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力”是什么?
組織力是一個管理學概念。
管理學大師詹姆斯·穆尼曾這樣定義,組織是特定人群為了共同目標而聯合起來、一起努力實現目標的形式——而組織力,就是實現共同目標的能力。
作為一種政治組織,政黨的組織力決定了政黨的生命力和戰斗力。正如美國學者福格森在《組織與國民權力》一書中所定義的那樣:“一切政治力量,皆依賴與出自組織。”
作為政黨執政最前端,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力的強弱,也成為決定政黨組織力強弱最重要的參數。
“組織力”如何構成?
黨的“組織力”現狀如何?
宏觀上結構不斷優化:
黨員總量實現穩中有升,全國黨員總數為8956.4萬名,比上年凈增11.7萬名。在少數民族、生產工作一線、大專以上學歷、專業技術人員、非公有制企業、社會組織中發展黨員比例有新的提高,35歲及以下黨員是新發展黨員的主體,黨員隊伍的分布和結構不斷優化。
黨的組織生活更加嚴格規范,黨員管理基本制度進一步落實,黨員培訓力度加大,黨內監督執紀日趨嚴格。
廣大黨員政治覺悟得到提高,黨性鍛煉進一步增強,在本職崗位上盡責擔當、攻堅克難,在脫貧攻堅、抗災救災、重點工程建設等重大任務中沖鋒在前、忘我奉獻,充分展示新時代共產黨員先鋒形象。
微觀上建設成效顯著:
黨的基層組織總數為457.2萬個,比上年增加5.3萬個。非公有制企業、社會組織等領域黨組織組建力度進一步加大,黨的組織和工作覆蓋進一步擴大。
緊緊圍繞抓黨建促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選好配強基層黨組織書記,大力度培訓農村黨員,狠抓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整頓工作,基層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不斷增強。
普遍加大經費投入力度,強化活動場所建設,切實提高基層干部報酬待遇,基層基礎保障顯著加強。
基層組織力建設尚存哪些“短板”?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進入了新時代。對于各級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力,新時代也催生出新挑戰、涌現出新需求、提出了新要求。
面對新挑戰、新需求、新要求,一些基層黨組織在提升組織力方面還存在不少“短板”。
問題一:黨委履行職責“虛化”
少數基層黨委(黨組)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不強,在落實上級決策部署上存在不堅決或不到位的現象,核心作用發揮不足。履行黨建主體責任說得多、干得少,安排部署多、狠抓落實少,工作方式只會年初開會、年中發文、年末考核“三板斧”,壓力傳遞存在層層遞減現象,一些工作要求停留在鄉鎮(街道)一級,沒有真正落實到黨支部。
問題二:黨支部作用發揮“弱化”
有的農村黨支部“一年開不了幾次會,一開會不是舉拳頭就是收黨費”,凝聚力戰斗力無從談起。有的基層黨組織做工作對“上”負責多,對“下”負責少,對基層干部的工作生活關心不夠、給群眾辦實事不多,群眾對黨組織的認可度和滿意度有待提高。有的黨員思想保守,觀念陳舊,跟不上時代發展步伐,帶頭致富、帶動致富的能力不強,在群眾中威信不高。
問題三:政治功能“淡化”
部分基層黨組織負責人尤其是企業、機關、學校和非公黨組織負責人擺不正位置,存在“不干不夠意思,多少干點意思意思”的錯誤思想,存在“不占用黨員太多時間和精力,不給中心工作添亂”的錯誤思想,對于抓黨建促進中心工作認識上含糊不清,措施上缺乏創新,效果上成績平平。有的黨組織很少在黨內生活中組織黨員匯報思想,組織監督和批評,自我批評不夠,黨內政治生活空洞化。部分黨員滿足于“獨善其身”,先鋒模范作用發揮不足。
問題四:隊伍建設“軟化”
有的黨組織班子成員團結不夠,協調不足,“你敲你的鑼,我吹我的號,整體不成調”。有的農村黨支部黨員隊伍“青黃不接”,老的由于身體原因出不了門,年輕的常年在外打工回不了家。有的黨員在黨不言黨,利益來了搶著顯示黨員身份、講條件、要待遇,組織需要時“躲貓貓、玩失蹤”。有的黨員組織上入了黨,思想上未真正入黨,“黨員不黨員,就差幾塊錢(交黨費)”。有的黨員自我要求不高, 黨員意識淡薄,責任感、使命感不強,把自己等同于一般群眾,自由主義、好人主義、山頭主義等不同程度存在。黨務工作者尤其是社區干部晉升空間狹窄,工作積極性調動難。
問題五:制度落實“形式化”
