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博,布 特
(溫州大學 體育學院,浙江 溫州 325035)
加強我國職業足球市場泡沫管控制度建設,促進職業足球市場有序健康發展,是全面落實黨的十九提出的“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1]具體戰略舉措,研究和探索建設我國職業足球市場泡沫監管制度體系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市場泡沫是經濟學概念,是指資產價值超越實體經濟,表面繁榮的現象,但卻極易喪失持續發展能力的宏觀經濟狀態,因此其資產猶如泡沫一般容易破裂。“泡沫經濟發展到一定的程度,經常會由于支撐投機活動的市場預期或者神話的破滅,而導致資產價值迅速下跌,這在經濟學上被稱為泡沫破裂”[2]。在現代市場經濟中,經濟泡沫之所以長期存在,主要是由其作用的二重性所決定的。“一方面,經濟泡沫的存在有利于資本集中,促進競爭,活躍市場,繁榮經濟。另一方面,也應清醒地看到,經濟泡沫中的不實因素和投機因素,又存在著消極成分”[3]。因此,我們應該合理地控制市場泡沫,使其不向泡沫經濟轉變。
隨著我國足球改革深化,大量資本選擇投入足球市場,促進了職業足球的競爭,活躍了市場的氛圍,繁榮了足球經濟。同時也帶來了很多問題,比如重金收購俱樂部和天價轉會、俱樂部收支比嚴重不平衡、球隊長期虧空、甚至職業足球運動員工資都無法保障,但仍然注入大量資本高額引進球員,導致職業足球市場出現惡性競爭,這種職業足球市場泡沫,不僅不利于職業足球市場有序發展,甚至嚴重影響足球改革的健康發展。
《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以下簡稱“總體方案”)出臺后,中國足球產業在政策紅利下快速發展?!鞍凑罩袊w育產業2萬億的市場空間計算,目前估計我國足球產業的市場空間在8 000億元以上”[4]。但是也存在著資本重金收購足球俱樂部,高價買入球員,卻沒有找到好的收入點,收支比還處于遠遠不合理的狀態。以2016賽季為例,“2016年中超總體支出92.38億元,總體收入87.33億(含投資41.4億元),一共虧損5.05億元,若不含投資,虧損總額高達46.45億元”[5],世界上少有的投資和盈利嚴重失衡的職業足球市場。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職業足球市場泡沫現象:
1.1.1 職業足球俱樂部投資泡沫現象。我們知道上中下游的青訓、青少年選拔、高端聯賽構成了足球產業鏈。每一個環節都要做好,才能夠使這個產業良好發展。“但是目前的俱樂部投資人,更多的是看中足球產業作為傳媒的一種媒介,以使其母公司獲得更大的利益”[6]。因而,他們追求能夠盡快實現這種媒介的效果。

表1 中國職業足球俱樂部轉讓情況[7-10]
注:以上數據根據互聯網上的網頁數據整理
由表1可以看到廣州恒大淘寶、江蘇蘇寧、河北華夏幸福和重慶當代力帆等俱樂部投資人都是通過直接高價收購職業俱樂部,達到迅速進入市場的目的,但這些收購的價格溢價十分嚴重,集資金購買職業足球隊,進入職業足球市場,以職業足球市場效應擴大公司地產產業市場氛圍,以職業足球市場效應提升公司業務拓展和市場的擴張。
