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文閱讀及其教學價值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指出,九年義務教育的學生課外閱讀總量應達到400萬字以上,并提出“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整本的書。”
然而,當前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仍然只重視語文教材中課文閱讀的教學,常常不敢越雷池半步。以小學語文12冊教材、每冊教材平均30篇課文、每篇課文平均500字計算,閱讀總量只有15萬字左右,這樣的閱讀量是遠遠不夠的。
厚積而后才能薄發。群文閱讀,就是在語文課堂的教學時間內,圍繞一個議題選擇一組相關聯的文章,引導學生圍繞這一議題開展立體式的自主閱讀,在閱讀中發展自己的觀點,進而提升閱讀力和思考力,并進行多方面的言語實踐。這是拓展閱讀教學的一種新形式,它更關注學生的閱讀數量和速度,更關注學生在多種多樣文章閱讀過程中的意義建構,對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具有十分重要意義。
二、群文閱讀如何選文
語文教材的使用限制了老師教學,也限制了學生閱讀。群文閱讀的出現,賦予了我們“編者”的身份,讓我們擁有了“選擇”的自由和責任,我們可以在一定的范圍內,以自己對語文的認識與理解,組合起一定數量的群文,實踐自己心目中理想的語文課堂。
為避免群文閱讀的群龍無首、雜亂無章,群文閱讀的選文要有明確的主題,主題能體現教師明確的教學意圖。教師可以從作者、體裁、文章內容、人文內涵、表達方式等多角度確定主題,圍繞主題精心選擇文章。
(一)、以“表達方式”為線索確定主題進行選文。以不同的結尾方法為主題,如“結尾出人意料的小小說”、 “各個版本的《烏鴉喝水》”。以不同的結構為主題,如“反復結構的童話故事”、“文中反復出現的語句”等。讓學生在閱讀中觸摸各種表達方式,模仿并達到靈活運用,則寫作的難題也可迎刃而解。(二)、以“體裁”為線索確定主題進行選文。如群文閱讀課《創世神話》,將蒙古神話《諸神創世》、冰島神話《巨人伊密爾》等7篇神話故事放在一起,結合教材中學過的中國神話《盤古開天地》進行教學,讓孩子們在疑惑、好奇、不解、輕松而又充滿挑戰的氛圍里,發現了神話的許多“秘密”,發現了一些神話的“母題”。還可以將民間神話、童話、詩歌、小說等進行群文閱讀。(三)、以“文章內容”為線索確定主題進行選文。以“文章內容”為線索確定主題可以有很多種方法。如《故事中的狐貍》一課,將《蟬與狐貍》、《狐貍偷魚》、《會做貿易的狐貍》、《狐貍“疤臉”》四篇與狐貍有關的文章放在一起,讓學生學會從不同的角度看同一事物。這是以文章中的人物為主題的。其它還可以時間為主題,如以地點為主題;以事物為主題;以事件為主題等進行群文閱讀。(四)、以“人文主題”為線索確定主題進行選文。“人文主題”的范圍廣泛,又可以細分為不同的主題。以閱讀為主題的“我愛閱讀”以文學名著為主題的“名著之旅”;以誠信教育為主題,如“以誠待人”;以環境教育為主題,如“人與動物”;以愛的教育為主題的,如“母愛”、“父愛”、“人間真情”等。(五)、以“作者”為線索確定主題進行選文。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共選擇了5 篇老舍的散文:《貓》、《母雞》、《草原》、《北京的春節》、《養花》,在此學習的基礎上,我們可以把《濟南的冬天》、《大明湖之春》、《趵突泉的欣賞》這一組文章放在一起,這一組也都是作家老舍的文章,三篇文章所描寫的都是濟南的景色,且描寫角度各有不同。可以讓學生對老舍的文風有更深刻的體驗。
三、群文閱讀的課堂實施
根據中心議題確定選文后,又該如何具體實施群文閱讀,這又是一個比較復雜的難題。筆者結合自己教學實踐,在不斷的觀摩研討過程中形成群文閱讀的課堂具體操作模式,共五個板塊。
(一)、激趣導入,揭示議題。選擇學生喜聞樂見的導課方式引入議題,使學生快速產生質疑,激起學生的探究傾向。(二)、圍繞議題,自主閱讀。這個環節中,首先師生共同閱讀一篇,使學生習得閱讀方法,然后,學生運用默讀、瀏覽、跳讀等方式,對群組中的幾篇課文進行整體把握。在課堂上,多數學生都能借助課外填寫的“閱讀記錄表”進行較為準確的概括。(三)、合作交流,片段分享。這是課堂的主體環節,在這個環節中,開展互動、多元的對話,不僅能讓孩子們一同分享閱讀心得,而且營造出濃厚的團隊讀書氛圍,提高了學生的閱讀素養。在這里,學生的感悟無論是深刻還是膚淺,都是屬于他們的獨特感悟。(四)、精彩賞析,完善議題。在學生充分交流的基礎上,教師若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進行群文橫向的比較性閱讀,則容易引發高質量的思考,促使學生做出判斷,進行質疑、重讀、辨析,解疑等等。在一篇帶多篇的群文閱讀教學中,我們可以設計一些遷移性問題,引導學生把一篇文章的閱讀所得運用到其他文章的閱讀之中。在讀完這一組以物為線索的文章后在引導學生回憶,教材中還有哪些文章也運用了這樣的寫作方法?讓學生在遷移中鞏固知識、形成能力。一個好的話題,既能反映閱讀材料的主題,又能激活學生的閱讀積累和生活經驗,觸動學生思維和心靈的琴弦。(五)、拓展延伸,升華議題。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使學生具有聽說讀寫的能力。”“讀寫結合”是語文教學的一個歷久彌新的話題。閱讀是寫作的基礎,是內化的吸收;寫作則是運用,是外化的表達。教學中,教師要理順讀寫的關系,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讀寫的訓練,將訓練真正落實到實處,提高學生讀寫能力。群文閱讀也可以讓學生進行讀寫方面的訓練。
課堂的功能只相當于一個例子、一塊試驗田、一把鑰匙,更廣闊豐富、更生動多變、更精彩的世界在課外、在生活中。作為一個行走在群文閱讀教學路上的探索者,群文閱讀豐富了語文教學的體系,創新了語文課堂的教學形勢,提高了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益。我相信只要我們每一個語文教師深入地去研究和大力地推廣它,那么群文閱讀這朵奇葩,就會在語文教學的天地里越開越艷、越開越美。
作者簡介:谷艷彩(1981—),女,漢族,天津市人,河北師范大學碩士,天津外國語大學附屬濱海外國語學校,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群文閱讀研究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