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額訴訟程序在新的《民事訴訟法》中作為引入的少量訴訟的一種新制度,適用率和實際適用結果并不理想。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各地法院在訴訟中過多的注重提高訴訟效率,而忽視了小額訴訟程序的這項制度是為公民提供方便,快捷的司法救助。本文通過分析小額訴訟程序存在的問題,試圖在小額訴訟程序中探討出有利的解決方案來迎合司法解紛機制的必要性和具體設置,從而使我國的小額訴訟程序不僅能夠充分利用有限的司法資源,而且保證了當事人選擇和審查利益的權利。
關鍵詞:前置性;訴前強制調解;速裁庭
一、我國小額訴訟立法概覽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修正案(以下簡稱《民事訴訟修正案》)于2013年1月1日起施行。在“簡易程序”一章中,小額訴訟的條款是以單獨條款的形式提出的,即第162條:“基層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審理符合本法第一百五十七條第一款規定的簡單的民事案件,標的額為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上年度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百分之三十以下的,實行一審終審。”一些學者提到小額訴訟程序的引入是修改中國民事訴訟立法的破冰之旅。小額訴訟程序的設想是為普通公民提供方便,快捷的司法救助。從實踐上看小額訴訟程序的適用,只能解決這一小規模案件的上訴率,并通過禁止上訴來阻止其進入二審程序。這注定了基層人民法院面臨很多嚴重問題,并沒有有效解決嚴重問題的訴訟。因此,前置性司法解紛機制自然進入了研究者的視角。
二、前置性司法解紛機制設立的必要性
(一)“簡易程序”規定下的局限性
基層人民法院審理案件多,訴訟受阻,這是中國長期面臨的現實困境。小額訴訟的立法對于解決這一司法現狀是有效的,但由于其受“簡易程序”適用范圍之掣肘,導致小額訴訟發揮的作用是有限的。將小額訴訟規范放在“簡單程序”下,意味著適用于小額訴訟程序審查初審的案件必須首先符合適用簡易程序的條件。但是“小額”并不意味著就是“簡單案件”。盡管最高人民法院通過相關司法解釋對所謂的“簡單民事案件”進行了早期解釋,然而,案件是否“非常簡單”或“被法院定義為簡單”的問題沒有受到特別關注。并且司法實踐中已經有過慘痛的教訓。在廣東省四會市,小額債務糾紛總額僅為1萬元。原告因恐嚇被告和偽造證據而受到刑事制裁。主審法官被以玩忽職守罪提起公訴。
(二)“一審終審”犧牲了一定程度的公正
與此前期待中的狀況不同,小額訴訟在實踐中的適用率很低,一些法院甚至出現了受理案件數為零的局面。筆者認為,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來自兩方面:一是對于法官來講,小額訴訟一審終審的救濟途徑主要是再審,而一旦再審就會影響其工作考評而且面臨被信訪的可能。其次,對于當事人來說,小額訴訟和簡易程序之間最大的區別在于一審的最終審查。他們會擔心喪失二審的權利。先拋開法律的角度不講,這種現實中存在的觀念一時間是難以扭轉的。
通過上述兩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國小額訴訟程序存在諸多問題,導致實踐中很多小額財產案件是通過簡易程序來處理的,因此,設立小額訴訟的概念并沒有得到很好的執行。
三、前置性司法解紛機制的具體設置
前置性司法解紛機制有多種,本文以速裁庭和訴前強制調解兩種前置性司法解紛機制為主要分析對象。
(一)訴前強制調解的設置
伴隨著世界性ADR浪潮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國家要求在特定類型糾紛進入訴訟程序之前,必須先經過調解程序解決。這一趨勢被國內學者稱為“訴前強制調解”。訴前強制調解得以合理存在的根本性前提就是適用司法或者準司法程序,因而,主持訴前強制調解的組織必須具有司法或者準司法權能。
在上訴之前,強制調解在訴訟開始之前就已開始,而其獨立于訴訟程序,但與訴訟程序又密切相關。首先,小額訴訟的訴前強制調解處于司法層面的,也就是說訴前強制調解中的各項程序都是由法院依職權執行的。其次,監管機構和調解員制定的標準應該在法院之外或法院的輔助人員或組織。如果調解未能達成協議,則訴訟前的強制調解與訴訟之間將會相互銜接。
(二)速裁庭的設置
速裁庭與小額速裁相比,案件的適用范圍和主體都更有包容性,也更尊重當事人的處分權。具體而言,針對基層人民法院的特定類型案件,如家庭事務,街區,物業服務,私人借貸等。事實清楚,上訴單一,法律關系明確的,應當在雙方同意前立即進行審理。適用加速機制的案件是基于黨本身訴訟的基本原則,迅速裁判法官,審判快速審判和審判。聽證結束后,法院向當事人送達實物簿,對短期處分結果不滿的當事人應當在一定期限內(如15日)提起正式的一審訴訟。逾期未正式起訴的,速裁書具有有效法律文件的效力,當事人不得再次提起訴訟。具有給付內容的速裁書,具有法律效力后可以作為法院執行的依據。速裁庭和訴前強制調解同樣是在第一審判程序啟動之前,都起到了預過濾和分流的作用。
四、結語
小額訴訟程序在新的《民事訴訟法》中作為引入的少量訴訟的一種新制度,適用率和實際適用結果并不理想。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各地法院在訴訟中過多的注重提高訴訟效率,解決案多人少的問題,忽視小規模訴訟程序的想法是為公民提供方便,快捷的司法救助。而前置性的司法解紛機制很好的區分了速裁、調解與第一審程序和執行程序的關系,有利于充分利用有限的司法資源,使當事人能夠行使慎重的選擇權,充分體現保護當事人的審判利益和保護訴訟權利。
參考文獻:
[1]王福華.“小額訴訟與福利制度”[J].中外法學,2016年第6期.
[2]肖建國,黃忠順.“訴前強制調解論綱”[J].法學論壇,2010年11月第6期.
[3]蔡彥敏.“以小見大:我國小額訴訟立法之透析”[J].法律科學,2013年第3期.
作者簡介:
王祥宇(1995~ ),男,漢族,河南永城人,法律碩士,單位:上海海事大學,研究方向:憲法行政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