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小倩
提起社區黨組織書記,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你腦海里可能會浮現出這么一幅畫面:一群面目和善的大姐大媽,拿著小本子,穿梭在街頭巷尾,處理老百姓的家長里短,為大家排憂解難。
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社區黨組織書記的形象和他們所肩負的使命,也正在發生巨大轉變。
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社區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群眾反映訴求、協調利益關系的重要平臺,更是彰顯黨的組織力的終端和前沿。
而基層黨組織書記,正是開展好這些工作、挖掘和激發組織力的“領頭雁”。
如何讓“領頭雁”振翅高飛?
通過長期調研,針對轄區內不少基層黨組織干部呈現年輕化、異地化、管理松散化的問題,江北區委組織部緊盯基層黨組織書記如何選任、如何培養、如何管理三大環節,出臺了《進一步加強村(社區)黨組織書記、村(居)委會主任隊伍建設的實施意見》,著力打造一條選拔培養“領頭雁”的“生產線”,通過抓“領頭雁”建強城鄉基層黨組織、提振組織力。
“生產線”悄然運轉之際,一大批“領頭雁”也在江北的天空中振翅高飛。
“不拘一格降人才”
——嚴格“選”,將最適合社區書記工作的好“苗子”選出來、用起來。
觀音橋,一面是熙攘繁華,一面是市井煙火。
出租車行駛在通往觀音橋九街的主干道,在狹窄路口忽然一拐,迥異于繁華商圈的景象赫然入眼:在觀音橋街道鯉魚池社區,年代久遠卻整潔光鮮的居民樓房鱗次櫛比。
鯉魚池社區屬于老舊社區。其轄區內,長安集團遺留的老居民區和新開發的經濟適用房并存。在快速發展的江北,類似的社區不在少數。
一身長裙、配搭細長高跟鞋——43歲的鯉魚池社區黨委書記李東蜀,言語舉止間透出重慶女人的爽朗與干練。
似乎看透了記者心思,她笑著解釋:“我打年輕起 ,就愛穿細長的高跟鞋,跑上跑下早習慣了,一點不影響我進門入戶。”
每當社區發生大事小事,這個愛穿高跟鞋的李書記,的確總是沖在最前面。
去年7月29日的下午,重慶天氣突變,狂風暴雨電閃雷鳴輪番上演。鯉魚池社區內,多處電線被大風吹斷,行道樹被連根拔起,居民們一籌莫展。
當日正在值班的李東蜀迅速作出決定:自救的同時等待救援。
從當日下午4點到次日中午20個小時里,李東蜀一直堅守在現場指導搶險工作。
次日中午,李東蜀仍舊在堅持。
這時,居民涂大芬和幾個老人發現,李書記的臉色突然變得蒼白。
“李書記中暑了吧?別干了。”涂大芬邊說邊把李東蜀往陰涼地拉。居民王婆婆趕緊給她喂了藥和水。
休息了片刻,李東蜀站起身來,繼續干。
“我的身體我知道,不要緊。”李東蜀笑著說。
一天一夜過去,社區的電終于通了,李東蜀卻病倒了。
事后,涂大芬和居民們給社區“兩委”送來了錦旗,拉著工作人員的手說:“李書記太不聽勸了!”
類似“不聽勸”的經歷,在李東蜀身上發生過多次。
在李東蜀回憶去年救災搶險的情況時,在七八公里外的石馬河街道石子山社區,社區黨總支書記李倩正在組織暑期夏令營活動。
石子山社區在去年11月才剛剛成立。社區居民多數來自龍湖源著小區,居民居住環境好、文化水平較高。
雖然在石馬河街道多個社區、崗位工作多年,但李倩對這個新崗位仍舊感到“棘手”。
2006年,從小在石馬河街道長大的李倩大學畢業,通過考試成為一名社區干部。
李倩以往工作過的社區,多屬拆遷安置的老舊社區,矛盾較為復雜,往往是居民主動找社區求助。而石子山社區則不一樣——當地居民關心的并不是常見的社區治理和矛盾調解問題,而是如何更好地提升生活品質。
擺在李倩和同事們面前的挑戰,由此也轉變為如何滿足居民們相對高端的個性化生活需求。
“這就需要社區干部轉變工作思路,主動融入居民,提升服務供給層次。”經過調研,李倩心里有了譜。
如何提升服務供給層次?
