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俊
【摘要】目的 探討心血管內科臨床護理干預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后的效果。方法 選取2016年6月~2018年1月我院心血管內科治療與干預護理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120例,以其作為該課題的分析對象,進行雙盲隨機分組。其中一組視為普通護理組,共60例,對該組開展普通性的心血管內科臨床常規護理法;而另一組視為優化護理組,共60例,對該組開展整體性的心血管內科臨床優化護理干預法。持續開展1個月的心血管內科治療與干預護理后,對2組患者的護理效果。結果 比較2組的護理總有效率,可得出:優化護理組95%(57/60)要明顯高于普通護理組81.67%(49/60),可判定組間的對比結果能夠在統計學方面表現出顯著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大力開展整體性的心血管內科優化護理干預法,可顯著提高其護理效果及預后質量,在臨床醫學護理工作中具有重大的推廣意義。
【關鍵詞】急性心肌梗塞;心血管內科;臨床護理干預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11..02
對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而言,在臨床上除了盡早展開正確科學的醫學治療措施之外,還應大力展開行之有效的整體性臨床優化護理干預法,以此顯著提高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療效及預后。現本文選取12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進行雙盲隨機分組,一組為普通護理組60例,另一組為優化護理組60例,對2組患者的護理效果進行統計分析及差異比較,具體結果分享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6月~2018年1月我院心血管內科治療與干預護理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120例,進行雙盲隨機分組。其中60例為普通護理組,另60例為優化護理組。普通護理組中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齡在41~76歲之間不等,平均年齡(57.32±4.56)歲;急性心肌梗塞的發生部位:前壁10例、廣泛前壁19例、前間壁21例、下壁10例。優化護理組中男性33例,女性27例;年齡在40~76歲之間不等,平均年齡(57.29±4.51)歲;急性心肌梗塞的發生部位:前壁11例、廣泛前壁18例、前間壁21例、下壁10例。對比2組一般資料,其數據之間的對比性良好,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60例普通護理組患者開展普通性的心血管內科臨床常規護理法。
而對60例優化護理組患者開展整體性的心血管內科臨床優化護理干預法,具體如下;
①注重心理指導
注重對每一位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進行全面的健康心理指導,與其建立友好關系,多互動交流,向其全面普及有關急性心肌梗塞的病理知識及醫療計劃,多介紹被成功治愈的此病病例,以幫助建立其堅定的信心及勇氣[1]。此外,還應密切關注其情緒變化,若發現異常情緒(如焦慮、抑郁等)的出現,應及時進行健康心理指導;必要時,可遵醫囑對其實施藥物鎮靜處理。
②加強飲食指導
告知患者應堅持每日少吃多餐的健康膳食原則,少食辛辣、刺激性等食物。
③及時處理不良反應
囑患者保證充足的睡眠及盡可能提高睡眠質量,以減少身體不適反應;并密切監測其各項生命體征的演變情況,如實記錄。若發現其出現一系列的不良反應,如疼痛等[2],應及時進行醫學處理。
④預后指導
治愈出院時,應對患者其給予全面的離院指導,叮囑其定期復查并養成良好習慣,如每日運動、保持心情順暢等。
2 結 果
2.1 護理總有效率
比較2組的護理總有效率,可得出:優化護理組95%(57/60)要明顯高于普通護理組81.67%(49/60),可判定組間的對比結果能夠在統計學方面表現出顯著的差異,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焦慮程度和抑郁狀況
對比分析2組患者的焦慮程度和抑郁狀況評分,優化護理組的(3.37±1.02)分、(4.07±0.92)分均明顯低于普通護理組的(5.45±1.51)分、(6.11±1.62)分,在統計學方面表現出顯著的差異,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急性心肌梗塞是因心肌出現持久而嚴重的缺血缺氧癥狀而引起部分心肌急性壞死[2]。常臨床上表現出持久劇烈的胸痛、發熱、白細胞計數升高、急性循環功能障礙、心律失常、心功能衰竭或休克,以及進行性反映出一系列的急性心肌損傷、缺血或壞死等特征性心電圖演變。若患者在急性心肌梗塞發病初期未得到及時有效的臨床醫學處理,則易引發出其他相關并發癥,可導致死亡。因此,除了給予醫學治療措施外,還應實施行之有效的臨床護理干預,以提高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預后。
隨著當前國內醫療事業的持續發展,人們對臨床醫護工作質量的要求也隨之提高。常規性護理干預方式多為被動操作模式,這種模式顯然已不在適應當前發展的要求。因此,更具人文內涵的整體性臨床優化護理干預法已逐漸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而且根據本文的結果分析可得出:優化護理組的臨床護理干預法顯著優于普通護理組,由此證明,對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積極實施整體性的優化護理干預是有十分肯定的應用價值。
綜上所述,對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大力開展整體性的心血管內科優化護理干預法,可有效降低其內心焦慮及抑郁等狀況,縮短其住院的時程,提高護理效果及預后生存質量,在臨床醫學護理工作中具有重大的推廣意義。
參考文獻
[1] 陳秀蘭.心理護理干預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應用的效果分析[J].現代養生月刊,2016(12):140-141.
[2] 馬 媛.急性心肌梗塞心血管內科治療臨床護理干預分析[J].飲食保健,2017,4(2):148-151.
本文編輯:王雨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