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祝頤
近日,選修了中國科學院大學科幻文學與影視創作系列講座課的學生,都收到了一封由授課老師蘇湛發來的郵件。郵件由文言文寫就,言辭犀利。蘇湛給了22名學生零分,因為他們的期末文章被判定為抄襲。發郵件,就是要強調,“此分不可改”。9月13日,蘇湛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他語速頗快,說話風格和郵件風格一樣直白———抄襲就不該被原諒。(9月14日《科技日報》)
作為選修課老師,蘇湛因為學生抄襲判定22名學生零分,并強調“此分不可改”。在學術不端事件頻發的當下,蘇湛老師此舉捍衛了學術道德,教育了學生,無疑是值得肯定的。事實上,好多院校、老師對學生抄襲等學術不端行為的處理態度輕描淡寫,甚至是“上梁不正下梁歪”,老師帶頭學術不端。即使迫于輿論壓力,被動處理學術不端事件,也多把高高舉起的問責板子輕輕放下。
放眼望去,不僅是學生的文章不靠譜,大學教授抄襲的例子也不鮮見。就連工程院院士、大學校長這些重量級的人物也有人卷入了學術不端丑聞。
除了明目張膽地學術不端、論文抄襲以外,一些教授忙于社會事務、忙于創收,在校外上課、講學,忙得不亦樂乎。一些教師擔任多種社會職務,或者在外兼職。導致搞科研、進課堂的精力被大大擠占,剽竊科研成果,對學生實行放羊管理的大學教師不在少數。
而且,當前的高??蒲猩鷳B不健康,查處學術造假事件,一來底氣不足,二來擔心給學校帶來負面影響,所以打擊學術腐敗尚停留在剪矢醫傷的水平。
清華大學老校長梅貽琦說過,“大學之謂,非大樓也”。現在大學房子越蓋越豪華,但是教授越來越不像教授,學生越來越不像學生,大學精神不斷淪落,大學校園彌漫的學術不端氛圍,令人憂慮。高校、科研機構擔負著傳承文化、弘揚正義的職責。如果為人師表者學術道德失守,不僅有辱學術尊嚴,還會誤導學生、搞壞學術風氣。韓愈說,“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除了教給學生學問外,更有義務教給他們做人的道理、做學問的道德。如果教師自身學術不端,即使道貌岸然給學生講學術道德,學生也聽不進去。
現在,蘇湛老師自曝家丑,堅持給抄襲學生判定零分,讓人看到學術生態的一絲亮光。筆者期待,蘇湛老師此舉能產生示范效應,更多高校與師生行動起來,讓“抄襲者皆黜落”成為高校常態,完善學術道德監督約束機制,守住學術道德底線,留住大學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