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峰
“我們正站在變革的邊緣,而這次變革將和人類的出現一般意義重大。”
對于正在席卷全球的智能化浪潮,著名數學家弗諾·文奇的這句名言,無疑提供了最生動的注解。
智能化——這道“和人類的出現一般意義重大”的文明之光,指引了全球經濟未來發展的方向,也照亮了明天更加美好生活的模樣。
今年,這道堪與驕陽爭輝的光芒,在山城重慶赫然閃耀——首屆中國國際智能產業博覽會(以下簡稱“智博會”)將在重慶隆重舉辦……
上篇·盛會之“智”
本屆智博會的主題是“智能化:為經濟賦能、為生活添彩”。
盛會期間,全球互聯網業界的風云人物將云集山城——美國高通公司全球總裁克里斯蒂安諾·阿蒙、思科全球副總裁約瑟夫·布雷德利、甲骨文公司全球副總裁尼爾·門德爾松、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馬云、騰訊控股有限公司董事會主席CEO馬化騰……看一下準備出席的嘉賓名單,想必你就能體會到這次盛會的分量。
這樣一場舉世矚目的盛會,為何選擇在重慶召開?
對重慶而言,這場盛會又意味著什么?
圓夢:全團建議和“閃電”批復
2018年2月,一個特殊的視察團,接連造訪了重慶本土一些頗具特色的大數據企業。
說視察團“特殊”,是因為它背負著一項特殊使命:受全國人大常委會委托,市人大常委會組織了一部分在渝人大代表,圍繞全市改革發展和大數據應用與發展相關情況,對具有代表性的本土互聯網大數據應用企業進行集中視察。
這次視察的結果,將成為重慶代表團在即將召開的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提出全團建議的重要參考。
盼達汽車租賃有限公司、中科云叢公司、豬八戒網絡有限公司……造訪了一批本土大數據典型企業后,代表們心里有了譜。
一個月后,北京,全國兩會隆重召開。
會上,重慶代表團提出了全團建議:《關于支持重慶建設全國大數據智能化發展和應用示范基地的建議》。
3月3日,在重慶代表團全體會議上,全國人大代表、市長唐良智就建議作了說明。
其間,唐良智介紹,建議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中科協、中科院等國家部委和單位與重慶市政府共同舉辦中國國際智能產業博覽會,請商務部、文化部加快智博會審批流程和溝通協調工作。
舉辦智博會——重慶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的一大宏愿,就此展現在公眾面前。
令人驚喜的是,全團建議提出僅兩個多月,黨中央、國務院就正式批復,同意重慶舉辦首屆智博會。
喜訊傳來,在渝人大代表無不歡欣鼓舞。
“這說明黨中央、國務院對重慶發展的高度重視,國家各個部委、單位對重慶發展的傾力支持?!比珖舜蟠怼s昌區委書記曹清堯說。
“速度快,效率高!”全國人大代表、重慶豬八戒網絡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朱明躍這樣形容。
…………
作為一座西部內陸城市,竟能爭取到如此“高大上”的展會舉辦權——重慶,為什么“能”?
溯源:繁花何以落巴山?
舉辦智博會的愿望,源自重慶對自身發展定位的戰略考量。
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重慶時指出,重慶是西部大開發的重要戰略支點,處在“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的聯結點上,要求重慶建設內陸開放高地、成為山清水秀美麗之地。
2018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重慶代表團審議時,又要求重慶“加快建設內陸開放高地、山清水秀美麗之地,努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
總書記的諄諄囑托,為重慶改革發展照亮了前進道路、提供了根本遵循。
黨的十九大以來,在立足“兩點”,建設“兩地”,努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的過程中,重慶對自身優勢與短板進行了審視,沿著總書記指引的方向,提出并啟動了堅決打好“三大攻堅戰”和大力實施“八項行動計劃”的戰略行動。
其間,“以大數據智能化為引領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行動計劃”,就居于“八項行動計劃”之列。
在這樣的戰略布局下,重慶,也漸漸積累起擁抱智能化浪潮的基礎和優勢。
2018年6月26日上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了2018中國國際智能產業博覽會新聞發布會。
在50多家中外媒體、70余名記者面前,重慶市人民政府市長、2018中國國際智能產業博覽會組委會主任唐良智,科學技術部黨組成員周長奎,工業和信息化部總經濟師王新哲,中國科學院秘書長鄧麥村,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何華武,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書記處書記宋軍,重慶市人民政府副市長李殿勛一起亮相。
會上,有記者提問,重慶實施以大數據智能化為引領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行動計劃的基礎條件怎么樣?
