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嘉琪 王甘霖
摘 要:我國民間借貸以其特有的方便、快捷、互惠等優勢,迅速成為了人們現代生活中經濟往來的重要手段。本文將從民間借貸的現狀入手,研究分析我國民間借貸產生糾紛時的解決途徑,并針對現有的糾紛解決方式的不足提出建議。
關鍵詞:民間借貸;糾紛;解決方式
一、我國民間借貸現狀呈現的幾個特點
1.民間借貸的網絡化
隨著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加之網絡特有的屬性,使得民間借貸在短時期內迅速的與互聯網融合在了一起,隨即便產生了大量的P2P網絡借貸平臺,所有的程序環節只需坐在電腦前既可完成。網絡化不但呈現出民間借貸的發展方向,同時也成為整個金融業未來發展的趨勢。
2.民間借貸的規模持續擴大
正因為民間借貸服務特有的優勢屬性,使得大多數迫切需要資金的公民或者企業都會直接選擇民間借貸服務而不是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2008年,中央人民銀行聯合銀監會發布銀監發〔2008〕23號《關于小額貸款公司試點的指導意見》,使得我國民間借貸業務的發展勢頭達到了前所未有的迅猛。同時伴隨著近年來經濟危機的影響,商業銀行加強并細化了對借貸業務的手續審查,這就使得民間借貸成為越來越多的公民和企業在急需資金周轉時的第一選擇。
3.民間借貸的跨區域發展
早期民間結構的服務范圍大多呈現一定的區域性,甚至在欠發達地區中,一個小額貸款公司往往的服務對象都是固定的。隨著借貸服務的興起,借貸服務機構也慢慢開始重視市場效應,全力發展動員客戶,廣泛大力做好廣告宣傳。相比較早期的民間借貸機構,現在大多民間借貸機構都開始嘗試跨區域的線下借貸服務,甚至一些全國性的公司企業也將工作方向有所變化,成立了自己的借貸機構,去服務社會。跨區域的民間借貸服務不僅有利于不同區域的資金融合和轉移,同時也避免造成資金鏈斷裂的現象。
二、我國民間借貸糾紛的主要解決方式
1.訴訟
訴訟解決所要面臨的是高額的訴訟費用、漫長的審理期限。審理過程中,缺席審判的現象時有發生,即便最后拿到一張勝訴的判決書,案件又要進入到無休止的執行程序,同時我國對于執行期限沒有限制,隨時發現隨時執行。這種實現債權的漫長期限加之立案時繳納的訴訟費、執行時的執行費都會給債權人帶來不小的經濟壓力。但通過審判機關審理的案件是具有一定的威懾力,為了防止債務人耍賴不還錢,司法機構可以對債務人的財產進行強制執行,可以全方位的保護債權人的合法權益,法院根據客觀事實所作出的判決書生效后具有終局性的法律效力。
2.調解
這是大多數糾紛當事人雙方都同意的情況下,方可采用的解決方式。耗時短,費用低,債務人、債權人在法院、人民調解委員會或者親朋好友的主持下,達成協議。這與在法官主持調解下做出來的調解書同樣具有可執行力。經過調解的案件,雙方依據調解書達成的責任和義務均可實現,且原有的抵觸情緒也會大大降低,從而緩解了矛盾,避免了可能產生的負面社會影響。現實中,往往也存在因調解在一定程度上損害了債權人的利益,結果導致債權人以讓步得以終結,看起來是充分尊重了雙方當事人的意思自治,實際上卻是大大損害和削弱了對債權人的保護。
3.仲裁
仲裁是根據債權人、債務人雙方達成的協議,由雙方指定的仲裁機構以第三者的身份,對雙方發生的爭議,在事實上作出認定,在權利義務上依法作出裁決的一種法律制度。無論是仲裁的機構、地點、程序甚至是仲裁適用的語言,雙方都可以協商決定,這也是充分尊重了民事主體雙方的意思自治,而且由于仲裁為非公開審理,保護了雙方當事人的隱私,避免了訴訟中一審、二審的繁雜程序,通過仲裁做出來的法律文書同樣具有法律效力。但是,仲裁的前提是雙方必須有約定的仲裁協議或者仲裁條款,倘若在借貸合同中沒有這樣的約定,那只能通過其它途徑進行解決。
三、對人民法院化解借貸糾紛矛盾的建議
1.應縮短民間借貸的訴訟期間,加大執行力度
在我國現行的《民事訴訟法》中關于法院審理期限的規定,一審程序六個月,簡易程序三個月,二審程序三個月,也就意味著一個民間借貸案件如果通過訴訟解決,在拿到終審判決時,有可能已經經歷了九個月的時間,這種漫長的審理期限對于債權人和債務人來說無疑是一種巨大的經濟負擔,債權人不能盡早實現自己的債權,債務人為了等待法院查明案件,還要承擔每日都在產生的相關費用。因此,法院應當對民間借貸案件開通綠色通道,快速審理,快速裁判,縮短審理期限。對于有錢不還的債務人,應從各方面加以批評教育,同時加大強制執行力度,窮盡調查手段,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審執”結合,杜絕債務人惡意轉移財產的現象發生。
2.法院堅持調解優先,強制執行為保障原則
雖然在前文中提到調解有時候會損害債權人的利益,但無疑是解決借貸糾紛最有效的辦法之一。調解程序節省了司法資源,充分尊重了借貸雙方的意思自治,在這種情形下作出的調解書,債務人通常會自覺履行,無需法院去強制執行。而且,調解書本身也具有執行力,即便債務人依舊拖債不予償還,法院依然可以執行。相比較訴訟解決,調解讓當事人的意思表示最大化,而且只要雙方自愿,法律允許,調解的內容不局限于訴訟請求。
3.提高審理民間借貸案件的質量,強化司法威嚴
在實際審判工作中,要盡可能減少缺席審判的現象,窮盡一切手段給被告送達傳票。公告送達的,不能僅僅只張貼公告,還需要去被告經常居住地走訪,了解被告家庭情況,聯系被告的家人及社會關系,從不同渠道盡可能讓被告知曉自己的訴訟權利以及缺席審判的法律后果。對于已經超過訴訟時效的案件,應在立案時就告知其可能承擔敗訴的不利后果。謹慎受理保全申請,在被保全對象確無財產的情況下,告知申請人原因后,不予受理其保全申請。
4.加強普法宣傳,正確引導民間借貸當事人風險意識
借助現有媒體對民間借貸業務可能帶來的糾紛進行宣傳,引導群眾正確投資,提高警惕。尤其是針對農民群體,要通過鄉鎮政府、村委會等各級組織展開宣傳,培養農民理性消費觀,避免陷入不必要的麻煩,進而引起各類群體性事件。同時,還要相關部門應加強個人征信制度的完善,法院應強化曝光機制,加大對“老賴”的懲戒力度,通過各種媒體平臺集中向社會公布失信人員名單,通過各種途徑及手段讓公眾知道每一個“老賴”的信息。
總之,民間借貸業務即方便了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同時起所帶來的糾紛也是有目共睹。人民法院在審理借貸糾紛案件時,應不斷完善審理這類案件的體系,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作者簡介:
湯嘉琪(1991~ ),男,甘肅人,云南財經大學法律碩士研究生在讀,主攻民商法學;
王甘霖(1994~ ),女,江西人,云南財經大學法律碩士研究生在讀,主攻民商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