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亞明

第十八屆亞運會首個比賽日,首枚金牌——男子武術套路長拳項目在雅加達國際展覽中心率先展開爭奪。
29歲的山東老將孫培原第五個出場,憑借不容置疑的實力和近乎完美的發揮,他得到了動作規格分5.0分、演練水平分2.75分、創新難度分2.0分,總分9.75分的好成績。這個高分在武術套路比賽中優勢非常明顯,也一舉確定這場比賽的基調——后面的選手要想奪得這枚金牌,需要更完美的發揮、更高的分數。
來自韓國的上屆亞運會冠軍李夏成也是這枚金牌的有力爭奪者。他隨后出場,但發揮欠佳,一個明顯的失誤,徹底與獎牌無緣。誰都沒想到,最有力的爭奪者其實是東道主小將馬維洛。他倒數第二個出場,毫無壓力,在全場山呼海嘯般的助威加油聲中,從容不迫,完美演繹了整個套路,成了當天唯一可對孫培原挑戰的人。
9.72,馬維洛也獲得了一個高分,距離孫培原僅有0.03分的微弱差距。
隨著最后一位實力明顯較弱的巴基斯坦選手完成比賽,這場武術套路的較量結束,孫培原成為雅加達亞運會首金獲得者,延續了中國體育代表團連續五屆奪取亞運首金的紀錄。
自1990年武術首次成為亞運會正式比賽項目后,除了上屆亞運會未報名外,中國隊已奪得男子長拳項目六連冠,霸主地位無人能撼。
孫培原29歲,這枚金牌注定是運動生涯里難忘的記憶。本屆亞運會開賽前兩個月,年齡偏大、又有傷病的孫培原一直在訓練中采取保守治療。8月17日凌晨3點抵達雅加達后,他只睡了3個小時,一大早就來到場地進行適應性訓練……一名老將要延續輝煌,必須付出更多。
孫培原來自山東淄博周村,父親熱愛武術,是他的領路人。孫培原回憶說:“小時候,爸爸總是把肚子挺起來讓我練拳,隔三差五地教我拿個小把式。每教一招,我就反復練習,每學會一個動作就興奮異常,小時候的照片都是拿著‘小姿勢照的。”
6歲那年,父親為他找了武術教練,小小的孫培原成了周村武術隊的一員,開啟了武術生涯。慢慢地,他開始顯現運動天賦,在各類武術比賽上嶄露頭角。2002年,他第一次拿到山東省武術冠軍。隨后,榮譽一個接一個,從全國冠軍到世界冠軍,孫培原不斷成長。
遼寧全運會給孫培原留下了為數不多的失敗記憶,他在男子刀棍拳全能決賽中以0.01分之差屈居亞軍,領獎臺上,他流下了熱淚。然而,天道酬勤,全運會上的遺憾在4年后的天津得到彌補。2017年,孫培原在天津收獲了首枚全運會金牌,也在獲得世界杯冠軍、亞運會冠軍、全國錦標賽冠軍后,完成了武術套路運動員的大滿貫。
比賽后,孫培原久久不能平息自己的激動心情,朝著為自己加油助威的山東助威團區域注視良久,不住抱拳致謝。走出賽場,他的淚水仍舊掛在臉上,“我等這枚金牌太久了……”幾度哽咽后,孫培原啜泣地說:“付出總有回報!真的沒錯!”
大多數運動員獲得大滿貫后,已無須再為自己證明什么了。但孫培原懷著為國爭光的信念,考慮到自己身體條件還允許,選擇了一路堅持。
憑借今年在全國武術套路錦標賽中的強勢表現,孫培原入選中國武術亞運會代表隊。他克服困難,努力調整身體和狀態,希望再次為國爭光。雖然之前并沒有想到自己的項目會是亞運會首金,但教練組和孫培原一如既往地做好了充分準備。孫培原表示,他在賽前就熟知自己要面臨的敵手,包括李夏成和一位印尼年輕選手。不過,他并沒有在現場觀看對手的比賽,“我想的只是把自己做好,把平時訓練的水平發揮出來”。

8月17日凌晨3點抵達雅加達后,孫培原只睡了3個小時,一大早就來到場地進行適應性訓練。
此次亞運會,中國武術隊從北京出發前,國家體育總局武術運動管理中心副主任楊戰旗叮囑他:“套路運動員只要戰勝自己,就是比賽的主導者!”孫培原記住了這條定律,他說,摒棄雜念、全神貫注地打好自己的比賽,也是自己從多年大賽經歷中領悟出來的奪冠秘訣之一。
雖然有足夠的經驗應對比賽,但重要賽事還是有不尋常的壓力,孫培原也不例外。這次亞運會,他疏解壓力的方式就是多看看兒子將滿周歲的照片。他說:“自從到石家莊進行賽前集訓之后,有兩個多月沒能見到兒子了。”在集訓的日子里,他的生活維持著從訓練館到食堂再到住所的三點一線。
即將30歲,告別賽場的日子已經越來越近。孫培原表示,如果退役,比起進入演藝圈發展,自己更愿意繼續開拓武術相關的事業,比如成為一名武術教練。他說:“我希望習武之人都能盡自己一份力量,推動武術項目早日進入奧運會。期望更多小朋友來學習武術,對強身健體、磨煉意志品質都有益處。”
讓孫培原牽掛的武術推廣和普及確實面臨著艱巨而繁重的任務。本屆亞運會上,雖然中國隊仍能保持優勢,但國外優秀運動員并不差。國家體育總局武術運動管理中心主任、本次亞運會中國武術隊領隊張秋平就表示,經過多年的國際推廣,外國武術選手的水平提高很快,尤其是亞洲選手,在套路上成績比較接近,中國隊的優勢在縮小,“孫培原奪得首金可喜可賀,但0.03分的微弱優勢也提醒我們,面臨嚴峻挑戰,不能掉以輕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