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濤
摘 要:近年來高速公路建設實踐充分證明,項目工地建設管理難度越來越大,群眾工作和施工管控不到位的問題日益影響工程安全質量進度,迫切需要更新觀念、轉變思路,用黨的建設促工程建設,通過面上覆蓋、點上突破、質上提高,發揮好工地黨建工作在做好組織動員、加快工程進度、提升標準化管理水平、協調路地關系、融入地方社會治理等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
關鍵詞:黨建 工程 高速公路
(一)工地黨建工作現狀及問題
項目黨組織認真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上級黨組織決議,抓好黨員群眾政治學習,參與項目施工的組織與管理,促進了各項任務圓滿完成。但也要看到,許多項目工地黨建工作仍然十分薄弱:
1.黨組織設置不完善、隸屬關系模糊。項目工地參建方隸屬不一,成立項目黨組織的權限分屬于不同的上級黨組織,成立后相互之間也沒有明確的隸屬與領導關系,不可避免地影響工作開展。如泉廈漳城市聯盟路泉州段項目成立了1個項目公司黨支部、4個施工標段黨支部,分屬不同的上級黨委(黨工委)。從某種意義上講,項目公司黨支部對標段黨支部不具有領導權限。2.流動黨員難管理。突出的問題有:一是身份認定難。許多黨員沒有持有流動黨員證,有的甚至連組織關系在哪兒都不清楚,還有的黨員不愿亮明身份,成為“口袋黨員”。二是崗位變動頻繁。有的流動黨員在施工班組長則一兩年,短的只有三五個月,“進了組織門,見不到組織人”。三是黨員身份意識不強。許多流動黨員平時參加組織生活少,缺乏經常性的黨性鍛煉,“在家是黨員,在外是員外”。3.農民工優秀青年入黨路徑不暢。按照現行黨員發展辦法,工地項目黨組織對發展施工班組中的優秀農民工青年顯得“有心無力”。因為工地項目黨組織的上級黨組織沒有下撥流動人員的黨員發展指標,農民工入黨只能向其戶籍所在的村或社區黨組織提出申請,而村或社區黨組織多以人員不在住地、培養考察不便為由不予培養和批準。據不完全統計,截止2017年,全國有2.5億流動人員,其中項目工地等高流動場域達8500余萬,入黨路徑少、入黨難成為普遍“困惑”。泉廈漳城市聯盟路泉州段項目5個黨支部的26名優秀農民工曾多次向其戶籍地黨組織遞交入黨申請,均未能如愿加入黨組織。4.黨員發揮作用的動力缺失。工地項目勞務協作隊伍屬于個體、私營的非公企業,企業負責人大都不是黨員,對黨建工作不重視,不善于發揮黨員作用,更不會從政治上、學習上給予關心,導致個別黨員產生“當黨員要處處模范帶頭,吃力不討好”“經常參加支部活動,誤工少拿錢”等錯誤思想,不愿表露黨員身份,工地項目黨組織也因此對流動黨員的真實情況難以掌握。泉廈漳城市聯盟路泉州段項目黨支部與施工班組負責人、流動人員逐一談心,幾輪下來才“摸排”出32名流動黨員,其中A1標段55歲的務工人員何紹文,在標段黨支部書記“三顧茅廬”后才承認自己是一名老村支書。
以上現實問題,嚴重影響和制約著項目工地黨建工作的開展。比如,項目參建方黨組織隸屬不一,帶來黨內領導關系不順,項目業主黨支部向參建單位黨支部部署工作缺乏“合法性”;流動黨員主動接受學習教育意愿低,使施工一線缺少得力的思想理論骨干和業務技術骨干;農民工青年在項目工地入黨路徑不暢,積極表現得不到政治上的認同和進步,向組織靠攏得不到回應,一定程度影響工作積極性,以及對黨組織的歸屬感;激勵黨員作用發揮的配套機制少,造成黨員模范帶頭作用發揮的動力不足,干勁和激情難以持續。凡此種種,深刻說明:加強新時代工地基層黨建工作已經迫在眉睫、刻不容緩。
(二)破解工地黨建難題的理論探索
項目工地黨建是黨組織的“神經末梢”,是交通建設領域基層黨建的“最后一公里”,是確保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貫徹落實到基層的根本保障。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在調研和實踐的過程中,堅持從基層黨組織存在的問題入手,以創新基層組織機構破題,創造性地貫徹落實黨內各項制度規定和辦法措施,在理論、制度與實踐的結合上,積極探索項目工地基層黨建工作新途徑、新辦法。
1.“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是深入推進和探索創新項目工地黨建工作新模式的“尚方寶劍”。項目工地參與方黨組織的上級管理機關雖各不相同,但都是在黨的旗幟下進行組織建設、開展活動,它們的階級屬性、宗旨、使命、組織管理方式高度一致,不存在本質上的矛盾和沖突。福建省高指調研發現,項目工地參與方都高度認同加強基層組織建設,一致認為發揮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是項目工地建設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黨建帶工建、工建促黨建”是共同的利益訴求。因此,提升黨組織組織力,是新形勢下推進項目工地建設的新抓手,是探索黨建工作新模式的發力點,完全有必要大膽試、大膽闖、主動改。2.黨內法規制度、準則條例和規范性文件,是深入推進和探索創新項目工地黨建工作新模式的根本遵循。項目工地黨建離不開黨內法規制度的規范。緊密結合一線黨建工作實際,在黨內法規制度框架內,制定基層黨組織工作流程、辦法、制度和考評細則等,是與時俱進加強項目工地黨建工作的應有之義。通過深入分析近年來高速公路項目工地黨建工作得失,對照黨章賦予基層黨組織的基本任務,在充分研究和借鑒各種黨內法規、制度、規定、準則、條例、辦法、細則和規范性文件的基礎上,制定了《流動黨員人口中聯動培養入黨積極分子辦法》《項目工地黨建區域化協同化實施意見》等一系列制度規定,與黨章精神一脈相承,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3.破解項目工程建設中的矛盾、問題、困惑,是深入推進和探索創新項目工地黨建工作新模式的最終目的。問題就是課題。實踐證明,做好項目工地黨建工作會產生良好的政治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人文效益。通過基層黨建這項“軟權力”,實現項目工程各項指標的“硬落實”,從而協調各種資源,調動一切積極因素,一定能有效夯實項目工地持續健康發展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李建寧.新形勢下加強高速公路企業黨建思政工作的對策分析[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8(06):174-175.
[2] 張遠輝,肖向前.淺議國企黨建的意義、經驗和深化路徑——以廣東廣佛肇高速公路有限公司為例[J].新西部(理論版),2016(20):50-51.
[3] 周欣.高速公路項目基層黨建工作存在問題及對策探討[J].東方企業文化,2013(14):13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