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肖俊
摘 要:目前二元經濟結構與自然條件對我國農村地區的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影響極大,它直接擴大了城鄉差異,讓農村飲水安全與城市產生較大差距。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國各地區還需要積極建設優化農村安全飲水工程體系內容,解決安全飲水問題,明確工程特點,在此基礎之上,提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本文將結合廣西某地來詳細論述這一主題,著力分析該地區農村的安全飲水工程問題與有效管理措施。
關鍵詞:農村安全飲水工程;特點;運行機制;存在問題;管理措施
中圖分類號:S277.7 文獻標志碼:A
農村安全飲水工程能否擁有一套完整的運行機制和系統,完全取決于政府管制機制與市場調節機制的有效調度實施。一方面要賦予工程本身以公益性特質,另一方面也要積極應對我國多數農村地區可利用水資源貧瘠的問題,從整體上建立一套能夠遵循現代市場經濟規律,符合供水工程可持續發展要求的安全飲水機制,滿足工程運行本身與市場調節的有效聯動的現實要求。
1 農村安全飲水工程的基本內容與特征
1.1 基本內容
農村安全飲水工程是基于對農村飲用水的社會調查與供水特點基礎上實現,它所涉及的重點內容包括農村供水模式、飲用水水質、水量、水壓以及工程工藝流程設計,當然也要考慮到水廠本身的設備選型與安全運行等內容,結合不同區域、不同供水模式和不同用水需求來考慮問題,豐富內容。
1.2 基本特征
農村安全飲水工程存在多重特點,首先它的安全建設任務重大,目前我國每年還需解決200萬農村人口的飲用水安全問題,同時對農村自來水的普及率還需要進一步提高。而從全國各地的農村安全飲水工程項目來看,還有許多地區未能有效啟動,以廣西為例,其農村地區的自來水普及率只有70%左右,這意味著省內依然有近500萬農村人口的飲用水安全無法得到保障。
其次,農村安全飲水工程本身在管理層面具有組織特殊性,它的工程設計、規劃、實施與管理等多方面內容專業化分工相對較強,涉及多單位、多部門集體參與。所以為了做到項目推進流程有序性和各單位的有效參與于緊密聯系,還需要建立嚴格的工程項目組織制度,保證權責分明,提高其中各個參與方的相互協調性,解決工程中所存在的不協調糾紛矛盾問題。
最后,農村安全飲水工程系統是存在復雜性的,這一復雜性也決定了工程組織管理的特殊性。一般情況下涉及農村的安全飲水工程規模普遍較大、涉及面較廣、資金投入多且存在高技術難度。同時項目本身容易受到地域氣候、地質水文、地域資源分配等方面的制約影響,所以農村安全飲水工程實施還必須遵循“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則,政府及社會組織方面要做到共同聯手、有效干預,保證項目實施過程順利。
2 廣西某農村安全飲水工程所存在的問題與管理措施
2.1 廣西某農村用水現狀概述
雖然廣西某農村近海,海洋資源豐富,但由于多年來農耕與生活污染的原因,造成地方可用淡水資源極其匱乏,地方人民飲用水安全形勢十分嚴峻。據統計,當地有近45%的人口在飲用水方面無法達到國家農村飲用水安全標準。根據國家水利部、衛生部所制定的《農村飲用水安全評價指標體系》相關內容劃分,目前當地農村總人口為495.77萬人, 其中集中式供水人口為280.223萬人,分散式供水人口為215.547萬人,其中無法達到安全飲水標準的人口占到當地總人口的45%,這一比例也說明當地農村安全飲水問題已經相當嚴峻,飲水工程開啟實施勢在必行。
2.2 廣西某農村安全飲水需解決的問題
廣西某農村安全飲水需解決的問題大體可歸結為兩點:污染問題與管理問題,下文將作出詳細解讀。
(1)污染問題