1.1.2 職業足球運動員轉會泡沫現象。由于我國職業聯賽的水平還處于一個比較低的水平,因此高水平外援球星第一選擇不會放在我國。但是,職業足球俱樂部公司注入高額資金購買球員,投入高于聯賽實際水平球員身價的轉會費和數倍年薪吸進國際高水平球員,不惜成本提升俱樂部聯賽成績,積累市場廣告效應。

表2 中國職業聯賽2017年冬窗前10名轉會溢價情況(金額:萬歐元)
注:以上數據來自德國“轉會市場”[12],截止2017年2月6日
在2017年冬季轉會市場上,中超在全球冬窗投入榜上僅次于英超?!霸诘聡D會市場’的中超頁面,該權威網站對于中超全部球員的估價為4.065億歐元,但實際上光是冬窗期“轉會市場”列出的中超十大轉會,總轉會費就高達1.7079億歐元,這10個人就占了中超球員的總價值的42%,其他506名球員加起來才58%”[11]。
伴隨球員在轉會過程中的除了溢價嚴重還有貶值嚴重。在2016年公布的全球貶值幅度最大球員的TOP10中,有以下幾名外援上榜。

表3 中國職業聯賽2016年外援身價貶值情況(金額:萬歐元)
表3這四人在貶值榜上分列第5、第6、第8和第9位[13]。這些數據再次證明,中超土豪引援的水分太大,放到國際足壇轉會市場,市值瞬間蒸發,泡沫嚴重,這也是讓中國職業足球市場倍感尷尬的地方。
1.1.3 職業足球市場球員薪酬泡沫現象。除了極高的轉會費外,各個俱樂部支付給球員的薪水也是天價?!案鶕﨔inance Football統計,全世界薪酬最高的球員前20名中,有高達10名效力于中國俱樂部”[14]。表三列出了這十名在中超的世界足壇超高薪球員。

表4 全球薪酬最高的十名中超球員
注:以上數據通過整理Finance Football統計數據得出
由表4我們可以看到榜上的其他高薪球星比如C羅、梅西等都來自歐洲五大聯賽的頂尖球星。因此在中國的外援得到的薪水確實高得驚人,除此之外,一些俱樂部還制定高額贏球獎金激勵球隊。2017賽季中超為例,“在中超獎金榜上,天津權健7 200萬元、華夏幸福7 050萬元、廣州恒大7 000萬元排名前三,16支隊伍賽季獎金總額高達71 945萬元”[15],各家職業足球俱樂部不斷攀比高薪、高獎金,它們都幾乎忘記控制成本是企業發展的基本常理。
那么泡沫從何而來,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來進行分析。
1.2.1 國家扶持發展體育產業政策帶來市場積極性。在國務院發布的《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中講到:“發展體育事業和產業有利于擴大內需、增加就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2]。國務院的“總體方案”,也說到了要“加快足球產業的開發和鼓勵社會力量發展足球”[16]。因此中國足球的市場被大家所看好,2015年10月,體奧動力以一紙5年80億元的天價合同買斷了中超媒體版權。對比之前的價格:2012年中超的轉播權730萬元; 2016年,就漲到了到16億元,也就是說,從2012到2016年的這4年之內,中超單賽季的轉播費用漲了近218倍,漲幅巨大。商人無利不起早,我們可以看出國家出臺振興足球的政策給投資人帶來了極大的信心。對于為什么有底氣喊出這個價格,體奧動力李義東表示:“這是在比較中超和英超的市場后,證明了中超聯賽未來會有極大的上升空間,才會敢于投出80億”[17]。國家政策推動下,足球市場表現出積極的投資取向,將對職業足球市場發揮積極推動作用,比如蘇寧、權健等這樣沒有任何足球產業基礎的企業紛紛投入巨額資金購買職業足球隊,爭奪職業足球市場大蛋糕,這是資本驅動力,更是資本的本性。但是,我們也看到,資本過多流入,明顯超出職業足球市場正常發展的軌跡,必然存在成為泡沫的風險。
