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立菊
【摘要】目的 探討糖尿病患者采用延續護理對其護理滿意度、生存質量產生的影響。方法 將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間收治的96例糖尿病患者納入至被本次研究中,運用隨機數字法將其分成觀察組(48例)及參照組(48例),為參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方法則為延續護理,觀察兩種護理方法,同時比較兩組患者的滿意度及生存質量情況。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生存質量評分均顯著高于參照組患者,兩組數據呈現顯著性差異(P<0.05);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為95.8%顯著高于參照組的81.5%,兩組數據呈現顯著性差異(P<0.05)。討論 為糖尿病患者實施延續護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臨床護理滿意度及生活自理能力評分,是臨床護理干預糖尿病患者的有效護理方法,具有較高的臨床推廣
價值。
【關鍵詞】糖尿病;延續護理;護理滿意度;生存質量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11..02
連續性護理是一新興的臨床護理方式,是傳統臨床護理不斷發展與進步的成果,具有整合性、綜合性及協調性的顯著特點[1]。糖尿病患者的情況較為特殊,其屬于慢性病癥,患者需要長期服用藥物對疾病進行有效控制,有關調查資料顯示,為糖尿病患者實施連續性護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療效。筆者為探討糖尿病患者采用延續護理對其護理滿意度、生存質量產生的影響,將我院收治的96例患者納入至研究中,現將具體研究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96例糖尿病患者納入至被本次研究中,運用隨機數字法將其分成觀察組(48例)及參照組(48例),為參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方法則為延續護理。觀察組入選患者的男女比例為:28∶20。年齡42至69歲,平均年齡(58.2±0.4)歲;參照組入選患者的男女比例為:27∶21。年齡43至70歲,平均年齡(56.7±0.2)歲。排除標準:合并患重心、肝和腎等臟器疾病者;出現認知障礙和精神病史者。兩組入選患者的一般資料間無顯著差異(P>0.05)。
1.2 方法
為參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即常規常規為患者進行檢測心率、血糖水平、體重、心電圖及呼吸等臨床護理。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方法則為延續護理:①藥物指導:糖尿病患者的病情較為特殊,患者以老年人為主,其為控制血糖指標需要長期服藥,患者受到年齡的影響極易發生服錯藥、漏服藥或者服藥時間忘記服藥的現象,這就要求護理人員定時提醒患者按照醫囑到服藥,確保服藥的延續性。②做好預防并發癥的工作:肺結核、膽囊、膽管炎、膽石癥、牙周炎均為糖尿病常見的并發癥,一旦發生均對患者的生活及工作造成影響,因此需要囑咐患者定時至我院進行復查,檢測血糖、心肺功能、血壓和血脂等指標[2]。③心理護理,密切觀察患者的心理變化情況,及時疏導其負面情緒,以提高患者的臨床護理配合度。
1.3 評價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取得的護理滿意度及生存質量情況。患者生存質量情況包括:社會功能、精神健康、情感功能、生理功能及軀體功能,總分100分,患者得分越高表示其生存質量越高。護理滿意度分成很滿意、滿意及不滿意3個評價標準,滿意度=很滿意率+滿意率。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均運用SPSS 23.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以“x±s”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百分數(%)表示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比較兩組患者的生存質量評分情況
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的社會功能評分為(38.62±2.36)分,精神健康評分為(46.32±2.06)分,情感功能評分為(35.62±3.15)分,生理功能評分為(38.26±3.26)分,軀體功能評分為(36.89±3.28)分;參照組患者的社會功能評分為(31.26±3.26)分,精神健康評分為(37.29±3.05)分,情感功能評分為(30.56±3.15)分,生理功能評分為(32.06±3.26)分,軀體功能評分為(31.68±3.49)分;觀察組患者的生存質量評分均顯著高于參照組患者,兩組數據呈現顯著性差異(P<0.05)。
2.2 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
觀察組30例(62.5%)對本次護理表示很滿意,滿意16例(33.3%),不滿意2例(4.1%);參照組23例(47.9%)對本次護理表示很滿意,滿意16例(33.3%),不滿意9例(18.7%);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為95.8%顯著高于參照組的81.5%,兩組數據呈現顯著性差異(P<0.05)。
3 討 論
糖尿病患者為有效的控制病情的發展,需要長期服用藥物進行干預治療,因此為其做好護理工作顯得尤為重要[3]。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生存質量評分均顯著高于參照組患者,兩組數據呈現顯著性差異(P<0.05);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為95.8%顯著高于參照組的81.5%,兩組數據呈現顯著性差異(P<0.05)。
由此可見,為糖尿病患者實施延續護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臨床護理滿意度及生活自理能力評分,是臨床護理干預糖尿病患者的有效護理方法,具有較高的臨床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 樊瑞麗,王秀芳.延續護理在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及效果評價[J].基層醫學論壇,2017,2111:1411-1412.
[2] 熊冬梅.延續護理對糖尿病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分析[J].實用糖尿病雜志,2017,1306:38-39.
本文編輯:吳宏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