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龍 崔文鵬(西昌學院體育學院 四川 西昌 615000)
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下文簡稱“一帶一路”)是黨中央面對復雜深刻的國際經濟形勢做出的重要戰略部署。體育作為人類文明發展的重要成果體現,在“一帶一路”實現民心相通的征程中將扮演積極陽光的作用。因此,在“一帶一路”背景下,積極開展體育交流活動是各國人民的共同愿望。涼山的首府西昌自古以來就是通往云南和東南亞的“南方絲綢之路”的重鎮,具有獨特的戰略地位和作用。涼山少數民族體育旅游業與健康養老產業的深度融合,將會為本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提供新的引擎,也會在“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發揮重要的民心溝通作用。
涼山彝族自治州是中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川滇交界處,東北分別與宜賓、樂山兩市接壤,北連雅安、甘孜兩地區,南與攀枝花市毗鄰,東、南、西還與云南省相連接,全州幅員面積6.04萬平方公里。境內有漢、彝、藏、蒙古、回、苗、納西、傈僳等14個世居民族,其中彝族人口最多,占總人口的50%。全州轄1市16縣,其中木里為藏族自治縣。涼山州少數民族體育資源豐富。彝族的達體舞、藏族的鍋莊、苗族的爬坡桿、壯族的拋繡球、布依族的丟沙包、滿族的蕩秋千、土家族的打飛棒、傣族的鴨子賽跑、傈僳族的上刀桿、納西族的東巴跳、蒙古族的擊石球等,都頗具民族特色和異域風情,具有很高的民俗文化價值,是各民族日常生活和節日慶典必不可少的娛樂活動,是少數民族體育旅游業的重要文化載體,也可以成為健康養老的重要身心鍛煉手段。
目前,涼山的旅游資源主要集中在自然風光和名勝古跡,這里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是中國西部最佳陽光休閑度假旅游目的地。全州90%以上的被山地、高原覆蓋,地勢崎嶇、山脈蜿蜒、河流縱橫、日照充足。自然資源豐富,生態環境保護良好,森林覆蓋面積占全州30%左右。這里自然風光雄奇秀美,得天獨厚,有代表性的景區、景點160多個,極具觀光旅游和開發價值。涼山具有開展體育旅游的獨特地理環境優勢,擁有如此豐富多樣的山川地貌,風景秀麗,民族文化特色濃郁,但是涼山州的少數民族體育旅游基本處于空白狀態。如果能夠充分發揮少數民族體育的魅力,將會為涼山體育旅游業的發展注入不竭動力,為本地區的經濟發展帶來新的增長點,也能為涼山州“精準扶貧”提供新思路。
據不完全統計,2016年春節期間,有超過5萬名外地老人到涼山西昌過冬過年。西昌位于安寧河平原中心,蜿蜒秀麗的安寧河,碧波蕩漾的邛海,調節著西昌的氣候。冬暖夏涼、四季如春,年平均氣溫為17.0℃,年平均溫差僅為13.1℃,是全國氣溫年變化最小的地區之一。西昌周邊森林覆蓋率高,空氣質量優良,空氣中富含負氧離子,對人體健康十分有利,適合從事休閑體育運動,尤其對老年人而言是得天獨厚的康養圣地。
2015年,涼山州西昌市已確定政府重點工作之一就是打造“國際康養勝地”,全市決定以邛海國際老年社區為示范,依托邛海周邊鄉鎮和安置小區,建設一批西昌陽光養老服務中心和養老社區。2016年10月,西昌市就與逸養三生養老管理集團簽約,攜手打造“西昌原住民尊城”康養基地,并鍛造為“國家級候鳥養老旅居示范基地”、“大涼山養老名片”。2016年11月,法國DLBT集團的項目也落地西昌,將在西昌市川興鎮落地的“中法國際康養城”項目,占地約355畝,項目包括醫療中心、體檢中心、康養社區、法式風情商業街等,擬打造成為西南地區一流的國際化康養度假基地。
涼山州少數民族體育旅游業亟待開發,應該緊緊抓住“一帶一路”和“精準扶貧”,尋求新的突破口。康養產業作為國家提倡的綠色朝陽產業 ,已經在涼山初步形成氣候,政府全力支持和打造康養社區的建設。但是從目前的發展態勢來看,并沒有將少數民族體育旅游與康養進行有機銜接,政府和企業主要關注西昌的氣候對健康養老的積極促進作用,而忽略了本地區民族文化活動的古老魅力和生機活力。

表1 涼山主要少數民族體育項目
充分依托涼山豐富雄厚的民族文化資源,積極開展適合老年人群強身健體、愉悅身心的民族體育項目,對已有的民間民族體育項目進行搜集、整理、加工,充分挖掘歷史文化價值,結合現代體育科研技術,系統開發適合老年人群鍛煉的民族體育項目,增加體育旅游的趣味性和參與感,讓老年人在涼山少數民族地區能夠感受到獨特的民俗風情,又能參與少數民族的體育人文活動,從而提升涼山地區的康養水平和旅游層次。
涼山少數民族體育項目的開發,還可以深入融合本地區的民族文化和生活習俗,例如藏族的風味濃郁酥油茶,摩梭人的清冽甘甜“蘇里瑪酒”;熱鬧非凡的彝族“火把節”;充滿魔幻色彩“畢摩文化”;美輪美奐彝族服飾、歌舞;風情獨特的彝家“背新娘”、摩梭人“阿注”。在康養產業與少數民族體育旅游的深度融合過程中,可以充分發揮少數民族文化習俗的獨特魅力,將少數民族體育的絢麗多姿和原始淳樸的特性釋放出健康而快樂的光芒。
涼山有著綠色環保的自然資源(綠色環保、天然有機、物產豐富、品種繁多),比如西昌本地特產苦蕎,含有豐富的 “蘆丁”和“硒”,是天然的抗氧化劑,具有良好的保健功能,鹽源的蘋果、會理的石榴、布拖的烏洋芋……均可以考慮開發成保健和運動食品。可以考慮在體育運動、保健和延年益壽的功能性食品、保健品、飲料研制開發方面進行充分的挖掘。
涼山應重點圍繞首府西昌,打造精品康養類少數民族體育旅游路線,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尤其是道路交通的修筑,打通涼山四通八達的旅游經絡。打造一批富有民族文化特色,積極開展民族體育活動,設施齊全服務高效的康養類少數民族體育旅游主題客棧,完善體制機制,構建組織機構,充分保障老年人能夠安全便捷的享受陽光宜居體驗式的少數民族體育旅游,讓來涼山度假休閑養老的“候鳥老人”能夠有別樣的人文經歷和快樂的生活體驗。
為了實現涼山州少數民族體育旅游業與康養產業的有機融合,涼山應加強與地方高校進行人才培養合作,根據產業融合發展的需求,鼓勵地方高校積極參與地方經濟發展工作,充分論證涼山少數民族地區康養類少數民族體育旅游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這類人才,既要掌握少數民族體育項目,又要掌握康養方面的知識技能,還要對本地區少數民族歷史、文化、民俗等方了如指掌,從而適應市場發展的要求。
健康養老業和少數民族體育旅游業的深度融合發展將為健康涼山健康中國提供有力支撐。涼山的少數民族體育項目亟待挖掘、搜集、整理和開發,而與康養產業的有機融合,將充分發揮涼山少數民族的文化自信和文化潛力,為涼山經濟的轉型升級添磚加瓦。“一帶一路”的推進,也會為涼山的民族文化提供更大的展示舞臺,這對涼山未來將自身打造為國際化具有少數民族特色的康養圣地是千載難逢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