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意大利特派、特約記者 葉琦 黃萬晴

從1989年侯孝賢的《悲情城市》率先奪得金獅獎,到此后張藝謀《秋菊打官司》《一個都不能少》深受青睞兩度奪魁,再到之后賈樟柯的《三峽好人》以及李安的《斷背山》《色·戒》輪番捧走金獅,被稱為“電影烏托邦”的意大利水城威尼斯見證了中國電影走向世界的歷程。在今年的第75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上,中國元素依舊引人關注。除入圍電影名單的三部中國電影外,“聚焦中國”活動和紀錄片《共同命運》的國際推介會也用不同方式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
為期三天的“聚焦中國”活動于9月1日落下帷幕。在當日舉辦的中意合拍論壇上,近百位來自中國和意大利的影視行業人士對中意影視合作取得的成績表示祝賀,并對未來進一步促進合拍、投資和專業人員往來等方面提出新的建議和期望。威尼斯雙年展主席保羅·巴拉塔在當天的論壇上表示,威尼斯電影節“聚焦中國”這一中意影視文化交流溝通的平臺為雙方合作創造了良好機遇,期待這一平臺能夠不斷深化雙邊合作關系,結出更多豐碩的成果。
“中國和意大利都是文明古國,我們都生活在古老與現代之間。我看過很多中國電影,美輪美奐、輕松自在的電影氛圍中,我能感受到中國文化符號與銀幕語言巧妙融合,如詩一般,訴說著東方美麗的故事。”現場的一位意大利觀眾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他希望能通過電影節了解更多的中國影片。記者在現場注意到,來到現場的觀眾很多都是當地的年輕人,他們對于未來能參與到中國電影的拍攝充滿興趣。
恰逢“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五周年,在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城市威尼斯,當地時間9月2日晚,“一帶一路”紀錄電影《共同命運》在電影節上舉辦國際推介會。在現場有來自意、法、美、英等三十多個國家的約二百名電影產業相關人士共同見證和感受這部歷時兩年,跨越全球五大洲,充分挖掘絲路沿線不同國家、不同文化、不同身份的普通人的故事。
“我們做這個電影的初衷是希望通過中國人的視角,去看全世界的人是如何相連的。”全球首部“一帶一路”紀錄電影《共同命運》的策劃人,清華大學教授雷建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在電影中,有這樣一些故事:肯尼亞偏遠村莊里一個喜歡畫畫的12歲少女有生以來第一次看到現代化的火車在自己家鄉飛馳而過,她想盡一切辦法要搭上這列由蒙巴薩到內羅畢的火車,因為只有在那里,她才可以找到一位美術代課老師。
“我非常欣賞這部記錄電影,它讓普通觀眾理解這個倡議并不僅僅是商業上的相連。”一個名叫羅伯特的意大利觀眾告訴記者,“我認為‘一帶一路倡議吸引我的是,它把許多不同國家不同文化的人彼此聯系在一起。”他還充滿感情地回顧電影中的故事情節,“故事非常簡單,但通過電影語言,傳遞出人類共通的情感,讓觀眾真實地去感受,直抵內心。”另外一名意大利女記者斯特法尼亞告訴記者這部電影引起她的思考,“對于人們來說,獲得教育、資源、知識和了解彼此的機會是多么重要。人與人的聯系是多么重要。”她表示這部電影讓她看到世界到底在發生著什么。“仍有很多人缺少我認為理所當然習以為常的東西,比如火車、電力等等。‘一帶一路倡議可以為偏遠地區帶來真正的改變。”
據了解,《共同命運》的主創團隊由來自中國、美國、英國的資深電影、紀錄片創作者組成,攝制團隊300余人。其中,4屆英國學院獎得主劇蓋·希貝特擔任該片編劇,他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一帶一路”倡議是非凡的激動人心的。“它讓很多人脫離貧困,它把世界人民聯系起來。所以我確信這部電影可以很好展現‘一帶一路是如何幫助不同國家的人。”而中國式的直觀表達也會被世界所接受。“人們已經疲于被說教,被灌輸,但生動的故事所傳達的情感,能跨越語言和文化,是全人類共通的,我認為這部電影的創意很好,一定會非常成功,”羅伯特說。
除此之外,入選威尼斯電影節VR競賽單元的三部中國短片《烈山氏》《無主之城VR》《地三仙》也讓外界對中國電影的未來充滿期待。“我們都知道中國的科技發展很快,沒想到在VR影視領域也做得這么出色。”一名剛看完《烈山氏》的美國觀眾對記者表示,“這部片子創造的世界非常美。”一位名叫Jean的法國影評人表示,從現在的趨勢看,未來的電影市場將更多元,不僅有傳統電影院,還有VR影院、網絡流媒體等。依托著巨大的市場和科技實力,中國光影未來將更廣的走向世界。▲
環球時報2018-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