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忠義 胡瑞峰
【摘要】目的 探討放射介入栓塞化療治療肝癌合并門靜脈癌栓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接受治療的肝癌合并門靜脈癌栓患者50例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實施介入治療。將50例患者分為A、B、C共3組,甲組為5例只進行藥物灌注肝動脈化療的患者,乙組為37例聯合化療灌注和肝動脈碘油栓塞治療的患者,丙組為8例聯合碘油栓塞加明膠海綿顆粒栓塞和肝動脈化療灌注治療的患者。結果 甲組患者存活率為60%,乙組患者存活率為81.1%,丙組患者存活率為87.5%,組間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肝癌合并癌栓患者進行介入治療,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因此,在治療過程中科學合理的選擇治療方式,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幾率。
【關鍵詞】介入栓塞;化療;肝癌;門靜脈癌栓
【中圖分類號】R735.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11..01
本文選擇了50例肝癌合并門靜脈癌栓患者進行對照試驗,討論不同放射介入栓塞化療對肝癌合并門靜脈癌栓的具體效果,內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7月~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肝癌合并門靜脈癌栓患者50例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中男性為37例,女性為13例;年齡31~81歲,平均年齡(47.84±4.71)歲;全部患者均已確診為原發性肝癌。其中包括12例在進行手術治療后行肝動脈栓塞化療的患者,以及6例肝動脈栓塞化療后再次進行該手術切除的患者。按照治療方式的區別,將50例患者分為A、B、C共3組,甲組為5例只進行藥物灌注肝動脈化療的患者,乙組為37例聯合化療灌注和肝動脈碘油栓塞治療的患者,丙組為8例聯合碘油栓塞加明膠海綿顆粒栓塞和肝動脈化療灌注治療的患者。50例患者中包括了14例主干合并分支癌栓患者,36例門靜脈分支癌栓患者。有8例患者為動脈門靜脈瘺,有3例患者為動脈肝靜脈瘺,有7例患者為肝外迷走血供。全部患者的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以進行對比分析。
1.2 治療方法
采用Srldinger化療技術為患者進行肝動脈栓塞化療治療,選擇患者股動脈,消毒后進行穿刺插管,插管要深入到肝臟血管內,然后對腫瘤的大小、具體方位、腫瘤組織及周圍血管壁的情況進行詳細觀察,最后確定需要進行栓塞的血管。觀察血管的直徑,走向,以及周圍組織情況,一般選擇肝區動脈為宜,然后進行化療或化療栓塞[1]。
選用的化療藥物主要包括鉑類、羥基喜樹堿和阿霉素類藥物。具體包括柔比星20 mg到40 mg,吡柔比星20 mg到40 mg,卡鉑使用100 mg到200 mg,伯爾定使用150 mg,羥基喜樹堿使用10 mg到20 mg,5-FU使用500 mg到1000 mg,氟脲嘧啶脫氧核苷使用500 mg到1000 mg。用藥方式為聯合用藥,根據患者情況及血管情況對藥物劑量進行適當的調整。一般使用超液化碘油作為栓塞劑,阿霉素類藥物作為乳劑。碘油和明膠海綿的選用類型和用量都要根據患者的情況進行確定[2]。
1.3 統計學方法
使用版本為SPSS 19.0的統計學工具,對研究過程中記錄的各種統計數據資料進行計算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分別用t和x2進行檢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甲組患者存活率為60%,腫瘤治療有效率為60%,乙組患者存活率為81.1%,腫瘤治療有效率為70.2%,丙組患者存活率為87.5%,腫瘤治療有效率為75%,組間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 論
目前治療門靜脈主干癌栓的主要方法是手術治療,除此之外,肝動脈栓塞化療術也是較為常用的一種治療方法。這種方法在出現的最初階段,臨床認可度較低,但是由于其臨床效果較佳,已經得到了醫學界的廣泛認可。門靜脈的血流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呈現出無規律的特點,不同人有不同的血流表現,同一機體的門靜脈離肝血流和向肝血流甚至也會出現不同的表現。肝動脈栓塞化療術主要是應用肝動脈栓塞將肝動脈血流進行阻斷,使得離肝血流發生改變,從而成為向肝血流,以此來更好的保證肝臟血流的供給。
試驗結果證實,聯合碘油栓塞加明膠海綿顆粒栓塞和肝動脈化療灌注的丙組的治療效果最為理想,其次是聯合化療灌注和肝動脈碘油栓塞治療的乙組,而單純進行藥物灌注肝動脈化療的效果最差,也說明顯單純的藥物灌注肝動脈化療并不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參考文獻
[1] 潘 明,李發中,戴少登.原發性肝癌合并門靜脈癌栓的綜合介入治療的臨床效果觀察[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15):218-219.
[2] 王巧瑜,潘 潔,周元敏.經肝動脈化療栓塞術聯合門靜脈內(125)I粒子植入治療原發性肝癌合并門靜脈癌栓的效果觀察[J].臨床肝膽病雜志,2018(1).
本文編輯:王雨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