根據對當地的調查發現,目前該農村地區周圍的飲用水污染源頭眾多,其中以生活污染源為首,由于該地區人口主要以地下水作為飲用水,但在監測中卻發現其地下細菌學指標合格率偏低,這說明該地方水體已經被徹底污染。究其原因,還主要是因為大部分農村家庭無法做到人畜分居,糞池與水池相隔不遠,人畜糞便成為了農村水資源頭號污染源。再有就是當地人的生活污水隨意傾倒也導致水體中充滿了合成洗劑、氯化物等化學藥劑,加之病毒與寄生蟲卵共同污染水體,地方水質長期惡化,為農村安全用水埋下巨大隱患。
另一方面,當地農畜養殖規模化也是水體污染關鍵,許多畜禽糞便與肥料氮、磷、鉀復合物污染水體,這說明該地方未能將人畜飲水環境與鄉鎮供水工程完全分開,這一問題亟待解決。
(2)管理問題
當地農民在思想觀念與生產技術方式上都相對落后,對安全飲水問題根本不重視,所以過去該農村所建造的安全飲水工程設施目前均處于半癱瘓或完全癱瘓狀態,再次進行農村水利改造面臨資金、技術在內的重重困難。
再者,該農村在安全飲水水源水質監測方面還是空白,整體監測技術力不足,監測組織力量也不到位,加之該農村水源地規模小單分布分散,水質水量均無法保證穩定性,這對未來開展相關監測工作也帶來困難。
(3)廣西某農村安全飲水工程的未來建設管理措施
廣西某農村地區在完善安全飲水工程之前必須深刻解讀國家的《生活飲用水質標準》,在深刻理解其內容基礎之上著力開展工程,逐一解決農村飲用水安全問題。其整體工程建設思路如下:適應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總體要求,以改善農村飲用水條件為工程內容,最終實現農村安全飲水目標,提高農村地區的飲用水質量。
①合理化地方可持續性水源布局
該農村地區應該首先將當前利益與長遠利益聯系起來,在滿足農村飲用水水量的基礎之上解決水質問題,保證首先建成一批高標準的農村安全飲水水源工程,首先做到廣大群眾在干旱年份有水用。其次就是要針對當地地下水水資源污染問題,基于技術解決的基礎,努力做到珍惜深層地下水水資源,確保做到深層地下水的有效利用與補充平衡,以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來合理利用地方水資源。
②因地制宜、統籌規劃、防治結合
該農村要做到水量水質發展并重,實現對農村飲用水水資源因地制宜有效保護,為地區劃定供水水源保護區,制定一系列保護方法。比如說要做到統籌規劃,杜絕一切垃圾及有害化肥污染環境,保證供水水源不會受到農業發展污染影響。還要做到防治結合,強化對水源地周邊排污體系的設置,合理設計排污口,做到雨污分流,借鑒城市先進經驗來設計適合于當地實際狀況的給排水管網,保證農村安全飲水工程的高質量、高效率。
③做好水質監測檢驗工作
當地農村要引進先進技術,強化水源、出廠水以及管網末梢水的水質監測過程和檢驗工作內容。在地面水方面,應該地區修建小型水庫一做到合理引渡水源,并圍繞水庫配置河床式取水建筑物、渠道澗槽飲水設施、管道飲水設施等等;在地下水方面,則要多設計大口徑、地龍滲渠、機井等等來合理儲蓄水源,做好地下水輸送與配水工程。同時要堅持建設沼氣池與農村改水設施,真正將改水、改廁二者安全飲水工程內容結合起來,為農村潔凈用水開拓新途徑,保證當地農民群眾都能能用上干凈水。
結語
總而言之,我國農村地區應該大力推行農村安全飲水工程,保證在合理運用各種技術內容的同時做到“以水養水”,構建自我維持循環發展的良效機制,不斷提高農村地區安全飲水工程技術內涵,同時強化對農村供水工程運行管理的規范化建設。
參考文獻
[1]周青.農村安全飲水工程運行管理模式研究[D].湖南大學,2013.
[2]盧顯健,韓彪.廣西農村飲水安全問題現狀分析[J].科學與財富,2015,7(12):159.
[3]曾遠.阿圖什市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問題研究[D].新疆農業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