對此,唐良智將重慶在大數據智能化發展方面的基礎和優勢概括為“三個支撐”——
一是產業支撐。重慶現有智能產業企業3000多家,去年電子信息產業規模達到5400多億元。
二是平臺支撐。擁有兩江數字經濟產業園、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互聯網與工業融合創新試點省市等重要平臺。
三是設施支撐。重慶已建成國家互聯網骨干直聯點,正著力打造5G規模化商用試點城市。
明確了“大數據智能化”的發展戰略導向,又有“三個支撐”可為依托——重慶舉辦首屆智博會,已然在情理之中。
愿景:產業高地+人才洼地
6月26日的新聞發布會,圍繞智博會還釋放出一系列利好消息。
這些利好消息可以概括為“一軟一硬”。
先說“硬”——即進一步做大做精做細智能產業,夯實重慶智能化發展硬件。
比如,關于智博會的意義,科學技術部黨組成員周長奎這樣支招:目前各地區正積極圍繞人工智能產業鏈、創新鏈,集聚高端要素、高端企業、高端人才,著力培育人工智能產業集群和創新高地。此次重慶牽頭舉辦智博會,正是加速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重要舉措,將在西部地區起到示范引領作用。
再比如,就重慶下一步如何做好智能化發展,工業和信息化部總經濟師王新哲就提出了一個“誘人”目標:工信部將積極支持重慶發揮自身優勢,務實推動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在重慶培育全國領先的人工智能技術創新高地和產業應用發展基地。
再說“軟”——即廣納智能產業賢才,以凝聚人才“第一資源”激活重慶智能化發展強大動力。
就在智博會新聞發布會召開5天前,中國工程院與重慶市政府簽訂合作協議,共建中國工程科技發展戰略重慶研究院。
“在人才培養方面,中國工程科技發展戰略重慶研究院將聚焦智能化領域,在智能城市、智能交通、智能電網和智能制造等領域,帶領創新團隊進行戰略研究、重大重點工程建造,幫助重慶發掘培養人才,為其創新發展提供人才支撐?!敝袊こ淘焊痹洪L何華武說。
無獨有偶,今年4月,中國科學院也與重慶市政府簽署合作協議,共同建設中科院大學重慶學院。
據中國科學院秘書長鄧麥村介紹,以智博會為契機,中國科學院還將和重慶展開三個方面的合作——
一是幫助重慶市科研院所、大專院校一同申請國家重大科技工程或重大科研項目,將主要聚焦重慶經濟社會發展重大科技問題和需求。
二是進一步加強院士合作,推動協同創新,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建設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體系,鼓勵全國各地研究機構到重慶去,通過多種形式支持重慶發展,與重慶開展全方位、多途徑合作。
三是繼續支持中國科學院大學重慶學院建設。
以智博會為契機,重慶助推大數據智能化發展的軟硬件基礎將得到進一步提升,全市未來改革發展也將更具“智慧”。
下篇·發展之“智”
憑借智能駕駛技術一路暢行到北京的“重慶造”無人駕駛汽車;通過大數據面部識別技術,在茫茫人海之中比對并抓獲通緝犯的“天眼”;通過大數據平臺和定向推送,對市政問題進行及時分理、解決和測評的“智能城管”……不管你有沒有察覺,在智博會舉辦前后,智能化浪潮已經席卷了你所生活的城市。
在智博會舉辦前,一系列潛移默化卻又波瀾壯闊的智能化浪潮,已經在山城激蕩奔涌。
在智博會勝利舉辦之后,一場以大數據智能化為引領的更加深刻的變革,也將在進一步提升重慶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同時,不斷改變你和我的生活。
產業“智”變——“提舊立新”助推產業體系穩健升級
北碚區嘉德大道9號,聳立著一片白墻藍頂的標準化廠房。
力帆汽車三工廠就坐落于此。
僅僅從外觀上,很難看出這座工廠的“奧妙”。
