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明梅
摘 要:本文從中職教育的培養目標和中職學生的特點出發,結合電子電工專業基礎課程的特點及任務,就我校電工電子課程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及評價體系三方面的改革進行了有益的探索。旨在為提高教學質量作一些有益的嘗試和探索,培養出有文化、懂技術的技能應用型人才.
關鍵詞:電工電子;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評價體系
電工技術、電子技術一直作為中等職業學校電子技術應用專業的主干專業課程,專業培養目標是:培養適應現代化生產需要的、高素質的技能型和創造型中等電子電工技術人才。要求培養的學生能在工業生產第一線從事電子電工設備的安裝、調試、操作、維護和技術管理等工作,既要有一定的實際操作能力外,還必須具備獨立分析問題的思維能力。隨著職業技術教育的發展,職高電子電工專業的課程建設經歷了增加實踐比例、課程整合、模塊化等形式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一、電子電工課程教學內容的改革
由于職高教材版本多、內容難度大。我校電子專業根據技能訓練要求,對電子電工課程現有教材進行了綜合化改革,刪除舊知識,增補新知識;弱基礎理論,偏重實作訓練。根據市場對人才的要求,參照成都市指導性教學計劃,制定了適合本專業特點的實施性教學計劃:以夠用、實用為標準,科學而創造性地實施教材,調整教學內容,大膽地實施綜合化課程改革,開發校本教材。
1.教學內容的確定依據
電子電工專業課程內容一般從以下幾方面搜集信息并通過研究整理獲得。①調查本地域內電子電工行業的用工崗位群,了解行業內各工種工人所需掌握的知識和技能,把其中主要的、共性的部分以案例形式編入教學內容中;②調查本校和地域內其他學校的電子電工專業的往屆畢業學生,了解他們的工作崗位,并了解他們在工作中需要哪些知識和技能,在學校中所學的知識和技能中哪些在工作中最有用;③參照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制定的電子電工專業等級工技能鑒定考核的應知應會標準,把標準中的內容融入教學中。
2.教學內容的調整和取舍
刪除理論性很強的課程設計內容,增加與生產生活貼近的實用性電路的安裝調試等實訓環節,應當承認理論知識系統的相對不完整性,精選理論知識,降低理論難度,在講清概念的基礎上,發定性分析為主,盡量刪除繁瑣的理論推導及部分過時及用處不大的理論知識,輔以必要的定量計算。例如:放大電路的圖解分析法,可以讓我們合理選擇靜態工作點,正確選擇電路參數,直觀、全面地了解放大器的工作情況。
3.以技能為主線開展教學
電工電子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因此教學應理論聯系實際,注重學生實踐中能力的培養。在教學過程中,應加實用知識的介紹,通過實驗、課程設計等實踐性教學環節,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將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中,不僅能加深對專業理論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習興趣,而且能豐富和發展書本上的理論知識,使之轉化為更高層次的經驗、技能和技巧。例如:在教學中,安排安裝一個低頻功率放大器,其中包含變壓、整流濾波、穩壓電路、功率放大電路等,并在電路中設置一些測試點。
二、電子電工課程教學方法的改革
1.培養學生對電子專業的學習興趣
我們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某一知識是否樂學,是否學得好,關鍵在于學生是否對該知識產生興趣。由于電子專業知識內容較深,對于初中畢業的學生來說學習難度確實太大,那怎樣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就成了電子專業教師必須要探討的問題。近幾年來我們在這方面積極進行了探索,采取一些有效措施,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2.將先進的的教學手段運用到電工電子教學中去.
比如采用多媒體教學和電路動態仿真等手段,使用計算機進行輔助教學,如:EWB在電工電子實驗中的運用,Electronics Workbench(簡稱EWB)是加拿大Interactive Image Technology Ltd公司于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推出的電子電路仿真軟件。它能對電子電路進行包括靜態分析、動態分析、時域分析、頻域分析、噪聲分析、失真分析和器件的線性分析與非線性分析、離散的傅里葉分析、零極點分析和數字電路的邏輯分析等多種高級分析;能將設計好的電子電路文件直接輸出到常用的一些電子電路排版軟件,如protel等;能模擬使用各種常用的測試儀器儀表,如萬用表、示波器、掃頻儀、函數信號發生器、字信號發生器、邏輯分析儀和邏輯轉換儀等,而且各種儀器儀表的圖形形狀、功能和操作方法也與實際情況非常相似,元器件庫也非常豐富.
三、電子電工課程評價體系的改革
傳統的教學評價體系更注重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往往采用期末考試一考完成績的應試教育方式。這種觀點狹隘的考試只是考查學生死記硬背課堂筆記和書本內容。這樣的考試結果只是造就了一批高分低能者。一個好的教學評價體系應當鼓勵學生去鉆研課程的重點,真正掌握知識和技能;應當重視對日常學習的評定,其目的在于改進學習。而并不十分重視期中考試或期末考試。我們認為,科學的評價體系應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全面的考查。二是考核形成的多樣化。全面的考查應包含以下幾個方面:(1)電子技術理論知識的考查。(2)實踐能力的考查。(3)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考查。考核的形式可分為以下幾種:(1)口頭提問(2)書面作業(3)課堂練習(4)階段測試(5)期中、期末考試。只有采用科學的評價體系才有助于督促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注意不斷努力,改進自己的不足,以提高學習成績。而教師也的機會從教學的錯誤中吸取教訓。改進教法,以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邱崇光,《“教學結構”和“教學模式”辨析》,電化教育研究2002年第9期
[2]伍湘彬.電子技術基礎與技能[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卜錫濱.電子技術基礎與技能[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0.
(作者單位:四川省大邑縣職業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