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建筑材料工業設計研究院, 陜西 西安 710032)
前言:水泥凝結,是指硅酸鹽系水泥為干粉狀物,加適量的水并拌合后便形成可塑性的水泥漿體,水泥漿體在常溫下會逐漸變稠直到開始失去塑性,從失去塑形到水泥漿開始產生強度的過程。現代建筑工程中,水泥應用普遍,對其進行檢驗的關鍵指標之一是凝結時間,尤其是混凝土澆筑作業,水泥凝結時間對模具拆除、強度判斷至關重要,分析試驗室中水泥凝結時間檢驗的影響因素十分必要。
在試驗室條件下,水泥的凝結過程往往可以避免部分自然條件下因素的干擾,對其凝結時間的檢驗也因此主要受到試驗條件的影響,包括試驗溫度、試驗濕度和存放時間三個方面。一般而言,試驗溫度越高,水泥中水的蒸發速度越快,溫度對水泥凝結速度的影響是一道曲線,當溫度超過一定值時,水泥凝結速度會明顯加快,檢驗受到的影響也變大。濕度的影響與此類似,一般濕度越大,水泥凝結的速度越慢,當濕度達到一定值時,水泥凝結速度會越來越慢,但檢驗受到的影響相對較小。存放時間和檢驗精確性呈現反比關系,存放時間越長,檢驗的精確性越差。在水泥凝結時間檢驗中,一般要求保持常規室內條件作為標準。
試驗室條件,試驗設備對水泥凝結時間檢驗也具有較為突出的影響,這種影響體現在設備檢查的上下限、計量工具的精度、檢驗工具的精度、設備物理性質等等。如檢驗用的水泥凈漿攪拌機,如果設備制作時參數選取不當,導致攪拌過程頻繁出現葉片和設備的碰撞,會導致溫度升高,凈漿部分水分損耗,檢驗所獲凝結時間數據會較小。如果設備間隙大(超過2mm),部分水分會流入間隙中,造成水灰比失調,檢驗時間結果較真實數據也會較小,水泥凝結時間檢驗要求選取規范、精密設備,保證結果的正確性[1]。
誤差控制在各類試驗中受到廣泛關注,通常即便精密儀器試驗也需要人工控制過程、準備材料、分析結果,因此誤差幾乎是不可避免的。在此前的大部分數據試驗中,研究人員通過反復試驗的方式求取平均值,一定程度上能夠控制誤差,也有部分研究人員強調構建完善、規范化的試驗環境,從結果上看,也有助于誤差的控制,但完善、規范化試驗環境構建又存在資金和客觀條件方面的限制。就水泥凝結時間檢驗而言,前一類措施更具可行性[2]。
試驗分為三組,即試驗條件組、試驗設備組和誤差組,三組試驗均以對照的方式進行,每組對照試驗各進行若干次,求取試驗結果的平均值。核心觀察指標為水泥凝結時間檢驗結果的平均差,平均差越小,說明檢驗的結果越理想。參數方面,默認標準溫度為24攝氏度,濕度上,默認標準濕度為80%(空氣相對濕度),設備均采用沈陽精密儀器制造廠提供的精密試驗儀器,包括天平、攪拌設備等、稱重儀等。
第一組試驗為試驗條件組,共20次(20個樣本),即10次參照試驗和10次標準試驗,參照試驗在默認環境下進行,標準試驗對溫度、相對濕度進行調整,并在完成初步分析后,將水泥放置在常溫環境下,10天后進行凝結度二次分析,求取兩組平均凝結時間數值,了解差異。
第二組試驗為試驗設備組,共20次(20個樣本),即10次參照試驗和10次標準試驗,參照試驗在默認環境下進行,標準試驗對設備進行調整,更換精度更理想的設備,求取兩組平均凝結時間數值,了解差異。
第三組試驗為誤差組,共30次(30個樣本),即10次參照試驗和20次標準試驗,參照試驗在默認環境下進行,標準試驗對每個目標進行 2次檢驗,求取兩組平均凝結時間數值,了解差異。
試驗結果方面,三組試驗不盡相同,完成分析后所獲數據如表1所示。

表 1 試驗結果
從結果上看,三個組別中的參照試驗均差全部大于標準試驗的均差。試驗條件組方面,20次試驗中(各10次),水泥凝結時間檢驗參照試驗的均差達到0.21(±0.08)h,標準試驗均差為 0.14(±0.03)h;試驗設備組,20次試驗中(各10次),水泥凝結時間檢驗參照試驗的均差達到 0.23(±0.05)h,標準試驗均差為 0.16(±0.04)h;誤差組的差異較小,30次試驗中(參照:10;標準:20),水泥凝結時間檢驗參照試驗的均差達到0.27(±0.06)h,標準試驗均差為0.22(±0.06)h,誤差的控制依然存在難度。總體來看,試驗條件、試驗設備和誤差控制對水泥凝結時間檢驗結果的影響較為突出。
在試驗基礎上,可以發現試驗條件、試驗設備和誤差控制是影響水泥凝結時間檢驗的三個主要因素。以所獲數據來看,試驗條件組的方差差異最大,其次是試驗設備組,最后是誤差組。這表明,試驗條件對水泥凝結時間檢驗的影響最突出,可控性也最高,試驗設備的影響和可控性其次,誤差控制的難度較大,影響也最小。對三個因素進行權重系數排名,結果為:
試驗條件>試驗設備>誤差。
后續工作中,也應根據排名情況對水泥凝結時間檢驗進行針對性的改善,首先要求在檢驗過程中投入較多精力,營造標準化的試驗環境,使試驗過程中處于更加理想的狀態下,也可以提升人員對試驗的控制能力、降低誤差。其次是強調資金投入,買入精度條件較高、制作工藝精良、水平高超的設備,避免設備對水泥凝結時間檢驗結果的影響。如果時間條件允許,可以對樣本進行多次檢驗,求取平均值,降低誤差帶給檢驗結果的影響[3]。
試驗中,其他條件也對水泥的凝結時間產生了世紀影響,其中較為突出的包括樣品存放時間以及空氣流通條件。在水泥完成凝結后,應及時進行檢驗,避免放置時間過長造成檢驗結果失真的問題。此外,空氣的流通率越高,樣本的凝結時間越短,不過從結果上看,上述兩個因素的影響相對較小。
總結:通過分析試驗室中水泥凝結時間檢驗的影響因素,獲取了相關理論內容。水泥是一種建筑用料,其凝結時間受到多種因素影響,試驗室條件下,最主要的三個影響因素是試驗條件、設備以及誤差控制。在模擬試驗中,上述三個因素的影響得到證明。以權重系數進行排名,試驗條件的影響最為突出,其次為試驗設備、誤差控制。此外,試驗證明其他因素也會對檢驗產生影響,應進行控制。
[1]黃嵐,周光波,陳子祥.磷石膏作水泥緩凝劑使用研究[J].昆明冶金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7,33(01):13-15.
[2]崔雪.脫硫石膏對水泥性能的影響及其品質差異分析[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16(05):70-71.
[3]馬保國. 改性硼砂延緩硫鋁酸鹽水泥凝結時間的研究[A].中國化學外加劑及礦物外加劑研究與應用新進.2016年科隆杯優秀論文匯編[C].2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