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鵬
西藏,它是“世界屋脊”,在過去,曾被世界衛生組織評為世界上最不適合居住的地區之一,然而,就在這片土地上,生活著一群勤勞的人們,他們世代居住在這片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區,生活繁衍,并且創造出屬于自己獨特的歷史和文化,這里,是藏傳佛教的起源,這里,有被稱為藏族的“百科全書”唐卡,這里,還有這獨特的帳篷和平頂碉房,他們有著歷史悠久的茶文化和酒文化,因為高原氣候的原因,可以說是“百里不同俗,千里不同風”,不同的區域藏民在穿著打扮上也不盡相同呈現出五彩續紛的藏族服飾,這一切的一切,都為中國畫,提供了巨大的靈感源泉。
寫作緣由來自于我過去在西藏地區的見聞,那里有奇特的民俗風情,壯觀的雪域雪山,淳樸的藏族人民,然后那里的風土人情呈現一種原生態的質樸狀態,,一路上看到的人和風景不經讓我驚嘆,西藏真的是一個巨大的藝術寶庫,從中我們能得到無數的藝術靈感和資源。
在很多中國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他們的服飾和建筑都具有著巨大的差異和地域特征,就西藏而言,藏族服裝和建筑具有明顯的地域特征和民族風格,同時這兩者也是組成藏族文化的重要一部分,而顏色在西藏中具有獨特的象征意義,藏族地區的經幡,一般有藍白紅綠黃五種顏色,色序不能錯亂,分別象征天空、祥云、火焰、江河和大地,在他們看來,藍色象征著空寂、沉靜、古老,白色象征著高貴,神圣,純潔,紅色象征著熱情,奔放,如意,綠色象征著江河水,黃色則代表著大地,藏族所穿的傳統服飾,是橫跨西藏的一道亮麗風景,隨處可見,也是藏民族獨特而又鮮明的特征,長大襟、肥腰、右衽、長袖、長裙、長靴、金銀珠玉飾品、編發、這些都是藏族服飾的最基本特征,藏抱是藏族的主要款式,種類很多,從衣服質地上可分為錦鍛、皮面、撞氌、素布等,牧區主要為皮袍,農區為撞氌袍,女衫的袖子要比其他衣袖長40厘米左右。藏族服飾的另一特點還突出地表現在色彩的依次遞增和構圖上。牧區皮袍的花邊,常用藍、綠、紫、青、黃、米等豎立色塊,依次組成五彩色帶。女皮袍的肩部、下擺和袖口,常用近10厘米寬的黑、紅、綠、紫色條紋依次排列。色彩的強烈對比而又諧調統一是藏族服飾的又一個突出特點。藏族服飾中大膽地運用紅與綠、白與黑、赤與藍、黃與紫等對比色,并且巧妙地運用復色、金銀線,取得極為明快和諧的藝術效果。許多白氆氌藏袍鑲以巨大的黑色袖口、領口和下擺,這種黑色邊飾寬達尺余。為了突出這種黑邊飾,還要穿白色褲子。婦女的發飾中,常用鮮紅和翠綠,朱紅和群青,或粉紅和天藍等對比色毛線纏于辮中。花藏靴上的紅、綠氆氌相比并存,就連“松巴”(一種花藏靴)上的繡花也是用極為鮮明的對比色所組成。對比色在服裝和束扎用品的色彩處理方面也常出現。昌都地區的藏袍顏色比較多樣,對藏民來說,這獨具特色的服飾為國畫的寫意人物留下了巨大的創作空間,就藏族服飾本身的價值而言,它就是一門充滿色彩的具象藝術,我們通過國畫寫意的筆墨和色彩來抽象概括,讓那不可言狀的美感煥發出新的生機,而畫面所具備的情趣也值得慢慢品味。
青藏高原具備這特殊壯觀的自然景色.熱情質樸的地域文化和風格習俗,西藏人民數千年和諧的生活在高原大地上。青藏高原獨特的地形也同時造就了它獨特的文化和歷史,并且在悠久的歷史演變中將造就了自己獨一無二的文化與藝術積淀,并且保留下來愈發獨特而鮮明。
藏族藝術本身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在它對水墨的影響來說,主要有三個方面,第一是繪畫語言方面,藏族的服飾本身具有顏色和黑白的鮮明對比,衣服本身即可以通過簡單的線條勾勒而出,又可以通過大筆的重墨潑灑渲染,從而形成典型的藏族人民的生動圖案,而不是抽象的概括,藏族建筑中獨特的寺廟建筑和帳篷,通過淡淡墨色的皴擦點染,可以讓建筑呈現一種裝飾意味藝術美感,藏族人民喜愛佩戴的裝飾飾物如各種金銀菩提子和綠松石,在水墨人物中可以進行恰到好處的點綴,為國畫人物添光加彩。第二是表現手法方面,藏族人民身處高原地帶,大都皮膚呈現黝黑泛紅,通過較為寫實的藝術手法用墨色表達出藏民的臉部特征,可以形成具有高原民族的粗狂美感,而非中原寫意人物的水潤之美,第三個為生活感情方面,西藏藝術,大都和宗教藝術有一定程度的聯系,宗教藝術之美,又處出體現在藏族人民生活之中,他們轉山,拜佛,朝圣,以水墨之變,表信仰之美,此乃藏族藝術對中國水墨人物的影響。
在當代中國,藏族題材成為了一個新的具備著新世紀熱點題材,在中國畫領域,已然占據了一席之地,也涌現出了大批以藏族題材為主題的畫家,如梁文博,張鵬,在用寫意來表現藏族人民的生活風情的同時,也不忘更深層次的挖掘民族之間的情感,在民族大合唱的主題下,可以演變出更多好的國畫作品,表現出不一樣的時代精神和民族氣息,而藏族題材不僅僅是從它本身所具備的民族性,代表性,當代性,更是從它所具有的可實際創作和創新中找到當代中國畫的演變和進步,對過去創作的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讓藏族題材在新的時代以新的面貌,新的形式爆發出驚人的生命力,它不單單是一種國畫的新形式,更是一種新的精神文明載體,通過藏族藝術和國畫藝術的交匯碰撞,爆發出激烈的火花,讓藏族題材走的更加多樣化,也讓當代中國畫走的更遠。
水墨畫,也是狹義的中國畫,最早出現在中國唐代,是指以水和墨通過一定濃度所繪的國畫,而色彩,則是五顏六色的絢爛顏色,水墨為黑白,在藏族題材中,單以黑白完全不足以表現西藏的各種題材,從各種角度來說,以水墨加淡彩,可以使藏族題材煥發出蔚然生機,在西藏,色彩是其顯著特色,藏族人民所穿的衣服,山的綠,天的藍,大地的黃,讓整個西藏充滿了鮮明而亮麗的色彩,如果單單以水墨這一形式語言顯然已經不足以表現西藏之美,西藏很大,很壯觀,水墨局限了藏族題材,也局限了寫意畫,色彩,讓它爆發出別樣之美,現階段,顯然將水墨和色彩相結合,而不是拘泥于單一的藝術形式,是藏族題材的新生命,也是我們的新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