1.2.2 企業擴大規模,提高企業品牌價值。隨著社會的變遷以及產業思路的調整,大多數地產商選擇將體育作為一個營銷的載體。王裕雄等研究成果認為:“縱觀中國職業足球發展歷程,房地產企業占了非常大的比例。以2014賽季為例,16家中超俱樂部的主要持有人中,有14家主業為房地產,占比將近90%。根據以上特征,這不存在偶然性,而是有其必然性”[18]。以2017賽季表現最好的地產球隊廣州恒大為例,恒大在本賽季奪得中超冠軍,締造了中超的一個王朝,連奪七冠是中國頂級足球聯賽史無前例的,并且期間兩奪亞冠和一次足協杯冠軍。而恒大地產集團在今年上半年累計合約銷售金額約達人民幣2 440.9億元,公司股票也一直高歌猛進,老板許家印超越眾豪強成了中國首富,這都離不開集團許家印當年進軍職業足壇的決定。因為足球這樣的大眾體育項目是地產商實現沖出本地、走向全國的營銷載體。在沒有豪擲1億元收購廣州足球俱樂部前,恒大只是在南方小有名氣,全國知名的房地產集團有萬達、萬科等等。但是恒大和足球綁在一起之后,媒體給它帶來了想象不到的超高曝光,極快地打響了恒大的牌子。并且恒大集團通過持有足球俱樂部,贏得了當地政府的認可和支持,在拿地上帶來很多方便。隨著恒大在中超成了冠軍收割機和最著名的“金元足球”領頭人,在地產界給恒大帶來的是銷售的帶動,企業發展的帶動。因此恒大老板許家印曾表示“我們在足球中投過的每一分錢,都得到了十倍的回報”[19]。投資足球,收益在外,恒大的示范效應吸引了地產界的同仁紛紛跨界,形成了著名的“房地產足球”,風頭一時無二。
1.2.3 企業擴大市場投資需求。在2017賽季中超的十六支隊伍中,非國企與房地產為背景的球隊也多了起來,較有代表性的有江蘇蘇寧俱樂部與天津權健俱樂部。江蘇蘇寧在2015年12月21日正式接手江蘇舜天,蘇寧靠電器起家,在近些年逐漸超越了國美電器等強勁對手,蘇寧也成為一個自營B2C電子商務平臺,目前處于轉型期,進軍足球行業是基于蘇寧集團的整體考慮,是其自身行業布局和業務規劃的一個必然選擇。蘇寧老板張近東表示,“蘇寧已經將體育板塊的足球作為核心,打造互聯網加體育的生態圈,蘇寧未來的品牌定位也會朝著年輕化、互聯網化的概念去發展”[20]。因為蘇寧選擇以體育為媒介,抓住新的趨勢,把資金投入新的領域,以求得更好的回報,權健集團進入職業足球領域也如此。
我們可以由此看出,在國家鼓勵投資發展體育產業政策誘導下,企業也認可體育產業是個很好的投資領域。
1.3.1 企業很難維持高投入。我國的職業足球市場起步較晚,各方面都還不夠成熟,如今在轉會市場上,國腳級別的本土球員轉會費動輒幾千萬人民幣乃至上億,且有價無市。根據2016年中國足球發展論壇給出的一組數據,“2016賽季,中超聯賽總投資41.4億元人民幣,總體收入為87.33億元人民幣,總體支出92.38億元人民幣,虧損5.05億元人民幣。如果不含投資的話,虧損高達46.45億元人民幣”[21]。我們從中可以看出各俱樂部總體上都是虧損的。去年中超公司創紀錄的收入超過了15億元人民幣,每家俱樂部分紅達到6 000萬以上,這筆錢在以往已足夠一家俱樂部整年的運作費用。但現在,這個分紅還不夠大部分俱樂部收購一個好的本土球員。經濟實力最強、運作得最好的恒大俱樂部尚且虧損,其他一些中小俱樂部更是苦不堪言。如果這樣的趨勢得不到有效遏制,市場泡沫破裂將造成極其嚴重的后果。