而當你走進生產車間,一個迥異于傳統汽車生產場景的“科幻世界”就會擠進視線——諾大的焊接車間里,幾乎見不到一個工人。齊整排列的焊接機器人揮動著機械臂,在汽車轎廂兩側噴射出天藍色的火焰,將車身各個構件嚴絲合縫地焊接在一起。
據悉,在這個實現了焊接及搬運全自動化的智能化車間里,一臺機器人就能頂3名工人,人員節省76.4%,產品合格率從80%提高至90%。
不僅僅是力帆——從北京現代重慶工廠到京東方,從重慶紅江船用柴油機核心部件制造數字化車間到重慶金康新能源SUV總裝數字化車間……這樣的智能工廠,正在重慶競相涌現。
黨的十九大以來,作為老工業基地的重慶,堅持以大數據智能化為引領,從兩條戰線積極推動自身產業體系轉型升級——
一是“轉中出新”——即以人工智能等技術為依托,對汽車、摩托車、機械儀表等傳統制造業進行數字化、智能化改造,挖掘產業拓展潛力。
二是“無中生有”——即培育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產業轉型的生力軍。
以今年上半年為例。作為大數據智能化“生力軍”的全市戰略性新興制造業,其增加值增長了18.3%,集成電路、工業機器人、智能手機、新能源汽車產量分別增長7.5%、7.1%、83.4%和531.8%。同時,200余家企業啟動了智能化改造。
服務“智”變——“指尖上的公共服務”讓“最后一公里”更加暢通
以前,到稅務部門咨詢涉稅問題,常常讓企業主感到“頭疼”——不同的咨詢內容需要找不同的業務科室來解答;如果“一人多問”,就得在各個科室之間來回跑;碰到相關科室負責人不在,就得等……
如今,到江北區稅務部門咨詢涉稅問題,這些“堵點”都消失了。
在“智能江北”建設啟動后,江北區稅務部門推出了稅務微信智能客服系統。這個系統依托全方面涉稅信息知識庫,又憑借大數據、智能交互機器人等智能技術,對納稅人咨詢的問題實現即時解答、權威恢復,打造出一個全方位、立體化、多模態的綜合智能稅務服務平臺。
運行僅194天,重慶江北稅務微信智能客服系統就交出了一份高分“成績單”:工作日日均咨詢納稅人103人次,咨詢問題212個;節假日日均咨詢納稅人38人次,咨詢問題83個,涉及稅法宣傳、納稅咨詢、辦稅流程等多個類別。
而“智能江北”的雄心,并不僅此而已。
根據規劃,到2020年,全區政務業務將全面開展大數據智能化方面的技術應用,基本建成社會公用事業和公共服務各領域信息化服務體系,實現政務服務民生和服務市場經濟的標準化、精準化、便捷化、智能化。
縱觀全市,這樣的“雄心”比比皆是——不管是實現了即時問題上傳和受理的“智能城管”,還是憑借智能感知系統對市政管網即時排堵的“機器人疏浚工”,亦或是對群眾訴求進行即時分類、受理和辦理過程全追溯的“智能社區”……依托大數據、云計算等新興技術,一道道優化公共服務和政務辦理的“智能”之橋,正在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不斷延伸,在持續降低群眾辦事成本、持續提高辦事效率的同時,不斷拉近黨和政府與人民群眾的距離。
建設“智”變——“智慧工程”讓城市硬件基礎更堅實
2018年6月,城開高速施工現場的一處隧道內,出現了一名披掛“全金屬外殼”的“修路工”。
和其他工人不同,這位“修路工”只有一個全金屬軀干和一條安裝液壓萬向節的機械臂。
沒錯,它是一臺專門進行隧道掌子面作業的智能長臂機械。
有它助陣,工人們不必再冒著危險爬上隧道內壁進行作業,且工作效率也得到極大提升。
同一時間,位于兩江新區長江岸邊的果園港,也傳出了一個有“智慧”的喜訊。
據悉,重慶港務物流集團已經啟動對智能港口的打造,目前正在推進對果園港集裝箱碼頭和堆場的智能化改造,計劃到2019年在果園港建成長江上游首個自動化碼頭,實現相關操作的遠程化、自動化、無人化。
…………
像這樣的消息,如今在重慶已不算新鮮。
智能化浪潮,正在向這座城市基礎建設的“新疆域”拓展。
在將智能化技術引入城市基礎硬件建設的同時,重慶也很注重提升基礎建設“軟件”的智能化水平。
