與城市園林之間所具有的關系進行結合,促使城市建設能夠與自然和諧相處。在此過程中,需要相關人員深入研究和分析城市所處地帶的實際自然植被類型、景觀格局[5]。之后,其就可按照具體要求適當的增加植物配置所具有的多樣性。這樣做,能夠使得整個園林植物配置更加具有人性化,從而滿足當前人們對這方面的需求。
3.1.2 生態優先的原則
相關單位在對園林綠化中選擇植物材料、搭配樹種等環節時,可以通過草坪的襯托在最大程度上改善現代社會發展所面臨的生態環境。在此過程中,要想能夠進一步提高城市生態環境,則要能夠注重對鄉土樹種的選擇和使用,以此能夠創造性出具有穩定性的植物群落。此外,相關單位還要根據實際情況,科學合理的應用生態原理。之所以這樣做,主要是為了能夠更好的保證植物配置的合理性,從而發揮出最大的生態效益。
3.1.3 可持續發展原則
在這個方面,需要相關單位在城市園林建設中,以自然環境作為出發點,并適當的結合生態學原理。同時還要全面掌握和認識不同植物種類所具有的生物學和生態學特性。在做好這些工作后,其才能夠確保各種植物搭配的科學性與合理性。這不僅在一定程度上實現自然環境與城市環境之間的關系的協調性,同時還促使城市進一步發展。
3.1.4 文化原則
之所以在植物配置中堅持文化原則,主要是因其能夠促使當前我國城市園林建設朝向高品位方向發展。進而能夠將城市文化脈絡充分的體現出城市園林綠化職工。總之,在城市園林建設中反映出各種人文內涵或者象征某種精神品格的植物配置,在形成特色的城市園林景觀上起到重要的作用。
3.2 配置方法
3.2.1 近自然式配置
關于近自然配置,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指植物材料本身所處于的自然狀態,需要相關單位在最大程度上減少對其所進行的人工修剪和造型;二是,相關工作人員在植物配置中,要能夠有效避免植物種類的單一性。因而在此工作,要能夠保障其所具有的自然性[6]。根據不同物種的密度和規格,實現群落的穩定性。由于我國在森林資源上還處于剛開始的階段,因而需要政府加大對森林綠地就近自然配置的提倡力度。
3.2.2 適當的融合過去傳統園林中植物配置方法
為了能夠更好的在城市園林改造中,合理的配置植物。相關單位需要結合實際情況,適當的借鑒和吸收過去傳統園林植物配置中所使用的模擬自然方法。在此環節中,要能夠通過相關的藝術加工,來提升植物景觀所具有的觀賞價值。這樣做,在發揮群落生態所具有的功能時,還在最大程度上創造社會效益。
4 結語
綜合上述,隨著近幾年我國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生態環境問題越發嚴重。這種情況的出現,已經嚴重影響城市化進程。針對這種情況,則需要有關部門加大對城市園林的建設力度,特別是對植物的配置。為了能夠更好的保障植物配置的科學性與合理性,則需要相關單位在園林建設中注重當前城市園林現狀,針對這些問題的出現,相關工作人員需要注重植物配置的選擇,遵循相關原則以及具體的方法進行,只有這樣才能夠開展園林建設改造工作,從而促進我國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薛龍.屋頂花園的設計原則與植物配置探究[J].現代園藝,2018,(03):121-122.
[2]程英芬.生態文明建設下城市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現狀和措施研究[J].河南農業,2017,(11):37+40.
[3]何橋,李霏飛.景觀設計中園林植物配置原則分析[J].現代園藝,2017,(02):101.
[4]劉秀晨.生態文明建設大背景下城市園林的機遇與挑戰[J].中國園林,2015,(04):36-40.
[5]焦會玲.河北省城市街頭綠地植物配置原則及模式[J].技術與市場,2016,(12):209-210.
[6]于玲,席婭玲.論園林植物配置原則與理念[J].農業與技術,2015,(07):14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