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竹菲
摘 要:本文闡述了城鎮管理體制的現狀,包括人員臃腫、辦事效率低下;組織機構設置不明確,部門職能混亂;在政府職能方面,有許多部門和不同的表現形式;財政收支不透明,監督機制不健全等。我們提出了要加強城鎮社會設施的管理,要建立健全城鎮的社會管理體制和機制,要加強城鎮社會保障管理,要加強城鎮基礎設施的管理,要加強城鎮社區的管理等新時代背景下我國城鎮管理體制改革的建議。
關鍵詞:新時代;城鎮管理體制;改革
一、前言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明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過去幾十年的城鎮建設中,中國形成了與計劃體制相適應的較為完善的城市管理體制。在此背景下,城市發展政策有其合理性。然而,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小城鎮獨特的經濟社會特征改變了原有的行政環境,一些過去的政策失去了效力,有的甚至成為城市和城市發展的障礙。這給城鎮的健康發展帶來了嚴峻的挑戰。
二、城鎮管理體制的現狀
城市化是一個結構性的轉變過程,即農村人口在增加人力資本的前提下,改造傳統農業和農村社會結構,實現向現代結構的轉變。在城市化進程中,中國采取了多種方式:通過城市向郊區的輻射,農村郊區已轉變為城鎮。通過建立和培養市場帶動一個地方的經濟發展,逐步形成城鎮;通過利用區位和資源優勢開發港口、資源、礦產、旅游區、經濟開發區形成城鎮;通過產業轉化、興辦工商項目吸取農村勞動力逐步形成城鎮。
1.人員臃腫、辦事效率低下
帕金森定律:任何政府、機構、組織,由于擁有絕對的行政權力,都有擴張其下屬和機構的沖動。中央政府機構雖然有監督部門,但監督作用不大,缺乏權威性。檢察機關和人民代表大會之間的職能不明確,難以真正發揮行政監督的作用。城市職工的自我膨脹傾向、人員配置混亂、人浮于事、人浮于事,導致行政效率低下。
2.組織機構設置不明確,部門職能混亂
縱向上,地方政府存在兩個或三個或四個層次的共存,非正式制度在建立分級制度方面起著正式的作用。橫向上,部門分工過小,導致管理過度。城鎮機構中,除內設機構外,還有縣直部門在城鎮的派出機構和企事業單位,且控制著各種要素資源并掌握著城鎮各領域的調控權力,地方政府喪失了權威性、靈活性和獨立處理當地行政事務的能力。
3.在政府職能方面,有許多部門和不同的表現形式
亞當·斯密認為,首先,政府有責任保護其社會免受其他獨立社會的暴力和侵略;其次,盡可能地保護社會的每一個成員免受社會其他成員的壓迫和不公正;公共和公共責任體系的建立和維護是不可為了建立和維持的。此種建立和維護永遠不是為了個人或少數人的利益。。然而,在城鎮政府機構中,各個部門在掌握和控制農村要素資源及其管理權限以及由此帶來的部門利益和干部收入等方面都存在巨大的差異,部門間的沖突成為必然。
4.財政收支不透明,監督機制不健全
在城市體系中,各級政府的行政體制是支離破碎的,權力分立是權力和財權。為了提高縣城財政收入,城市政府和上級部門挪用了屬于城鎮財政收入的稅收,加重了財政負擔,抑制了建設的積極性,造成了主體地位的缺失。另外,混亂的機構設置使得財政收支明細不能及時整理和公布,導致公信力降低。
三、新時代背景下我國城鎮管理體制改革的建議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治理體制。”這就需要發揮街道、社區等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為宣傳黨的主張、貫徹黨的決定、領導基層治理、團結動員群眾、推動改革發展提供支撐。
1.加強城鎮社會設施的管理
一是加強城市教育設施建設和教育事業管理。勞動人事部門和教育部門利用教育設施培養城鎮人才,包括基礎教育和成人教育管理。二是加強城鎮科技設施和科技事業的管理。農墾科技部門利用科教設施和科研機構,為社會和企業提供科技服務和指導。三是加強城鎮文化設施及文化事業的管理,文化部門要重點加強影劇院、電視臺、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等文化設施的管理,為城鎮提供文化服務。四是加強城鎮衛生設施及衛生事業的管理,衛生事業是指為維護公眾健康和生命安全而設立的醫療等衛生行業和部門。衛生管理部門要重點加強醫療機構管理,加強城鎮居民的公共衛生安全,防止疫病的流行。五是加強城鎮體育設施以及體育事業的管理,重點應加強民眾體育的投入與管理,如社區體育設施,開展全民健身運動,進一步開展全民體育活動。
