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克鋒
爺爺把孫子送到學校門口,孫子有禮貌地謝謝爺爺,讓爺爺回家。可等爺爺走遠了,孫子從學校大門鉆出來,溜之大吉。放學之前5分鐘,孫子背著書包,悄悄鉆進學校大門,待鈴聲一響,第一個跑出來奔向爺爺……電影里的戲劇性鏡頭,竟然與家住遼寧省大連市的劉旗和韓翠平夫婦撞個滿懷。剛上小學的兒子劉豐寧不服管教,常常與他們對著干,這可讓同為企業高管的劉旗夫婦傷透了腦筋。
18歲那年,劉旗的母親遭遇車禍去世,他父親工作跌入低谷,索性在家待崗,一待就是數年。劉旗結婚后,把父親接到了身邊。哪知父親平日總是愁容滿面,不是抱怨諸事,就是嫌孫子不聽話。后來,劉旗的父親又找了個火爆脾氣的老伴兒,兩人更是三天兩頭吵架。
有一次,劉旗訓斥兒子不懂事,父親則在旁邊躥火:“這孩子就欠揍!”頓時,劉旗怒上心頭,一把拽過兒子夾在腋下,“啪啪啪”地狠揍了一頓。
事后,劉旗雖然心疼不已,但一旦開“打”,就剎不住車,他漸漸常為一些事情對兒子大打出手。有段時間,劉豐寧學會了玩電腦游戲,成績直線下滑,為此,劉旗沒少打兒子。可是,打有什么用?每當劉旗的巴掌落在劉豐寧身上,劉豐寧都會大聲喊叫:“我不服!”
每每此時,韓翠平就會與劉旗發生激烈的爭吵:“對孩子動手算什么能耐?兒子不聽話和家庭氛圍有關,我們必須和老人們分開生活!”2011年,夫婦倆商量后,決定為兩位老人租一套房子,讓他們單住。為了表明嚴加管教的決心,他們還把兒子送進了私立小學。
2013年暑假,韓翠平做了一個大膽的嘗試,讓兒子獨自參加夏令營。劉豐寧不愿意去。韓翠平覺得,這與他成績下滑和家人對他的嚴厲批評導致他不自信有關。韓翠平耐心地說服兒子,還拜托劉豐寧為媽媽“探秘”,把她不明白的18個小問題一一列出來:“百草園里到底種了什么?墨池的水究竟是不是黑的……”
看到媽媽也有這么多問題,劉豐寧的態度有所緩和,最終答應幫媽媽解惑答疑。韓翠平雖然不同去,但她耐心陪著兒子收集了景點資料,以講故事的方式提前預習。幾天后,劉豐寧和十幾個小朋友游走杭州、紹興、上海等城市,并進行友誼賽,玩得樂不可支。同時,他還把媽媽列出的所有問題都找到了答案。
出發前,劉豐寧還有點兒緊張,回來后腰板卻挺得很直,說愛上了夏令營。他信心滿滿地跟爸媽分享見聞、趣事,聽得韓翠平頻頻點頭,劉旗也投去贊許的目光。
兒子的改變,給劉旗夫婦帶來莫大信心。韓翠平發現,孩子和大人一樣,只有快樂起來,才變得懂事。然而,丈夫劉旗似乎還沒從“打是親罵是愛”的誤區中走出來。有一次,劉豐寧吵著想和同學一起“遠足”。劉旗拒絕,劉豐寧卻叫嚷不休,沖動下劉旗再一次舉起了手。但是,后來看到兒子委屈的眼神,劉旗后悔不迭。
恰巧,“朋友圈”有人分享3D畫展的鏈接,劉旗點開后立即買票觀展,說要補償兒子。觀展那天,一家人找到最佳拍攝點,變換造型拍個不停。爸爸喂怪獸,媽媽騎白馬,兒子和“李小龍”對決……一家人玩得不亦樂乎。回去的路上,兒子意猶未盡,興奮地說:“媽媽,我好想唱歌。”韓翠平笑了:“那就唱吧。”兒子稚嫩的歌聲在車子的飛奔中歡快響起,劉旗的眼眶里泛著淚光。這樣的家庭氛圍,才是他想要的。
