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茜 呂曉虹
【摘要】本實驗通過建立大鼠右側大腦中動脈栓塞(MACO)模型,阻斷血流時間改進延長至2 h,之后給予尼卡地平進行治療,觀察一下大鼠的腦梗死的面積和鏡下的細胞凋亡的程度,用顯微計數尺對大鼠的海馬CA1區面積為1 mm范圍內正常的神經元以及凋亡神經元進行計數。從而探究尼卡地平對腦缺血再灌注損傷的保護作用。
【關鍵詞】尼卡地平;腦缺血損傷;腦缺血再灌注損傷
【中圖分類號】R96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11..02
1 實驗原理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缺血性腦血管病已經成為危害人類健康的最主要疾病之一,他的治療方式原則是及時有效的恢復缺血區的血液再次灌注。然而在有些情況下腦缺血之后血流的再灌注不僅沒有能夠使得使組織功能恢復,反而使缺血所導致的功能的障礙和結構的破壞進一步加重,這種現象就是缺血再灌注損傷(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抑制腦的缺血再灌注損傷已成為了缺血性腦損傷治療的重要環節[1]。常見的藥物治療主要是以下方面:自由基清除劑、鈣通道阻滯劑、抑制興奮性氨基酸毒性作用、制過量NO生成、抑制白細胞作用等[1]。
尼卡地平能夠加快動脈血流速度,由于尼卡地平對基底動脈及冠狀動脈藥理反應十分靈敏,因此在臨床應用中對腦缺血患者使用尼卡地平類藥物,不僅具有降低血壓的作用,還可以改善心,腦等重要臟器的血流量[2]。尼卡地平作為二氫吡啶類鈣離子拮抗藥在抗腦缺血再灌注損傷方面,國內外研究較少。有研究表明:尼卡地平為一種比較新型的L型Ca2+拮抗劑,它能減少腦缺血之后細胞Ca2+內流,從而降低腦缺血再灌注損傷過程中的細胞內Ca2+濃度,可能有腦保護作用[3] 。
2 技術設計
沙土大鼠30只
實驗組:20只,采用栓線法制備大鼠大腦中動脈栓塞(MCAO)模型阻斷2 h,于再灌注前20 min,再灌注后1 h,3 h,6 h,分別給予腹腔內注射尼卡地平(1 mg/kg)
假手術組:5只,除不插栓線外其余步驟同上。并于再灌注前20 min,再灌注后12 h、1 d、2 d、3 d給予腹腔注射等量的等滲生理鹽水。
對照組:5只,采用栓線法制備大鼠大腦中動脈栓塞(MCAO)模型,于再灌注前20 min,再灌注后12 h、1 d、2 d、3 d給予腹腔注射等量的等滲生理鹽水。
取腦組織做以下檢查:
1、腦組織大體病理變化
2、腦組織顯微鏡下的病理變化
3、正常、凋亡神經元計數
2.1 模型的制備
選取沙土鼠30只,制備大鼠右側MCAO模型采用Zealonga改良線栓法。
沙土鼠用10%水合氯醛采用腹腔內注射麻醉。以仰臥位來固定,采用頸部正中線切口,沿著胸鎖乳突肌的內側緣分離肌肉和筋膜,分離出左側頸總動脈(CCA)、頸外動脈(ECA)和頸內動脈(ICA),在CCA的遠心端和近心端ECA處來掛線備用。采用微動脈夾暫時性的夾閉ICA,然后在近心端處結扎CCA、ECA,然后再在距CCA分叉部大約4 mm處剪開一個小口,將栓線插入到ICA處,這時用繞在CCA遠心端處的細線輕輕的系牢栓線。用眼科鑷來輕輕推動栓線,從血管的分叉處來開始算距離,在插人深度為18 mm的時候,緊緊的系牢CCA遠心端處的細線。阻斷其血流2 h后,再抽出栓線,從而實現再灌注。
2.2 標本的采集
對照組和尼卡地平處理組在缺血再灌注前20 min,再灌注后1h 3h 6h分別處理。
以0.5%戊巴比妥鈉40 mg/kg對于實驗動物進行腹腔注射麻醉后,打開胸腔,從而暴露心臟,然后先以生理鹽水150 mL來快速的沖洗,再把血液全部沖洗掉,接著可以用4%的多聚甲醛(0.1 mmol/L,pH7.4)150 mL來緩慢的灌注,從而充分固定腦組織。接著取下腦組織,用4%的多聚甲醛來再固定12~24 h,從而在前囟后1 mm處冠狀切取2 mm的腦組織塊,來常規石蠟包埋做病理的切片(5微米)。按照需要挑相鄰的兩片,其中一片用于HE染色,另外一片用于TUNEL染色。
3 數據收集
4 結果結論
尼卡地平對腦缺血再灌注損傷有一定抗凋亡作用。尼卡地平處理組正常錐體細胞數最多,受損細胞數量較少。原因可能是:腦缺血再灌注會損害腦組織,而采用尼卡地平可以避免這種情況發生;腦缺血癥狀緩解后鈣離子會快速回流到細胞內,從而促進細胞新陳代謝,恢復大腦正常供血。
參考文獻
[1] 王向慧,王 迪.尼莫地平對大鼠急性腦缺血再灌注損傷NF-κB和caspase- 3蛋白表達的影響[J].中國生化藥物雜志,2015(1):10-13.
[2] 劉 賦,張 強,張 宇,等.腦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時間點病理變化與細胞凋亡的研究[J].陜西醫學雜志》,2007,36(4):395-397.
本文編輯:王雨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