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姆
把實現貧困人口基本醫療有保障作為健康扶貧的優先選項,著力抓好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
“國家大力實施脫貧攻堅,是我們貧困戶翻身的大好機遇。我們并不懶,也不會‘等靠要,就是一身病痛,想去掙錢也掙不了。”這是馬爾康市很多因病致貧貧困戶的心聲。因病致貧,不僅是貧困的主要原因,也成了不少貧困戶實現脫貧奔康的最大障礙。
怎樣更好地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讓群眾少生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針對一系列群眾關心的難點、熱點問題,馬爾康市委、市政府“把脈問診”,以滿足人民群眾健康需求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全面落實衛計惠民政策,完善貧困救助政策,筑牢健康扶貧保障防線,力阻“病根”斷“窮根”。
“小病拖成大病”是農民因病致貧的老問題。農民收入微薄,往往一場大病就會讓一個小康之家傾家蕩產。
去年8月,馬爾康市梭磨鄉古爾溝村貧困戶嚴泊“攤上了大事”——他用割豬草機在地里勞作時,一不小心割傷了手指,被送進了醫院。這對于本就貧困的家庭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20天后,嚴泊治愈出院。他一共報銷了5萬元,自己只花費286元。賬目很清晰:手術醫療費用共50286元,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報銷6839.26元,大病保險報銷8614.35元,大病商業補充保險報銷15747.17元,衛生扶貧救助基金18799.24元。“有健康扶貧補助金,看病負擔減輕了。健康扶貧政策就是好!”嚴泊的母親滿意地說。
在馬爾康市,有許多貧困戶和嚴泊一樣,得益于健康扶貧政策幫扶,不再因病致貧。
“我們通過加強貧困地區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建立了兜底醫療保障機制,建檔立卡貧困人員的個人參合費由市級財政全額解決(包括2014年、2015年、2016年已脫貧的貧困人口),參合率達100%。”馬爾康市衛計局黨組書記、局長傅紅英表示。
同時,馬爾康市政府出臺了《馬爾康市衛生扶貧救助基金實施細則》,實現貧困患者在市域內住院、依規轉診至市域外住院、慢性病門診維持治療醫療費用個人支付占比均控制在5%以內,對重特大疾病患者,進一步加大兜底救助力度并實行總額控制,確保其年度個人住院費用累計支出控制在當年貧困線以內;對符合省級醫藥愛心基金救助條件的建檔立卡貧困患者進行救助。2016年—2018年依托現有中央、省級專項項目資金,落實貧困人口醫療過程中“十免四補助”,將貧困人口優先納入多種專項免費醫療服務。
走進馬爾康鎮衛生院資料室,整齊的貧困人口健康檔案讓人眼前一亮,該衛生院已經全面建立并完善了全鎮137戶447個貧困戶健康檔案。記者在健康檔案里看到,上面詳細地記錄著每一位貧困戶的用藥、生活方式、主要健康問題等情況。
打好防止因病致貧、因病返貧這場攻堅戰,在馬爾康市整個脫貧攻堅戰里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全市通過精準識別共有1008戶貧困戶3764人,其中因病致貧貧困戶就有1579 人,患重大疾病93人,占全縣貧困戶的44%,把這部分群體的工作做好了,脫貧攻堅戰就會贏得一場漂亮的“翻身仗”。
“全市轄區共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23所。其中,阿壩州人民醫院與馬爾康市醫院組建成立——醫療聯合體,整合醫療衛生資源,積極穩妥推進集團建設發展,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推動分級診療政策落實,方便群眾更好就醫,不斷減輕群眾就醫負擔。”馬爾康市醫院負責人唐遠勤說道。
為了讓貧困戶看好病,2017年10月中旬,馬爾康市人民醫院完成省級評審專家組現場評審,2018年3月,市人民醫院被評為二級甲等醫院。同時,醫院與華西醫院、四川省骨科醫院簽訂了對口幫扶協議,成功實現與華西醫院、成都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的遠程會診、遠程教育;完善了城市醫師晉升職稱前服務基層的規定,建立了青年醫師下基層長效機制。不僅如此,今年7月,婦幼衛生與計劃生育中心完成省級評審專家組現場評審,二級乙等保健院順利推進,服務能力得到明顯提升。
“一人有病,全家返貧;住院十天、白干一年。”讓貧困戶少生病、不生病,這是斬斷窮根、激發貧困戶脫貧致富內生動力的關鍵所在。馬爾康市找準癥結的關鍵,由市人民醫院牽頭,各鄉鎮衛生院協助,采取流動巡回的方式,下沉到各鄉鎮開展健康體檢工作,目前市人民醫院已開展貧困人口健康體檢1500余人,鄉鎮衛生院免費健康體檢3764人次,使建檔立卡貧困戶健康體檢達到100%。
此外,馬爾康市開展了“一對一”“一對多”的醫療結對幫扶工作。
“當了20余年的村醫,村衛生室的變化我看在眼里,現在的醫療條件真的越來越好了。”馬爾康市松崗鎮哈飄村村醫王永華激動地告訴記者。
對照“鄉鄉有達標衛生院、村村有達標衛生室”標準,結合全市衛計需求,在達到省定標準的基礎上,馬爾康市委、市政府整合資金1123萬元,對13個鄉鎮衛生院、105個村衛生室對照標準進行了改擴建;對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設施設備進行了全面清理,根據需求投入資金522.664萬元購置設施設備,滿足患者的基本需求。同時,通過直接招聘、公開招聘、縣外調入等方式引進各類衛生人才105名,充實到基層醫療機構,鄉鎮衛生院醫務人員均達到8人以上,并且至少有1名執業(助理)醫師,持續加強基層衛生體系建設;重視中醫康復,啟動各級醫療機構康復,建設建立了以市人民醫院為中心的康復體已能滿足基本醫療衛生服務開展的需要,群眾因病致(返)貧得到徹底緩解。
傅紅英表示,健康扶貧是脫貧攻堅的重要方面,衛生計生系統作為全市人民健康的守門人,必須以更高的標準、更嚴的作風、更實的舉措強力推進。下一步,全市衛生計生系統將切實把健康扶貧職責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記在心中,齊心協力打好健康扶貧政策“組合拳”,保障健康扶貧目標圓滿實現。(作者單位:阿壩日報社)(責編:范吳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