茍麗婷
摘 要:家庭暴力是社會的熱點話題。夫妻雙方均有成為家庭暴力受害者的可能性。在“以暴易暴”行為實施者長期承受暴力侵害的情況下,“以暴易暴”行為的刑罰處罰力度成為了社會公眾高度關注的問題。本文從家庭暴力“以暴易暴”行為的產生原因及家庭暴力行為立法保護現狀入手,對“以暴易暴”行為的正當防衛學說和“以暴易暴”行為的刑法規制建議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家庭暴力;“以暴易暴”行為;立法保護
家庭暴力主要指的是對婦女、兒童或其他家庭成員實施的侵犯人權的野蠻行為。在個別家庭暴力案件中,男性群體也會成為家庭暴力的受害者、家庭暴力是一種全球化的社會問題和法律問題。在受害方難以獲得有效的身心保護的情況下,他們往往會借助“以暴易暴”手段擺脫家庭暴力的困擾。現階段因家庭暴力引發的嚴重刑事案件已經給社會穩定帶來了一定的威脅。家庭暴力中“以暴易暴”行為的刑法學分析,可以為此類案件的處理提供一定的理論支持。
一、家庭暴力“以暴易暴”行為的產生原因與家庭暴力立法保護的現狀
(一)家庭暴力“以暴易暴”行為的產生原因
家庭暴力“以暴易暴”行為的實施方以長期遭受家庭暴力迫害的女性群體為主(不排除男性因家庭暴力侵害而采取“以暴易暴”行為的可能性)。作為家庭暴力事件中的弱勢一方,家庭暴力行為的身心傷害與法律援助體系的缺失,是引發“以暴易暴”行為的主要原因[1]。在女性為家庭暴力受害者的家庭中,一些婦女害怕自己受到更大的傷害,不敢提出離婚。在長期承受身心創傷的情況下,“以暴易暴”行為往往會在犯罪環境及犯罪原因方面呈現出特殊性。一般情況下,此類犯罪行為并不具有過于嚴重的社會危害性。在司法保護方面,公安機關、婦聯在接到家庭暴力求救信號以后,往往會將此類事件定性為家庭糾紛。在婚姻傳統認知的影響下,若家庭暴力受害方為男性,家暴行為更容易被忽視。受害方在難以獲得社會保障情況下,甚至會被他人嘲笑或歧視。
(二)家庭暴力立法保護的現狀
現階段國家婚姻法對家庭暴力行為持有嚴令禁止的態度。《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家庭暴力法的實施,也為家庭暴力行為的制止與預防提供了一定的法律依據。
二、家庭暴力“以暴易暴”行為的正當防衛學說
(一)正當防衛肯定說
針對家庭暴力“以暴易暴”行為的犯罪環境的特殊性,一些學者將此類行為視為正當防衛行為的表現形式。根據家庭暴力“以暴易暴”行為的產生環境,不法侵害的持續存在,是引發“以暴易暴”行為的主要因素。以家庭暴力中的女性受害人為例,在女性無法在力量方面與男性進行抗衡的情況下,女性在家庭暴力行為產生以后,往往只能被動忍受家庭暴力所帶來的侵害。在將正當防衛的不法侵害解釋為持續存在的過程的情況下,受虐婦女的“以暴易暴”行為可以滿足正當防衛的時間條件。但是從正當防衛行為的限度條件來看,“以暴易暴”行為的正當防衛肯定說是正當防衛適用條件的擴張性解釋的表現,它可能會與刑法體系之間產生一定的沖突。
(二)正當防衛否定說
持有正當防衛否定學說的學者認為,家庭暴力“以暴易暴”行為不符合防衛時間條件與防衛限度。如在一些因家庭暴力引發的刑事案件中,受害者并沒有在暴力侵害實施過程中進行反抗,二是在施暴人處于兩次侵害的間隙或施暴人熟睡之時將其殺死。家庭暴力受害者的此種行為并不符合正當防衛的起因條件和時間條件。可以說,持有正當防衛否定說的學者遵循的是罪行法定原則。筆者對此類觀點持有肯定態度。
三、“以暴易暴”行為的刑法規制建議
(一)合理適用緩刑標準與法定從輕、減輕情節
在家庭暴力“以暴易暴”案件審理過程中合理適用緩刑標準與從輕、減輕情節,有助于刑事法律的寬嚴相濟的精神的落實。以女性在長期遭受家庭暴力侵害,且難以得到有效救助的情況下實施的“以暴易暴”行為為例,如果“以暴易暴”行為所造成的傷害為輕傷,司法機關可以認定為情節輕微。在家庭暴力環境下,出于自保或保護家人的需要而反抗家庭暴力,且殺人未遂的情況下,司法機關可以認定為“情節較輕。”從家庭暴力受害者“以暴易暴”的動機入手,根據家庭暴力侵害的實際情況,將特有的家庭暴力視為確定從輕或減輕的情節的方式,有助于“以暴易暴”行為的刑法規制體系的優化。
(二)明確“以暴易暴”案件的法律標準
以女性“以暴易暴”案件的審理情況為例,“同案不同判”的問題已經成為了案件審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從這一問題的產生原因來看,社會輿論對此類案件的關注程度和法官檢察官自身對家庭暴力行為的認識,是引發上述問題的主要原因[2]。為促進法律標準的明確,國家需要對此類案件的不同情形進行分類,并提出專門性的指導意見。
(三)構建家庭暴力綜合防治網絡
家庭暴力綜合防治網絡體系的構建,可以從源頭入手,解決家庭暴力“以暴易暴”行為,也可以為一些由家庭暴力引發的刑事案件提供一定的證據支持。這一體系需要對社區工作人員、公安機關、醫療機構及婦聯等機構的責任和義務進行明確。
四、結語
家庭暴力侵害的長期性,是引發“以暴制暴”行為的主要因素。長期的暴力侵害并不是家庭暴力受害者剝脫他人生命健康權的免責依據。在家庭暴力“以暴易暴”案件的審理過程中,公安機關與司法機關都需要正視家庭暴力給受害者帶來的身心摧殘。對現有的家庭暴力“以暴易暴”行為的刑法規制措施進行完善,是解決此類問題的可行措施。
參考文獻:
[1]陳飛,楊冬.家暴案中受虐婦女“以暴制暴”行為的正當防衛適用[J].云南大學學報(法學版),2016,29(05):20-30.
[2]趙秉志,原佳麗.對女性“以暴制暴”行為的刑法學思考——基于家庭暴力視野下的思考[J].人民檢察,2015(13):1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