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省大同市新榮區第一小學始建于1971年,學校以“科研先導,管理先行,面向全體,全面育人”為辦學理念,以“一切為了學生發展”為辦學宗旨,“以特色求發展、以質量求生存,以科研促改革”為辦學思路,把教育教學工作搞得有聲有色。先后被評為“大同市德育工作先進集體”“大同市先進基層黨組織”“大同市文明單位”“山西省德育示范校”等。
為加強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引導學生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榮辱觀,近年來,新榮區一小在廣大學生中積極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活動。2018年12月2日,山西日報《青少年日記》雜志社編輯張佼和大同軍分區政治工作處處于事楊三軍走訪了新榮區第一小學。張慧江校長帶領編輯和軍分區領導參觀了學校的國防活動成果,詳細為記者介紹了學校的國防特色辦學思路。
以陣地為主體,營造愛國主義教育氛圍
學校充分利用教學樓樓道墻面營造教育氛圍,教學樓一層以一年級孩子們為主,針對他們年齡小的特點,有英雄人物王二小、草原小英雄;二層以雷鋒生平事跡和學雷鋒成果展為主;三層是展示近代英雄人物;四層以岳飛、戚繼光等民族英雄人物為主,每學期學校都會開展“學習先輩-做好傳人”黑板報評比活動。活動中,各班認真籌劃,精心準備,板報內容豐富,圖文并茂。有革命詩詞、革命故事、領袖題詞等內容。一塊黑板,一串串文字,傾注著學生對革命精神的理解,承載著中華民族優良傳統的精髓。為了培育同學們傳承和弘揚民族精神,感受民族精神的力量,學校經常通過廣播宣傳愛國先輩的故事。
同時,把課堂教學作為愛國教育的主渠道、主陣地。如:社會課主要滲透祖國的疆土、國界線、邊界線,讓學生初步了解“三防”知識。思想品德課結合中國近代史上的抗倭寇、鄭成功收復臺灣、義和團起義、抗日戰爭、抗美援朝,對越自衛反擊戰等歷史事件,突出中國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事跡。語文課結合反映志愿軍的一些具有國防教育意義的課文.使學生認識到軍隊是捍衛社會主義祖國的鋼鐵長城。音樂課通過教唱《義勇軍進行曲》《打靶歸來》等軍歌,歌唱人民軍隊,謳歌英雄人物。美術課通過畫軍人,畫飛機、軍艦等,對學生進行愛軍隊壯軍威教育。
以活動為裁體,增強愛國主義教育感染力
每學期初,學校組織各年級開展主題班會,并堅持每學期開展2——3次愛國主義教育班會活動,如:“祖國在我心中”“牢記歷史·珍惜今天”等主題隊會,在隊會上,隊員們通過學唱革命歌曲、朗誦詩詞、制作手抄報等喜聞樂見的形式,傳頌英雄事跡,接受英雄精神的洗禮。
每年的3月5日,在大隊部的統一部署和各中隊輔導員組織下,學校“學雷鋒”志愿者小隊走上街頭,到禮堂廣場,開展志愿服務活動:清理廣場垃圾、扶老人過馬路、鏟除了隨意粘貼在墻而及電線桿上的廣告,同學們不怕累,不怕臟的精神,得到了馬路兩旁居民及過往行人的齊聲稱贊。
為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培育青少年愛國意識,2017年12月26日,偉大領袖毛主席誕辰124周年紀念日。在這個非常有紀念意義的日子里,學校邀請越戰老兵徐亮部長為孩子們進行了愛國主義教育報告,與同學們一起重溫了當年戰火紛飛的歲月,天寒地凍的參戰環境,無比慘烈的戰斗場面……一個個鮮活的英雄故事,深深感動了在座的每一名師生,報告結束后,同學們紛紛寫下了自己的心得感想。
“國防教育是建設和鞏固國防的基礎,是增強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素質的重要途徑。學校國防教育是全民國防教育的重點和基礎,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我校結合實際,以豐富多彩、學生喜聞樂見的教育實踐和文化活動為載體,繼承中華傳統美德,培養學生愛國、責任、誠信、奉獻、尊重、合作等優秀品質。今后將會繼續完善國防教育,努力提高全體師生的愛國熱情,增強全體師生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張慧江校長滿懷希望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