2017年底,重慶市科委與比利時魯汶大學(KU Leuven)簽署協議,將圍繞共建智能化高端研發平臺展開多項合作。
作為在“重慶市引進國內外知名高校、院所、企業開展技術創新合作專項行動”中首個與重慶開展全面創新合作的世界頂級高校,魯汶大學此次送給重慶的“見面禮”,就是“魯汶-重慶智慧與可持續基礎設施國際中心”建設項目。
據市科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該中心由魯汶大學智慧與可持續基礎設施及建筑工業零浪費研究所、魯汶大學工程技術學院和我市共建,將瞄準當前和未來我市基礎設施領域的技術需求及挑戰,依托魯汶大學在智慧與可持續基礎設施領域的全球領先技術與產業化優勢開展聯合攻關。
隨著這樣的“紅線”越牽越密,重慶在推進智慧城市建設的過程中,將逐步具備解決城市建設管理、城市規劃管理、市政管理等方面的關鍵技術難題的能力。
如此“軟硬兼施”之下,重慶推動基礎設施智能化建設的能力,就這樣逐漸豐滿。
民生“智”變——線上“智慧+”服務惠及線下千萬家
2018年7月,6歲的李小浩喜遷新居。
這個位于沙坪壩區西永微電園的新家,最吸引小男孩注意的,就是那臺嶄新的電視。
輕點遙控器,鍵入“主頁面”,電視機熒幕上就會浮出一行巨大的英文:“smart home(智慧之家)”。
主頁面上,云集了“優酷”“愛奇藝”“騰訊”等大型網絡視頻平臺——小男孩輕點遙控器,就能進入想要的網站,依托“電視云”檢索感興趣的動畫片。
面對如此海量的資源,如果父母不阻止,小男孩可以窩在沙發里看上一整天。
“智能電視”能做的,并不僅僅是提供巨量的觀看資源。
2018年6月1日,重慶廣電集團和騰訊締結合作框架協議,攜手共同推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與廣電網絡產品服務的深度融合,加快政務、市政、交通、旅游、能源、農業、教育、健康、衛生等智慧生活、行業、城市的應用建設。
“這次合作,是騰訊公司首次與有線電視行業牽手,致力推動廣電行業實現從‘互聯網+向‘智能+的轉型,共同參與和服務重慶市以大數據智能化為引領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行動計劃——我們將充分利用物聯網、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打造內容制播、城市服務、支付繳費等云服務平臺,給公眾帶來新聞資訊、原創節目?!睆V電集團黨委書記、總裁,重慶有線董事長牟豐京說。
和“智能電視”一樣,在重慶全力推動大數據智能化發展的過程中,隨著一大批與普通人生活息息相關的“黑科技”投入應用,一些曾經只存在于科幻電影里的情節,正在不斷地進入尋常人家的生活。
對此,曾有人這樣規劃過“重慶智慧生活24小時”——
上午,出門上班前,按下“智能家居”控制鍵,家里的防盜防火系統自動開啟。
下樓,通過租車APP召喚共享汽車,接自己上班。
中午,利用外賣APP根據自己喜好推送的信息點餐,或者到無人便利店“刷臉”買一份午飯。
下班,通過租車APP召喚共享汽車,到商圈和朋友聚會。
傍晚,和朋友們吃一頓火鍋或者江湖菜——當然,飯費可以繼續“刷臉”。
其間,還可以通過遠程監控APP,看看自己的孩子有沒有認真做作業。
夜里,還沒玩盡興,于是拉上朋友到電影院看大片——不知道近期有哪些電影上映?在線電影院APP就能看到最新影訊,還可以選號、買零食。
深夜,看完電影回到家。一進門,“智能家居”就會為你點亮溫暖的燈。
…………
沒錯,在已經到來的現在和并不遙遠的將來,在以大數據智能化為引領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行動計劃從藍圖變成現實的過程中,這樣的“智慧生活”,正在向我們飛奔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