有的黨組織負責人民主意識不強,不能嚴格執行民主集中制,要么獨斷專行、搞“一言堂”,一個人說了算;要么議而不決,決而不行,一群人誰說了也不算,沒有形成凝聚力。部分基層黨組織“三會一課”執行不到位,特別是黨小組會議不能按時召開。部分黨組織黨員教育管理監督形式“濤聲依舊”,教育上宣讀式、灌輸式教育多,引導式、啟發式教育少,缺乏針對性;管理上講從嚴管理多、講關心激勵少,不夠人性化;監督上監督工作學習多、監督日常生活少,沒有形成全天候。有的單位、機關、學校沒有專門設置黨務工作部門,黨務干部培訓制度落實難,接受高層次培訓機會少,整體素質偏低。
問題六:工作基礎“薄弱化”
突出表現為一些基層黨組織硬件不硬、軟件偏軟,投入不足。
問題七:黨建創新“碎片化”
黨建工作創新浮在表面,零碎而不系統,只抓“點”的選樹,在“線”的延伸和“面”的拓展上做得不夠。有的只侍弄“盆景”、不培育“森林”,整體效應發揮不足。有的只注重形式、不注重效果,只講理念創新、實踐載體沒有配套,口號喊得響、工作無實效。有的片面追求標新立異,提法過時、不準確,甚至還有明顯錯誤。有的只搞體內循環、自娛自樂,群眾認可度不高、參與率不高,工作覆蓋面和影響力不大。
問題八:問責機制“缺失化”
黨建責任落實和問責機制不完善。部分黨委(黨組)抓黨建的主體責任履行不夠,抓黨建成了個別部門的事情。黨建考核結果運用和問責力度不夠,對基層黨組織不作為、慢作為的問責機制不健全。近年來,因為環保、信訪、安全工作被問責的干部不少,但幾乎沒有因為不抓黨建而被問責的干部,致使基層干部對抓黨建認識不夠、重視不足,基層黨建抓得不夠深入、不夠扎實。
新時代如何提升組織力?
推動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基層黨組織書記進行集中輪訓,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切實提高政治覺悟和履職能力。開展多形式、分層次、全覆蓋的培訓,教育引導廣大黨員自覺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
以深度貧困地區為重點,深入推進抓黨建促脫貧攻堅。下大力氣選好配強貧困村黨組織書記,對不勝任、不合格、不盡職的堅決予以撤換。加強日常管理、跟蹤指導和保障支持,促使第一書記把主要精力投入到一線工作中。引導廣大黨員在脫貧攻堅中發揮先鋒模范作用。重視發現和樹立脫貧攻堅一線先進典型。持續整頓貧困村軟弱渙散黨組織。
大力推動抓黨建促鄉村振興。認真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推動鄉村移風易俗,改進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質量。開展掃黑除惡專項行動,鏟除黑惡勢力滋生土壤。加強對群眾的教育引導,注重補齊群眾“精神短板”,堅決抵御封建迷信。發展壯大薄弱村空殼村集體經濟,增強村級造血功能。
統籌推進各領域基層黨建工作。整體推進城市基層黨建,加強國有企業黨建,為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提供堅強保證。認真落實部門黨組領導責任,提升機關黨建工作質量和水平。落實高校黨建工作重點任務,加強公立醫院黨的建設,提高非公有制企業和社會組織“兩個覆蓋”質量。
提升基層黨支部組織力。聚焦基本組織、基本隊伍、基本活動、基本制度、基本保障,加強支部自身建設。堅持和完善支部主題黨日制度,著力提升質量,活躍組織生活。給支部交任務、壓擔子,在攻堅克難、發揮作用的過程中讓支部成長起來、強起來。堅持抓兩頭帶中間,使每一個支部有變化、有進步。
建設政治合格、執行紀律合格、品德合格、發揮作用合格的新時代黨員隊伍。堅持把政治標準放在首位,強化基層黨委和縣級黨委組織部門領導把關作用,確保新黨員質量。注重從產業工人、青年農民、高知識群體中和在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社會組織中發展黨員,優化黨員隊伍結構。改革黨員隊伍宏觀管理,完善考核評價,增強黨員教育管理針對性、有效性。穩妥有序開展不合格黨員組織處置工作。
持續用力夯實基層基礎保障。著眼于解決有人管事、有錢辦事、有場所議事、有制度理事等問題,推動人往基層走、錢往基層投、政策往基層傾斜。注重運用信息技術推動基層黨建創新發展,積極推動基層黨建傳統優勢和信息技術深度融合。認真落實基層黨建工作責任制,深入開展基層黨建述職評議考核工作,層層壓實責任,推動全面從嚴治黨落到基層。
(綜合摘編自《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媒體相關報道,參考文章:《黨員隊伍活力持續增強 基層黨組織組織力全面提升》,作者黨建平;《影響基層黨組織組織力提升的八個問題及解決措施》,作者 任建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