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
【摘要】目的 探討對癲癇患者采取全程護理干預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癲癇患者92例進行對比研究,按照數字隨機表法將其分為全程組和常規組,各組患者分別為46例。全程組采取全程護理干預,常規組采取常規護理干預,對比全程組和常規組的醫囑行為遵照率以及護理有效率。結果 全程組的醫囑行為遵照率45例(97.83%),常規組為39例(84.78%);全程組的護理有效率44例(95.65%),常規組為37例(80.43%);全程組醫囑行為遵照率以及護理有效率均高于常規組,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結論 對癲癇患者采取全程護理干預,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醫囑行為的遵照率和護理有效率。
【關鍵詞】全程護理干預;癲癇病人;遵醫行為;療效
【中圖分類號】R473.7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11..01
對于癲癇患者而言,藥物治療雖然能夠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但是,大部分患者由于用藥依從性相對較低,難以達到理想的控制效果。近幾年來,伴隨我國臨床醫學的研究逐漸深入,人們的生活質量得到不斷提高,對于護理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因此,臨床上對于癲癇患者采取全程護理干預,進而提高患者的依從性和配合度[1]。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試驗經過倫理委員會批準選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癲癇患者92例進行對比研究,按照數字隨機表法將其分為全程組和常規組,各組患者分別為46例。其中,全程組男性26例,女性20例,最小年齡為18歲,最大年齡為46歲,平均年齡(30.42±14.21)歲;常規組男性24例,女性22例,最小年齡為18歲,最大年齡為48歲,平均年齡(30.83±14.45)歲。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經統計學檢驗,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1.2 護理方法
全程組采取全程護理干。①健康教育指導。護理人員需要向患者以及患者家屬詳細講解有關該類疾病的發生幾率、治療流程以及相關的注意事項,同時,還需要充分說明有關用藥治療的重要意義,進而提高患者以及患者家屬對于藥物治療的重視程度,嚴格叮囑患者定期到院接受復查,進而確保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②心理護理。癲癇作為一種慢性的神經系統疾病,具有病程時間長以及病情反復的特點,此時,患者容易出現不同程度的焦慮心理,對于用藥治療的依從性相對薄弱,此時護理人員需要積極與患者交流,并在此基礎上加以心理疏導和指導,進而提高患者的依從性和配合度;
常規組采取常規護理干預。結合患者所表現出的臨床癥狀和體征給予對癥護理指導。
1.3 臨床觀察指標
對比全程組和常規組的醫囑行為遵照率以及護理有效率。
1.4 統計學方法
本組試驗使用SPSS 21.0軟件進行兩組臨床研究展開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通過百分比表示,采用卡方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各組醫囑行為遵照率比對
全程組的醫囑行為遵照率45例(97.83%),常規組為39例(84.78%)。全程組醫囑行為遵照率顯著高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全程組的護理有效率比對
全程組的護理有效率44例(95.65%),常規組為37例(80.43%)。卡方值=5.060,P值=0.024。全程組護理有效率顯著高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癲癇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一種神經系統疾病,臨床研究認為,該類疾病的發生主要是由于患者大腦神經元的放電功能出現不同程度的異常,進而使得患者中樞神經系統出現短暫性的失常,患者一旦患病將會嚴重危害患者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具有發病急促、反復發作的特點[2]。
本組試驗經過大量的分析和研究得出以下結論:全程組的醫囑行為遵照率45例(97.83%),常規組為39例(84.78%);全程組的護理有效率44例(95.65%),常規組為37例(80.43%);全程組醫囑行為遵照率以及護理有效率均高于常規組,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此時,護理人員通過采取全程護理干預,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遵照醫囑的有效率,同時,還能夠有效控制患者病情的發展。
總而言之,通過采取全程護理干預,不僅能夠提高癲癇患者醫囑行為的遵照率,還能夠提高整體護理效果,更加利于患者的病情恢復。
參考文獻
[1] 謝淑芳,李 燕.全程護理干預對癲癇患者遵醫行為及療效的影響研究[J].中醫臨床研究,2017,9(21):6-7.
[2] 關義玲.護理干預對癲癇患者治療依從性及療效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6,20(10):156-157.
本文編輯:王雨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