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萬忠
【摘要】目的 觀察總結腦出血保守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2014年2月~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腦出血患者102例,實施內科保守治療,降低顱內壓力、控制血壓,預防并發癥等治療和護理,觀察患者臨床癥狀和治療效果。結果 經過內科保守治療,患者痊愈出院36例,約占35.2%,44例臨床癥狀好轉出院,約占43.6%,13例遺留后遺癥,約占12.7%,9例患者治療無效死亡,約占8.5%。結論 腦出血患者內科保守治療,療效顯著,預后較好。
【關鍵詞】腦出血;保守治療;臨床治療效果
【中圖分類號】R743.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11..01
腦出血是指腦實質血管破裂引發出血,非外傷性的腦出血,約占腦血管病20%-30%,急性期腦出血死亡率為30%-40%,是死亡率較高,發病急驟的腦血管疾病之一。腦出血發病年齡多數在50歲以上。隨著人口老齡化,腦出血發病人數逐年上升,選取安全有效的治療手段是十分重要的。治療腦出血除了手術治療外,有內科保守治療。本組資料分析總結保守治療臨床效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2月~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腦出血患者102例,年齡44~80歲之間,平均年齡55±4.1歲,其中男性61例,女性41例。臨床表現頭痛、惡心、嘔吐,語言障礙,運動障礙,偏盲眼球活動障礙,嚴重出現意識障礙。查體:血壓升高,神經系統定位體征。行頭部CT檢查示:丘腦出血19例,基底節出血24例,腦室出血15例,腦葉出血22例,小腦出血13例,腦干出血9例。腦出血量小于15毫升34例,15~30毫升43例,30~50毫升17,大于50毫升小于60毫升8例。
1.2 治療方法
102例患者住院后實施內科保守治療。包括一般治療,臥床休息,保持病房安靜,禁止探視。探視時間嚴格限制。患者給予心理輔導,以免出現煩躁不安,必要時給予鎮靜劑。監測呼吸、脈搏、血壓、體溫。保持生命體征穩定。應用脫水藥物降低顱內壓力。20%甘露醇注射液125毫升~250毫升,每隔4~6小時靜脈滴注。配合甘油果糖等脫水藥物。檢測電解質,維持水電解質平衡。發現問題給予對癥處置。
控制血壓:血壓控制在患者平時血壓水平略高水平。血壓過高給予硝苯地平舌下含服,降壓治療。
并發癥預防和治療:患者出現消化道出血,禁食24~48小時,使用奧美拉唑80毫克靜脈滴注,發現感染征象,使用抗生素治療。每日給予補充熱量,補充鉀、鈉,必要時給予氨基酸、能量合劑、脂肪乳等治療。
其他治療和護理:氧氣吸入,意識障礙患者,翻身拍背,吸痰,避免壓瘡發生。
1.3 療效判定
患者治療后,治療效果判定分為:痊愈;病情痊愈,生活自理。好轉:病情好轉,能自理,無后遺癥。無變化:遺留后遺癥,四肢活動障礙、語言障礙等。死亡:經過治療,患者死亡。
1.4 統計學方法
通過SPSS 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例數(n)、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經過內科治療有36例患者痊愈出院,占患者總數的35.2%;有44例患者臨床癥狀好轉,占患者總數的43.6%;有13例患者存在后遺癥,占患者總數的12.7%;有9例患者治療無效而死亡,占患者總數的8.5%。總有效率為78.8%。見表1。
3 討 論
腦出血是一種常見的出血性腦血管疾病,發病人數最多為中老年人。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腦出血發病人數逐年上升。腦出血多發于冬春季節,男性多于女性。腦出血發病急驟,發病前往往沒有先兆。發病后病情險惡,進展快危及生命,病死率極高。積極治療后有少部分患者遺留后遺癥,表現為語言障礙,肢體活動障礙,一側肢體活動無力,或影響活動。
腦出血發病誘因較多,發病機理復雜,常見的因素有:高血壓合并動脈硬化,血管瘤或微動脈瘤,腦血管狹窄畸形。腦動靜脈畸形、腦血管淀粉樣變性、特異性動脈炎,真菌性動脈炎、先天血管變異。瘤卒中等。誘因有勞累、情緒激動、血壓波動大、吸煙酗酒等可能引起發病。
本組資料中2014年2月~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腦出血患者102例,實施內科保守治療,降低顱內壓力、控制血壓,預防并發癥等治療和護理,經過內科保守治療,患者痊愈出院36例,約占35.2%,44例臨床癥狀好轉出院,約占43.6%,13例遺留后遺癥,約占12.7%,9例患者治療無效死亡,約占8.5%。腦出血患者經過內科保守治療,療效顯著,預后較好。臨床工作中建議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宮玉軍.中西醫結合治療腦出血急性期48例臨床觀察[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5,7(25):212-213.
[2] 林彩芬.保守治療高血壓性小量腦出血60例臨床觀察[J].中國鄉村醫藥,2015,22(10):13-14.
[3] 陳榮明.中西醫結合治療腦出血43例臨床觀察[J].中國民族民間醫,2015(7):84-84.
本文編輯:王雨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