2014年7月,劉旗夫婦和兒子一起報了北京夏令營,以共同磨煉不急不躁的秉性。劉旗發現,兒子在一切“靜”的挑戰中表現突出,但在需要活力和爆發力的動作挑戰中明顯缺乏勇氣。尤其舞蹈關,他四肢與節奏不和諧,笨拙乏力。經過認真觀察,劉旗發現,劉豐寧經常自愿收拾垃圾,于是向教練推薦兒子做勞動部長。教練答應后,翌日清晨,別人還在夢鄉時,劉豐寧就拿起掃帚打掃起來。劉旗沒有打擾兒子,而是默默地拿起簸箕和笤帚,配合著兒子把落葉清理干凈。
因樂于奉獻,劉豐寧贏得了好人緣。在一位伙伴的指導下,他的動作和音樂節奏協調起來,也終于勇敢地闖過了舞蹈關。
后來,在一次“吞火”訓練中,韓翠平表示害怕,遲遲不愿嘗試。看到恐懼退縮的媽媽,劉豐寧安慰她不要害怕,還請求陪她一起接受挑戰,并為她做示范。只見劉豐寧快速將火吞入口中,然后猛然閉嘴,并未燙傷。在兒子的一再鼓勵下,韓翠平終于答應嘗試。她閉上眼睛,一口吞下火,劉豐寧高興地跳起來為媽媽鼓掌。訓練結束后,劉豐寧還申請保留了那根火棒,說要留著作紀念。
兒子的改變讓劉旗深刻反思:“過去我一直認為打罵是最有效的教育方式,現在看來,只有和兒子成為朋友才能實現心跳的‘同頻,最終和解。”
2015年2月,劉旗一家三口又參加了江蘇南京特訓營。情景劇表演環節,劉旗演兒子,劉豐寧演爸爸。劉旗像孩子一樣哭鬧不止,邊哭邊蹬著兩條腿:“不去,不去,就是不去!”劉豐寧兩眼一瞪,雙手掐腰,厲聲訓斥:“為什么不去?不聽話,就打你!”父子倆逼真的表演逗得觀眾哄堂大笑。那天,劉豐寧完全釋放出了平日積累的負面情緒,看到兒子把“暴躁的父親”演繹得栩栩如生,韓翠平強忍著涌上來的淚水為他鼓掌。
那段日子,每天晚上休息前,劉豐寧總把一天的感悟用最精準的語言概括出來。比如,在乘坐觀光電梯欣賞南京風光時,劉豐寧有感而發:“人生也像坐電梯,敢于向上,才能看到與眾不同的風景。”總結課上,劉豐寧幫爸媽總結了“四給”教育準則:“一是給孩子任務,培養責任感;二是給孩子反饋,表揚好的地方,糾正不好的地方,不要動輒批評;三是給孩子關注,讓孩子知道被關注了;四是給孩子發展空間,不能總說‘不許。”
劉旗夫婦震驚了,兒子的成長速度居然這么快,他們不得不開始思考,如何才能跟得上孩子的成長。特訓營結束的那天,劉旗向妻子和兒子鄭重保證:“要事第一,我要盡快寫完游學日記。”韓翠平接過丈夫的話:“‘聽人勸是我最大的收獲。小時候,我經常和媽媽作對,根本不理解媽媽的苦心。這種叛逆太傻了,以后可不能繼續傻下去。”劉旗和妻子一唱一和,提前給兒子“打預防針”。正值叛逆期的劉豐寧聽著爸媽的對話,若有所思。
那之后,劉豐寧和爸媽溝通也越來越順暢。2016年新學年開學不久,他的學習狀態和成績就發生了驚人的變化。每天放學回家,劉豐寧主動寫作業,效率很高。不僅如此,他還建議爸媽整理書柜時,把同類書籍放在一起,同類同作者的圖書放一起,這樣就不會在找書上浪費時間。這樣的改變,讓劉旗夫婦驚喜不已。
2018年春,學校布置感恩活動。劉旗下班一到家,劉豐寧就拽著爸爸說:“爸爸,你坐到沙發上。”劉旗很納悶:“干什么?”劉豐寧一臉羞澀地端出一盆溫水。爸爸立刻明白了,兒子要盡孝心,給爸爸洗腳。劉豐寧搓腳的動作很溫柔、細致。
劉旗看著兒子嘴巴上冒出的一層絨毛,似乎看到了未來的那個男子漢。他忽然兩眼濕潤,動情地說:“你給爸爸洗腳,爸爸感到了你的愛。”說完,父子倆緊緊擁抱在一起。
(題圖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