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全球投資者對中國股市和債市的投資規模創出新高。美國《華爾街日報》3日報道稱,今年以來,境外投資者通過“滬港通”和“深港通”買入2197億元人民幣的滬深上市股票,高于去年全年1997億元的購買規模。債市方面,截至7月末,境外機構在中國銀行間債券市場債券托管余額達1.61萬億元,繼續刷新歷史新高。法國興業銀行表示,雖然經歷了中美貿易戰及人民幣匯率的大幅波動,但基于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正在加速,不少境外投資者對A股的態度近期已有了一些變化。
《華爾街日報》稱,外資流入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中國市場被納入全球主要的股票和債券指數,反映出中國政府通過逐步開放國內市場吸引境外資本的決心。自9月3日起,A股納入MSCI指數的比例將從2.5%上調至5%。本次調整中MSCI中國指數將新加入10只成分股,加上此前正式納入的226只個股,MSCI中國指數個股總數增至236個。路透社稱,MSCI指數6月首次納入A股前一個月,“滬港通”機制下曾出現大量資金北上,而8月這種現象再次發生。初步估算,8月以來外資凈買入達345億元。據彭博統計,5%的A股納入水平可能帶來的增量資金金額約為1211億元。
路透社稱,A股市場對外開放的大門正不斷擴大,境外投資者不斷加深對A股的了解,這將有助于提高A股的機構化比例,逐步改善當前A股以散戶為主、波動較大的格局。▲
(奧多)
環球時報2018-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