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宏亮
摘 要: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和政府職能的轉變,國家對審計工作越來越重視,審計工作面臨著新的課題和挑戰,與此同時也面臨著更大的責任和風險。而一旦審計機關的審計工作出現風險,則會導致審計工作的功能和作用不能有效發揮。以至于損害國家、社會和人民的利益。所以如何正確的認識審計風險,并且規避和防范審計風險,成為當下審計人員需要解決的重要課題。
一、如何認識審計風險
審計風險是指被審計單位的財務錯誤審計結論,導致審計結果與實際不相符而產生損失和責任的風險。審計風險的特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客觀性
現代審計的一個顯著特征,就是存在抽樣審計的方法,即根據總體中的一部分樣本的特性來推斷總體的特性,而樣本的特性與總體的特性或多或少有一點誤差,這種誤差可以控制,但一般難以消除。因此審計人員要承擔一定程度的作出錯誤審計結論的風險。即使是詳細審計,由于經濟業務的復雜、管理人員道德品質等因素,仍存在審計結果與客觀實際不一致的情況。因此,人們只能認識和控制審計風險,只能在有限的空間和時間內改變風險存在和發生的條件,降低其發生的頻率和減少損失的程度,而不能,也不可能完全消除風險。
2.潛在性
審計風險是在錯誤形成以后經過驗證才會體現出來,假如這種錯誤被人們無意中接受,即不再進行驗證,則由此而應承擔的責任或遭受的損失實際沒有體現出來。所以,審計風險只是一種可能的風險,它對審計人員構成某種損失有一個顯化的過程,這一過程的長短因審計風險的內容、審計的法律環境、經濟環境、以及客戶、社會公眾對審計風險的認識程度而異。
3.可控性
審計要為其報告的正確性承擔責任風險早已為人們所熟悉,然而現代審計的指導思想從制度基礎審計進一步發展到風險審計表明,審計職業界并未被越來越多的審計風險捆住手腳而失去其活力,而是逐步向主動控制審計風險的方向發展。正確認識審計風險的可控性有著重要意義,一方面不必害怕審計風險,雖然審計人員的責任會導致審計風險的產生,一旦其發生,其可能對審計職業的影響也是重大的,但可以通過識別風險領域,采取相應的措施加以避免,沒有必要因為風險的存在,而不敢承接客戶。只要風險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仍可對客戶進行審計。另一方面,意識到了審計風險的可控性,說明審計風險是可以通過努力而降低其水平的,可以促使研究審計理論,提高審計質量。
二、審計風險產生的原因
隨著審計機關工作環境的復雜性和不確定性因素不斷增加,形成審計風險的因素比較多,本人結合工作實際總結出審計風險產生的幾個原因。
1.審計人員的綜合素質引發的審計風險
新時代對審計人員的思想素質、政策水平、專業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這就要求審計人員必須具備較高的綜合素質,既要熟練掌握財務會計知識,又要熟悉其他相關知識,了解政策法律法規,同時對制作審計報告中公文寫作水平、責任判斷等方面有一定的要求。而審計人員作為個體總是不可避免會受到知識、經驗和能力不足的制約,從而有可能引發對問題分析不透、判斷失誤等問題,由此引發審計風險。
2.審計環境日益復雜引起的審計風險
隨著現代社會經濟改革的日益發展,部分行政事業單位管理層級不斷發生變化,國有控股企業規模以不同形式存在,被審計對象日益多樣化,經濟活動日趨復雜化,加之部分單位財務核算不規范、財務資料失真,甚至存在惡意作假現象,這就使得審計工作內容更加廣泛,形式更加多樣,對審計的業務要求更好。電子數據逐年增多,對審計手段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這一系類都增加了審計風險。
3.審計任務重,時間緊,業務性強帶來的審計風險
