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冬,王 迪,王珊珊
(哈爾濱理工大學 經濟與管理學院,哈爾濱 150040)
在眾多的財務危機預警模型中,BP神經網絡因其預測準確率較高的優勢被廣泛采用,同時,BP也具有收斂速度慢,易導致局部最優解的缺點,因此國內采取一些優化算法對BP的權值和閾值進行優化,經過多次試驗可知PSO算法的優化效果和效率良好,因此使用率較高。果蠅優化算法作為一種比較新的智能優化算法,還未被應用在高新技術企業財務危機預警中。本文將FOA-BP神經網絡模型用于高新技術企業財務危機預警,選取高新技術企業財務數據,根據PSO-BP模型與FOA-BP模型的預測結果,對兩種模型的預測準確率和錯誤類型及概率進行比較分析。
BP神經網絡模型分為輸入層、輸出層和隱含層。輸入層用來接收外部信息,信息的最終處理結果通過輸出層傳輸到系統外部,隱含層是連接輸入層和輸出層的橋梁[1]。BP神經網絡是由正向傳播和反向傳播組成的,正向傳播指外部信息由輸入層傳入到隱含層再到輸出層,若輸出結果符合網絡期望,則算法結束,若輸出結果不符合網絡期望,則算法會將誤差信息按原路反向計算,就是所謂的反向傳播[2]。本文運用BP神經網絡進行財務危機預警分析時,將經過篩選處理后的財務危機預警指標作為輸入值,將評價結果作為輸出值(發生財務危機,則輸出值為2;財務正常,則輸出值為1)。
BP學習算法大多采用梯度下降對權值進行調整,因其具有收斂速度緩慢,全局搜索最優值的能力較差和容易引起振蕩的缺點,本文采用粒子群優化算法對BP進行優化[3]。其基本思想是:運用PSO算法對神經網絡的權值和閾值反復進行優化,將得到的網絡參數代入BP算法進行再一次優化,用最終得到的最優參數對樣本進行預測[4]。設置粒子群優化算法參數為:maxgen=100,sizepop=30,C1和C2均為1.49,Vmax=1,popmax=1。將訓練樣本作為粒子群BP神經網絡的訓練集,將得到的全局最優粒子的位置映射為BP神經網絡的初始權值和閾值,通過BP算法訓練網絡,直到網絡達到期望狀態。經過18次訓練后,網絡誤差達到要求。PSO優化BP神經網絡流程如圖1所示。

圖1 PSO-BP神經網絡流程圖
運用FOA優化BP神經網絡,第一步要確定BP的拓撲結構,第二步利用FOA優化算法對BP的權值和閾值進行優化迭代。將BP神經網絡中每一組權值和閾值視為一個果蠅個體,給每一只果蠅賦予到原點之間距離和隨機的飛行方向,按照算法步驟進行迭代,迭代過程也是一個循環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尋找最優的方向和到原點之間的距離,找到最優味道濃度的果蠅,根據其位置坐標對BP的權值和閾值進行賦值,進行BP訓練與預測[5]。果蠅優化算法參數為:maxgen=100,sizepop=10,1b=0.00000001*ones(1,N),ub=15*ones(1,N)。FOA優化BP神經網絡流程如圖2所示。

圖2 FOA優化BP神經網絡流程圖
本文從滬、深交易所A股市場選擇高新技術上市公司作為研究對象,將其中30家ST企業作為財務危機樣本,按照1:1的比例選擇所處行業和資產規模均相似的非ST企業作為配對樣本,總計得到60個樣本。選取了信息較為連續可比,同時具有時效性的2015年的數據,所有樣本數據均來自WIND資訊。
在設計預警指標時,充分考慮高新技術企業特點,結合市場環境,透析其在經營過程中潛藏的財務危機[6]。本文參考國內外高新技術企業財務危機預警相關文獻中的指標構建,依據科學性、全面性、可操作性、靈敏性和動態性原則初步選取28個預警指標進行分析。具體指標如表1所示。
本文采用T檢驗法對初步選取的28個指標進行篩選。基于樣本企業2015年的指標數據,用SPSS統計軟件,對樣本企業28個指標進行置信水平為95%的顯著性檢驗。檢驗結果,從這28個指標中篩選出R&D投入強度、研發人員占比、新產品銷售收入增長率、總資產增長率、凈利潤增長率、每股經營現金凈流量、每股投資現金凈流量、現金比率、資產報酬率、凈資產收益率、主營業務利潤率、資產周轉率、固定資產周轉率、利息保證倍數、資產負債率、固定資產比率、股東權益比率共17個具有顯著性的指標。因此神經網絡輸入層節點數為17,經過若干次試驗,確定隱含層為14,若企業處于財務危機狀態,輸出值為2;若財務狀況正常,輸出值為1,則輸出層節點數為1。因此本文采用的模型結構為17-14-1。神經網絡結構如圖3所示。

表1 預警指標體系

圖3網絡結構圖
因不同指標具有不同的性質和量綱,若直接將其帶入網絡訓練,則易造成不可忽視的誤差,所以在代入模型之前,對其進行標準化處理。具體處理方法為:
(1)逆向指標正向化處理方法為:

(2)適度指標正向化處理方法為:

其中,k為樣本均值。
(3)全部指標標準化處理方法為:

將60家企業分為訓練樣本和檢驗樣本(其中25家ST公司和15家非ST公司為訓練樣本,其余20家作為檢驗樣本),運用MATLAB程序對構建的PSO-BP模型和FOA-BP模型進行訓練,訓練以及預測結果如下頁圖4至圖7所示。

圖4 PSO-BP訓練效果圖

圖5 PSO-BP測試效果圖

圖6 FOA-BP訓練效果圖

圖7 FOA-BP測試效果圖
由圖4和圖5可以看出,在訓練樣本中,有5家ST企業被誤判成正常企業,有2家正常企業被誤判成ST企業,誤判率為17.5%;在測試樣本中,正常企業全部預測準確,有3家ST企業被誤判成正常企業,誤判率為15%。由圖6和圖7可以看出,在訓練樣本中,有3家ST企業被誤判成正常企業,有2家正常企業被誤判成ST企業,誤判率為12.5%;在測試樣本中,有1家正常企業被誤判成ST企業,有1家ST企業被誤判成正常企業,誤判率為10%。
本文選取60家高新技術上市公司2015年的財務數據作為研究樣本,其中包括30家ST公司(危機型企業)和30家非ST公司(正常性企業),分別代入到兩個模型中,對PSO-BP模型與FOA-BP模型測試結果進行比較分析,測試結果如表2所示。

表2 模型比較
檢驗結果表明,PSO-BP和FOA-BP模型的總體準確率分別為83.33%和88.33%,說明在總體預測上,FOA-BP的準確度較高;對于ST企業的預測,FOA-BP的預測效果更好,正確率為86.67%高于PSO-BP的正確率(73.33%);對于正常企業,PSO-BP的預測正確率(93.33%)略優于FOA-BP的正確率(90%)。
本文通過構建PSO-BP神經網絡和FOA-BP神經網絡預警模型對我國高新技術企業財務狀況進行實證檢驗。本文首次將FOA-BP神經網絡模型用于高新技術企業財務危機預警,通過預測結果可以看出FOA-BP模型的預測效果良好。將兩個模型的檢驗結果進行對比,PSO-BP神經網絡模型在判別正常企業時,準確率高于FOA-BP,但總體準確度和判別ST企業的準確度都低于FOA-BP。此結論可以作為高新技術企業預測財務狀況的參考,在日后的財務預警中,可以采用多種模型相結合的方法進行預測,集合每種模型的優勢,使得預測效果更加準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