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虹
【摘要】目的 研究中西醫結合護理干預對冠心病患者癥狀改善和負性情緒的影響。方法 本次研究選取2016年2月13日~2017年2月13日我院收治的進行治療的冠心病患者120例,根據就診時間分為對照組、觀察組,每組60例。單月就診--對照組(常規西醫護理),雙月就診--觀察組(中西醫結合護理干預)。將兩組冠心病患者的中醫癥狀積分、心理狀態評分進行比對。結果 觀察組冠心病患者護理后的中醫癥候積分、焦慮評分、抑郁評分均比對照組數據低(P<0.05)。結論 中西醫結合護理干預能夠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的臨床癥狀和負性情緒。
【關鍵詞】冠心病;中西醫結合護理;癥狀改善;負性情緒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11..02
冠心病是臨床上常見且多發的心血管疾病,疾病若未得到有效控制會向心肌梗死進展,構成生命危險,因此需及時進行治療,并輔以相應的護理干預促進療效提高。擇取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20例作為對象展開研究,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選取2016年2月13日~2017年2月13日我院收治的進行治療的冠心病患者120例,根據就診時間分為對照組、觀察組,每組60例。觀察組:男、女性患者的比例分別為40例、20例;年齡范圍:下限值為42歲,上限值為76歲,年齡平均值(53.28±4.98)歲。對照組:男、女性患者的比例分別為38例、22例;年齡范圍:下限值為43歲,上限值為77歲,年齡平均值(53.34±5.02)歲。對比兩組患者的年齡以及性別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方法--常規西醫護理
本組實施的常規西醫護理內容包括:①心理護理:護理人員通過加強護患溝通予以患者鼓勵和關懷,根據患者心理狀態的變化及時通過相關的干預方法消除患者存在的負性情緒。②飲食干預:指導冠心病患者飲食以富含植物蛋白、維生素C和纖維素的清淡食物和新鮮蔬果為主。③運動護理:在急性期叮囑患者多休息,在緩解期可進行適當有氧運動,控制好強度和運動量。④生活護理:對患者夜間的脈搏、呼吸以及血壓等指標加強關注,及時發現異常情況并通知醫師進行對癥護理。
1.2.2 觀察組方法--中西醫結合護理干預
在上述西醫護理干預的基礎上對冠心病患者實施中醫護理干預,具體內容包括:(1)情志護理:通過情志相勝法、移情法、解郁宣泄法、音樂療法等方式促使患者正確合理的發泄負性情緒,保持正性情緒。(2)中醫藥膳辨證護理:做好保暖措施,飲食以溫熱為主,常用溫水泡腳,形成良好的飲食作息習慣。另外心脈瘀阻型患者的飲食原則為活血通絡、止痛化瘀,心脈寒滯型患者的飲食原則為通陽散寒,心腎陰虛型、心腎陽虛型患者則以滋腎養心、通絡活血為主,心虧氣虛型患者的飲食注意通絡活血、益氣補心。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運用科室自制的中醫癥狀積分量表對兩組冠心病患者的疾病癥狀改善情況進行評價,包括面白、氣短、冷汗、心煩、畏寒以及胸痛,總分為14分,癥狀越嚴重體現為分值越高。
兩組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狀態分別應用焦慮和抑郁自評量表進行評價,50分及以上表現存在焦慮、抑郁情緒且越來越嚴重,反之則不存在。
1.4 統計學方法
通過SPSS 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例數(n)、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觀察組冠心病患者的中醫癥狀積分同對照組數據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的數據均較治療前降低明顯,且觀察組的癥狀積分顯著更低,統計學具有意義(P<0.05)。見表1。
兩組冠心病患者之間對比護理前的心理狀態評分差別微小(P>0.05),護理后,兩組患者的數據均明顯下降,觀察組的心理狀態評分下降幅度大于對照組(P<0.05)。見表2。
3 討 論
在常規西醫護理中,通過心理護理能夠緩解冠心病患者的負性情緒[1],拉近護患之間的關系;飲食干預能夠防止出現便秘,適當補充機體營養;運動護理能夠促進冠心病患者體質和抵抗力的增強[2];生活護理能夠幫助患者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中醫將冠心病歸納在“胸痹”范疇,認為其病機為氣滯、血瘀、寒凝、痰濁等,在臨床中一般根據中醫辨證分析實施對整個治療和辯證施護。辯證施護是中醫特有的護理方法,能夠根據病因、病情因人而異、因地制宜的提供護理服務。中醫重視情志護理,認為通過改善患者的負性情緒能夠調節臟腑功能[3],促進氣血調和以及改善病情;另外實施中醫藥膳辨證護理,能夠根據不同的疾病分型采取相應的飲食指導,將補氣藥、理氣藥、活血藥、化濕藥、滋陰藥等進行配伍,能夠起到活血化瘀、通絡益氣、滋陰補腎、通陽散寒、辛溫開痹、補心止痛等多種功效。中西醫結合護理干預可有效消除冠心病患者存在的負性情緒,減少負性情緒引發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可能性,臨床癥狀得到有效緩解,有助于臨床療效的提高,預后效果較好。
本文研究數據顯示,觀察組冠心病患者護理后的中醫癥候積分、焦慮評分、抑郁評分與對照組相比更具優勢,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對冠心病患者實施中西醫結合護理干預具有良好的效果,在臨床癥狀和負性情緒改善方面具有較好的促進作用,臨床推廣價值高。
參考文獻
[1] 陳培琴,陳德監.中西醫結合護理干預對冠心病患者癥狀改善和負性情緒的影響[J].中西醫結合護理(中英文),2015,1(4):6-8.
[2] 韓 杰.中西醫結合護理干預冠心病的應用[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5,13(24):124-126.
[3] 江永琴.中西醫結合護理對老年冠心病心絞痛的干預效果分析[J].內蒙古中醫藥,2017,36(10):170-170.
本文編輯:王雨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