近幾年,隨著環境整治和扶貧任務的增大,審計的任務也隨之增大,資源環境審計,特別是審計長在十九大中提出的扶貧資金審計都是審計的新課題,新挑戰。審計報告更是領導干部提拔任用的重要文件。而對于每一個審計項目,我們都需要在規定的時間內保質保量的完成。加之審計業務不是誰來都可以直接工作,并且找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需要一定的審計經驗和過硬的基礎知識。這一系列都增加了審計風險。
三、預防和規避審計風險的方法
1.提高審計人員的自身素質
防范和控制審計風險的能力取決于審計隊伍的素質和能力。首先加強業務知識教育培訓,審計機關應當定期組織開展審計業務知識的培訓。新形勢下,面對復雜的審計形式,對審計人員的審計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應強化審計人員在政策落實、生態環保、扶貧資金、自然資源離任審計等新領域的能力,以審計業務能力的提升促進審計質量的提升。審計人員應走出去、充充電,提高審計業務知識水平。其次,加強政治學習,提高審計人員的政治素質,從政治上防范審計風險,提高宏觀思維能力,提高分析判斷能力。教育引導審計人員牢固樹立“責任、忠誠、清廉、依法、獨立、奉獻”的審計人員核心價值觀,自覺抵御不良思想傾向和各種誘惑,不忘初心、忠于職守、砥礪前行,自覺依法規范審計行為。嚴格遵守審計工作紀律“八不準”規定和其他廉政紀律規定。以審計人員自身素質的提升,不斷提高審計人員防范和控制審計風險的能力。
2.提高審計質量水平
審計質量是審計的生命線,是衡量審計項目的標準。審計機關和審計人員在審計過程中要認真負責,審細審透,要做到證據確鑿,定性準確,處罰得當。首先要嚴格執行審計程序,審計程序環環相扣,從審計通知書、審計調查了解記錄、審計實施、審計征求意見稿、審計報告、審計決定貫穿項目始終。其次注重防范審計評價和審計范圍的風險。審計評價是一篇審計報告的重要點,要做到合理、合法、有據。審計范圍要嚴格按照審計計劃實施,對未涉及的審計領域要在審計文書中描述清楚,規避審計風險。最后,審計問題要把握到位,審計發現的問題一定要有根有據,對于問題的定性、處理、處罰要有法可依。審計質量是審計工作的實質,嚴控審計質量,規避審計風險。
3.建立審計質量控制體系
審計質量的兩個控制制度至關重要。一是嚴格實行項目審計制度。審計機關要按照國家審計準則要求,對審計項目進行審理。審理要重點關注審計程序的合法性;審計實施方案確定的事項是否全部進行審計,審計采取的措施是否得當,審計發現的重大問題是否到位、定性是否恰當、處理處罰是否規范。二是嚴格實行審計業務會議審定制度。所有審計報告、審計處理處罰決定和移動處理決定都要經審計業務會議審定后才能出具,審計業務會議要重點討論處理處罰的適應性、審理意見與審計組意見差異、被審計單位意見反饋采納情況以及擬移送有關部門處理的事項等。
4.加強審計數據信息安全和保密工作
審計工作特別是審計數據具有一定的保密性,而電子數據也存在著計算機操作的風險,審計人員應做好信息系統的防護工作,確保審計網絡、審計應用系統和審計信息系統的防護工作。進一步加強審計工作人員日常操作行為管控和互聯網非法行為監測。網絡信息安全對審計機關審計質量、審計技術手段等有著很直接的影響,因此,要加大對網絡信息安全的投入,注重網絡安全,規避審計風險。
審計人員要在法律法規的指導下,認真負責的開展審計工作,保質保量的完成審計項目,確保查出問題證據確鑿,處理問題有法可依,審計評價科學合理。與此同時,要客觀的認識審計風險的存在性,防范和規避審計風險。嚴格遵守各項法律法規,嚴格執行審計“八不準”,嚴格按照審計流程辦事,嚴格審計審理制度和會議制度,嚴格遵守審計信息保密規定,確保將審計風險降低到最低點直至零風險。
參考文獻:
[1] 遼寧省審計廳法規處課題組. 國家審計機關審計風險管理研究[J].審計文匯,2018年第362期
[2] 錦州審計局課題組. 新常態下防范和控制審計風險路徑選擇[J].審計文匯,2018年第362期
[3] 范超群. 淺談如何規避和防范審計風險[J]. 江西省審計廳網站,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