1.3.2 無法保證足球產業可持續發展。如果一個職業聯賽的商業鏈條、職業根基不扎實,當某一局部突然放大,就會產生意想不到的負面連鎖反應。俱樂部經營成本高會導致虧損,當版權分銷、球迷付費意愿等沒有相應增長,那么潛藏的風險不容忽視。如果俱樂部長期負債經營,賽事水平與品牌則難以維持,長此以往,球迷、贊助商等會逐漸喪失對聯賽的關注度,從而使整個聯賽市場價值下降,破壞聯賽的穩定性發展,損害聯賽的整體利益。
歐洲五大聯賽是世界最高水平的聯賽,職業足球俱樂部的體制高度完善。其在高速發展的過程中,也產生過嚴重的市場泡沫問題,我們希望通過學習借鑒他們處理財政危機的經驗,為中國職業足球市場帶來一些啟示。
歐洲職業足球聯賽在其發展過程中也曾因為過度商業化出現過較為嚴重的財政危機。歐洲足球協會聯盟在2013年正式實施了財政公平法案,為了避免歐洲各國家的聯賽和俱樂部因為過度投資而出現動蕩。法案的核心就是收支平衡規則?!笆罩胶狻币巹t對俱樂部的收入和開支作了清楚的界定,并嚴格規定俱樂部的相關開支不得超過俱樂部的相關收入。因此,財政公平政策嚴格監控各足球俱樂部投資行為,有效地阻止了過度競爭。
英超聯賽被譽為世界第一聯賽,“其聯賽的發展是當今足壇商業運作典范,競爭平衡原則始終是聯盟運行和發展必須遵守的原則,也是收入分配制度的目的所在”[22]。相比歐洲其他聯賽,英超的轉播收入是最豐厚的,天空體育和BT體育聯手拿下了2016-2019賽季英超本土轉播權,總價格高達51億英鎊,而同期的海外轉播費也達到了令人震驚的30億英鎊,是歐洲五大聯賽中其他四大聯賽的總和。值得注意的是其分配方式也是最平均的,有著自己獨特的分配制度,海外電視轉播費不考慮球隊排名?!坝筛髦蜿犉椒?,每家英超俱樂部都可以獲得了每年3900萬英鎊的收入”[23]。因此,這種方式使得很多的球隊都有充足的運作資金,在買球員時都有一定的底氣,競爭之間更為平衡。
在歐洲足球聯賽中,德甲有著最健康聯賽的美譽,這是因為德國特色的“50+1”條例?!皸l例規定擁有足球隊的俱樂部,對球隊事宜的表決權永遠過半”[24]。這使得德甲保持了在轉會市場的理性。德國的體育俱樂部實行會員制,會員每年繳納年費,掌握著對俱樂部重大決定的投票權,比如主席選舉。但是德甲足球隊并不是會員制,而是股份制。大部分德甲俱樂部是沒有上市的,他們的股票不會在公開市場發售,一般是一些企業、贊助商持有部分股份,例如阿迪達斯和安聯公司等等。有股票就有表決權,那么,這些公司一定會影響拜仁足球隊內的重大事項決定,但是德甲由于“50+1”條例的存在,表決權的大小和持股比例是不一致的。因此使得大財團們都對德甲俱樂部興趣寥寥。另一方面,德甲俱樂部為了不引起股東的不滿,在使用資金上必須做到合理理性。因此使得在各聯賽大肆砸錢的同時,德甲得以獨善其身。
目前中國足球職業聯賽處在一個高速發展的特殊時期,我們應該在職業足球市場泡沫的預防和控制機制上做出相應的措施,以使中國足球能夠健康、穩定發展。