2.建立健全城鎮的社會管理體制和機制
一是各相關單位要根據城市建設規模科學建立城市管理體制和制度。社區和街道管理組織、社區黨組織和社區居民委員會應當按照規定設立。社區是城市經營的基層管理單位,需要專門人員管理。二要明確城市經營的目標和職責,著力分解城市經營目標,逐步落實到有關部門,建立相應的責任。三是要建立高質量的城鎮管理工作隊伍,重點要加強城鎮社區管理和居民委員會管理,要向社會公開招聘社區居委會干部并加強對社區干部的管理,提高社區基層干部的素質。
3.加強城鎮基礎設施的管理
一是加強城鎮供水管理,注重供水和供水安全,改善水質,改善供水服務,加強供水安全保障體系建設。二是加強排水管理,重點加強污水處理和排放。三是加強城鎮供氣管理,重點抓城鎮燃氣設施建設,提高燃氣供應。四是加強城鎮供電的管理,重點抓好輸變電建設管理及供電設備檢修管理,并加強用電營業管理。五是加強城鎮供熱的管理,確保鍋爐供暖的規模,制定供熱的規劃,組織好供熱,制定好取暖價格以及改善供熱的服務。六是加強城鎮環境的管理。積極推行城鎮垃圾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處理,提高城鎮生活垃圾處理無害化水平,全面提高城鎮的市容和環境衛生水平。七是加強城鎮園林綠化和生態環境建設,重點加強城鎮節約型園林化建設,加大城鎮綠化建設,滿足城鎮化快速發展的環境要求。八是加強小城鎮道路管理。重點發展公共交通,完善公共交通網絡體系建設,并加強道路交通的安全管理。
4.加強城鎮社會保障管理
一是加強城鎮社會保險。社會保險是一種預防機制。參加保險的成員是由立法決定的。二是加強城鎮社會福利保險。社會福利保險是指國家和社會在生活過程中為城市居民的生命、健康、環境保護、住房、教育和就業等提供的公共服務。三是加大城鎮社會救助,是指當無能力或因自然災害無法發揮勞動能力的居民已無法維持最低生活水平時,由國家和社會按照法定程序和標準,向其提供物質生活所需要的一種社會保險制度,社會救助也是一種救濟機制。四是加強城鎮社會優撫的管理,城鎮優撫是指國家和社會對城鎮中革命軍人及軍烈屬等優撫對象實行生活優待、撫恤金發放等其他物質照顧和精神鼓勵的社會保障。
5.加強城鎮社區的管理
一是建立健全社區管理體制,相關單位應根據小城鎮建設規劃,科學建立社區管理組織,以特殊人群管理社區,建立社區管理責任制。二是加強城市社區的服務管理,注重社區的社會救助和福利服務,積極為社區居民提供方便,為人民服務,為人民服務,做好日常生活服務工作要開展社區醫療服務,廣泛開展社區民眾身心健康教育,抓好社區的環境衛生,建立疫病防治體系,抓好社區的計劃生育工作;抓好社區的物業管理服務,包括社區的房屋管理、社區環境綠化、亮化、美化管理等;抓好社區法律咨詢援助建設,建立社區法律服務中心為社區各單位進行法律咨詢、法律援助等法律服務;為下崗職工開展再就業服務。三是加強城鎮社區的環境管理,重點抓好社區內環境保護的管理,加強社區園林綠化的管理。四是加強城鎮社區安全的管理,建立社區治安綜合治理網絡,建立社區警務管理制度,組織社區開展群眾性的法治教育和法律咨詢。五是加強城鎮社區教育衛生管理,重點抓好社區內幼兒教育、職業教育,開展老年教育,抓好社區內衛生服務站建設和社區內衛生服務。六是加強城鎮社區文化管理,不斷完善公益性群眾文化設施,開展多種形式、豐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動。
四、結語
綜上所述,推進鄉鎮政府管理體制改革,促進城市社會經濟發展和城市化進程,提高政府權力和權力,加快城市政府基本制度建設。增強政府體制的靈活性,增強政府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能力,已成為學術界和政界的共識。通過地方政府的制度創新,各單位都要深化鄉鎮政府管理體制改革,推進行政權力下移,壯大鄉鎮的財力和相應的社會經濟管理權力。建立具有明確責任、比例權力、法律效力、效率和服務的鄉鎮政府。
參考文獻
[1]衛非亞,馬陽.新時代背景下小城鎮規劃審批管理問題研究[J].建材發展導向(下),2016,(9):343-343.
[2]盧雪平.城鎮化過程中的國土資源管理解決方法[J].福建質量管理,2017,(21):140.
[3]楊明俊,柴寶貴,劉效龍,等.新時期省域城鎮體系規劃編制探討[J].地域研究與開發,2014,(2):6-10.
(作者單位:南開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