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電信互聯網產業是一把雙刃劍,給人們帶來便利時,催生了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由于該犯罪具有隱蔽性、多樣性、跨地域性特點,給檢察機關增加了偵查辦案的難度。經筆者研究,針對辦案難點,檢察機關在辦理該類案件時應強化訴前主導作用,加大審查力度,加強跨區域聯合辦案等方面入手,完善辦理電信網絡詐騙案件的防控措施。
關鍵詞:網絡詐騙;犯罪;偵查;防控措施
一、電信網絡詐騙特點及偵查難點
2014年以來,某市檢察機關受理審查起訴電信網絡詐騙案共計6件13人,起訴6件12人,不起訴1人,相關案例如下:2014年,雷云某、胡秀某以短信方式出售手機竊聽卡、繳納保證金為由騙取被害人向其匯款7.2萬元,被判處有期徒刑3年,罰金3萬元。2015年,唐某、李佑某利用虛假姓名通過貨到付款方式獲取快遞3.7萬元,被判處有期徒刑2年,罰金2萬元。2016年張某在網上冒充女性發生戀愛關系后,騙取被害人3.1萬元,被判處有期徒刑1年,罰金1萬5千元。2017年,李亞某、王國某冒充“貸款公司”或“復制手機卡公司”業務員等角色,讓被害人將利息打入賬號連環詐騙7萬元,被判處有期徒刑4年,罰金3萬元等。結合分析,電信網絡詐騙呈現出以下特點:
(一)詐騙方式多樣化、具有組織性、跨地域性
電信網絡詐騙方式具有多樣性、規模化、跨地域性特征。首先,筆者研究的電信網絡詐騙案件種類主要有,群發詐騙短信,該方式目前是使用頻率最高的詐騙方式;開設虛假投資網站,以虛構高額利潤的投資項目誘騙他人投資;網絡交友,利用QQ、微信等交友軟件進行詐騙。其次,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具有組織性,第一,嫌疑人借助于社交軟件、網站進行犯罪方法的傳播,形成犯罪網,在多起案件中體現出來。例如某市檢察院受理的案件中,嫌疑人扮演不同角色且分工明確,作案成功率高;第二,嫌疑人以招募員工為噱頭,吸納多人長期作案,驚為天人的是有的犯罪窩點還具有財務、后勤、客服等部門,雷云某等詐騙案以支付月薪和食宿等條件邀約多人實施詐騙,招募同伙,掌控作案人員行蹤,大到設備規模,小到食宿都有長期的組織、策劃。最后,從某市檢察機關受理的案件來看,既有本地嫌疑人詐騙外地受害人的案件,也不乏本地受害人被外省嫌疑人詐騙的例子,而且受害者分布廣,有經濟實力雄厚但缺乏正確投資理念的社會人士,也有缺乏創業資金的學生等,而嫌疑人選擇經濟發達或人口密集地區作為犯罪場所,有利于隱蔽、逃匿。在筆者研究幾類案件中,受害人大多數在經濟發達或人口密集的城市,案發后,嫌疑人可在全國甚至境外迅速轉移,只剩下冰冷的移動設備。
(二)電信網絡詐騙取證困難
電信網絡詐騙案件取證相當困難,結合案例分析。首先,犯罪地點、犯罪時間和犯罪手段具有高度的自由性、可操作性、隱蔽性。犯罪行為實施地和結果發生地的不重合,給公檢法破案帶來極大的困難。其次,顯著的跨地域性犯罪給嫌疑犯提供轉移時間,部分嫌疑人選擇沿海城市犯案,案發后核心成員逃往境外或港、澳、臺地區,在內地抓獲的均是一些單線聯系、互不熟悉的馬仔,由于各地區法律制度不同,犯罪證據隨犯罪地點、設備的轉移具有分散性、臨時性,給抓捕、搜集證據帶來困難。最后,電信網絡詐騙案在審查起訴階段,仍有被害人不配合取證,部分被害人仍未醒悟,擔心案件偵破,追責嫌疑人會造成自己資金流失,或者急于拿回資金,不愿配合辦案干警,造成辦案困難。
二、完善辦理電信網絡詐騙案件的防控措施
(一)強化訴前主導作用
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手段翻新快、隱蔽性高,涉案人數、金額、受害人數不斷增加。為此,某市檢察機關公訴部門強化訴前主導作用,利用提前介入手段引導偵查,確保打擊效果。例如某市公安局偵查的某電信網絡詐騙專案,嫌疑人成立電子商務公司,以加盟淘寶店、代運營等為由,騙取他人錢財,作案200余件,涉案金額高達700萬余元。檢察機關對此高度重視,公訴部門提前介入偵查,從電子證據取證合法性、嫌疑人作用區分,人數控制等多方面引導偵查活動,提高案件偵查質量。同時監察機關還注重訴前的防控,例如,定期交流案例,建議政府出臺相關政策,規定對QQ、微信等網絡平臺履行監管義務,定期公布典型案例,促進公民養成觀察域名的習慣,提高對網絡詐騙的認識。提出加強立法,統一訴前法律適用標準。電信網絡單筆詐騙成本低,非法獲益大的犯罪,現出現的新型網絡詐騙在定罪量刑上仍沿用傳統詐騙犯罪標準,不足以打擊該類犯罪,因此,最高法應加強案例和審判指導,逐漸統一法律標準,為懲治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二)加大跨區域配合辦案
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取證難、抓捕難、偵查費用高,加大對證據聯合排查是必要之舉。首先,各地區配合有利于增強對犯罪地點、時間的控制,尋求最佳的取證時間和抓捕時間。對于類似的手段高發案件可進行適時監控和排查,各區域加強對案件性質、新增犯案人員等數據庫的更新,定期進行數據分析、排查,待多起案件混雜時能在案件中找出隱蔽信息及時破案。其次,各部門尋找薄弱環節,優勢互補,建立多方快速反應聯動機制,完善相關流程。一方面,該犯罪的跨時空、跨區域特征可以倒逼公安機關樹立“全國警方一盤棋”思想,打破原有的地域界線,充分吸收和借鑒在以往辦理案件逐步形成、建立“跨區域辦案協作機制”,全面完善和推廣“跨區域辦案協作平臺”和“獵狐情報管控系統”。另一方面,利用網絡平臺,實現合成作戰,對于案件核實、調查取證難度大案件,充分利用公安機關跨區域辦案協作平臺,加強與外省、特別是犯罪多發機關的交流與配合,減少因跨地區辦案的難度。
參考文獻:
[1]沈威,徐晉雄,陳宇.網絡時代跨境電信詐騙犯罪的新變化與防治對策研究—以兩岸司法互助協議之實踐為切入點[J].中國應用法學,2017(2).
[2]黃永春,鄭豐收.“電信網絡詐騙犯罪防控的實踐與思考”.福建:三明市公安局.
[3]周光權.精準打擊電信網絡詐騙關聯犯罪[N].人民法院報,2016-12-23.
作者簡介:
張成滿(1993~ ),女,漢族,貴州六盤水人,西南科技大學法學院2016級刑法學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