足球俱樂部的收入一般來源于三個部分:比賽日收入、轉播分成和商業運作等。對比歐洲職業足球俱樂部的高轉播權收入模式、高門票收入模式、高商品收入模式、高經營開發收入模式,中國職業足球聯賽的高冠名模式顯得結構單一,俱樂部主要靠拉贊助支撐?!百澲杖胝季銟凡靠偸杖?0%以上,這其中絕大部分還是球隊的“冠名權”贊助資金,其他收入成分很少”[25]。所以一旦“冠名權”贊助資金不到位,俱樂部將面臨嚴重的經濟危機。且我們說過很多俱樂部所謂的“冠名權”贊助資金主要來自俱樂部背后的母公司,實際上并不是嚴格意義上的俱樂部盈利,抗風險能力較弱。因此我們應該建立良好的盈利制度,完善投入機制,充分發揮地方政府和足協在資源配置上的主體地位,加強財政平衡的監管,構建合理盈利模式。鼓勵職業足球俱樂部開發足球周邊產品和延伸產品,加強其他幾個方面盈利項目的比重,增強職業聯賽盈利能力。使各俱樂部能做到收支平衡,才能保持職業足球市場平穩發展。
中國足協應該讓俱樂部認識到俱樂部不平衡的財政現狀是不可以繼續下去的,繼而加強對俱樂部財務審查和監管,建立俱樂部財務公開機制,統一俱樂部的財務賬戶,將俱樂部作為獨立主體看待,逐步讓俱樂部對一線球員費用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確保財務狀況良好。尤其注意識別俱樂部的非相關收入,謹防資本直接注資高價引援。同時,中國足協嚴禁、嚴查、嚴厲打擊簽字費、陰陽合同等違規行為,保持職業足球市場規范化、合法化發展。
2017賽季中國足協出臺了幾條新政策,對處于虧損狀態的俱樂部征收引援調節費用,對于有關俱樂部通過轉會引入球員的資金支出,收取與引援支出等額的費用等。我們可以在其已有基礎上再建立一定的規則來控制球員高價轉會費和薪資泡沫,對于沒有達到收支平衡的俱樂部,可以向其征收一筆“轉會調節費”,對每年上繳的財政,中國足協可以拿出一部分獎勵收支平衡的俱樂部。對于資不抵債的俱樂部,可以采取扣除積分等措施,情況嚴重的應該堅決清理出聯賽。對于違反規定發放、索取簽字費的俱樂部、球員和經紀人要堅決嚴肅處理。以此來震懾投機行為,打擊有損青訓積極性的行為。
足球發展的根基在基層,發展青訓既是解決“產業鏈”的良好辦法,也是足球強國的必經之路。因此,我們應該完善俱樂部青訓體系和梯隊建設。首先是增加青訓投入,降低足球人才的從業風險,使足球人才愿意且帶有職業精神的投入進來,營造公平有效的足球競爭環境;二是加強青訓教練員的培養和引入,因為青訓應該自上而下,只有教練質量上來了,才能確保未來有源源不斷的高水平球員進入行業;三是增加梯隊數量,量變產生質變,制定職業足球聯賽的準入制度,推出職業俱樂部必須完善各級梯隊的具體要求,豐富梯隊層次,以此為基礎提高梯隊質量,推進中超、中甲精英梯隊的建設;四是研究落實轉會過程中的聯合補償機制,使俱樂部在培養年輕球員時有盼頭,鼓勵俱樂部和其他培訓機構大膽投入青訓。
建立合理有序的職業足球市場制度,是全面貫徹落實國務院“總體方案”精神的戰略舉措,也是職業足球健康有序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國職業足球市場存在著非理性投資、財務嚴重入不敷出、青訓體系薄弱、基礎設施投入不足等泡沫化問題嚴重,這不僅不利于職業足球市場健康有序發展,更不利于足球事業可持續發展。我國職業足球發展才僅僅20多年,在西方,特別是歐洲有幾百年職業足球發展的歷史,具有成熟經驗和制度體系。我們以國務院“總體方案”精神為指針,借鑒歐洲足球市場監管制度的成功經驗,建立符合我國現階段職業足球市場發展實際的職業足球市場監管制度體系,嚴格控制我國職業足球市場泡沫現象,促進我國職業足球市場積極穩步發展,推動我國足球事業整體水平發展和進步,這不僅是既有現實價值的課題,又是具有深遠戰略意義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