隨后來臨的暑期,讓李倩靈機一動:“何不從娃娃們入手?”
和同事們商量后,社區策劃了“走進多彩生活,感受快樂暑期”系列活動。小朋友們可以到社區參加繪畫、跳舞等興趣活動——這就解決了不少家庭假期孩子誰來看、作業誰輔導的問題。
初戰告捷,李倩的工作思路也越來越開闊,居民和社區的距離越走越近……
在江北,像李東蜀和李倩這樣的“領頭雁”并不是個例——在全區96個社區里,都配備了這樣一名“人崗相適、能吃苦、善創新”的基層黨組織書記。
將“李東蜀”們和“李倩”們選拔出來,正是江北區基層黨組織書記“生產線”著力的第一環節。
為此,江北進行了如下設計:
——嚴格選任條件:年齡一般在30歲以上,以大專及以上學歷為主,有5年以上村(社區)工作經歷或企業管理工作經歷,且任副書記3年及以上。
——注重干部儲備:打破身份、職業、資歷等界限,從現任村(社區)干部,具有企業工作經歷、退伍轉業軍人、高校畢業生等優秀人員中發現后備人選重點培養。
——嚴格選任方式:按照“干部本土化”原則,堅持“點對點找人”,形成“能者上、庸者下”的選人導向。
而在被精挑細選出來之后,等待“領頭雁”們的是一系列“歷練”。
“為有源頭活水來”
——通過制訂“個性化”成長方案,讓基層黨組織書記在“學”“用”結合的實戰導向下練硬“翅膀”。
今年3月,江北區委常委、組織部長黃祖英帶隊,前往上海考察城市基層黨建工作。
李東蜀也參加了此次考察。
考察結束時,黃祖英對李東蜀半開玩笑地說:“李書記,雖然你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我只能給你打60分——另外40分,要等你把在上海學到的經驗拿回去拓展應用之后再給。”
“全區域統籌、各領域融合、精細化管理……”看到上海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的精準程度,李東蜀陷入了沉思。
如何才能把工作做得更細、更準?
回重慶后,她做的第一件事情便是“學以致用”——將青青雅舍小區作為試點,把小區黨支部按樓棟數分為6個黨小組,讓全部47名黨員亮出身份,參與小區日常事務的宣傳和管理。
效果立竿見影。
小區居民苦于路面破損,下雨天路面坑洼積水,對出行造成諸多不便。
修補道路本是物業的職責,但由于種種原因,業委會還未成立。
居民只有將此事反映到社區黨委。李東蜀聽說后,便動員樓棟里的黨員挨家挨戶進行宣傳。
黨員們及時向業主傳達信息,講解大修基金的使用等情況,得到了業主的大力支持。隨后,小區很快經過招投標程序,引進維修公司及時對道路進行了修整維護。
“自家樓前的道路被修整了,堅實的瀝青路面,看著心里就高興。”不少居民說。
像這樣“學以致用”的成功案例,在全區基層黨組織中并不鮮見。
“學了就用,要不然就是白搭。”對于這次“學以致用”的實踐,李東蜀如是說。
而“學以致用”,正是江北區基層黨組織書記“生產線”著力的第二環節。
“基層黨組織的工作千頭萬緒,黨組織書記如果不具備不斷‘自我更新和‘自我提升的能力,就很容易和人民群眾的實際需求相脫節,從而影響組織力的持續釋放和組織作用的長效發揮。”江北區委組織部副部長張中舉說。
為此,“生產線”緊盯“學以致用”,為“領頭雁”們量身打造了科學合理的培養提升體系:
——實行分類培訓。每年村(社區)黨組織書記開展1-2次培訓,并根據他們的考核結果和干部日常表現開展差異化培訓。比如,對評定為“差”的村(社區)黨組織書記,則強化基礎知識培訓;對評定為“好”的,更偏向于培養創新能力和開拓意識。
——靈活培訓方式。提升基礎知識與業務能力,以課堂教學講授培訓。打開眼界、拓寬視野,以外出考察等培訓形式。
——強化實踐培訓。新任村(社區)黨組織書記,組織到街鎮機關進行一個月的輪崗實習。對考核為“差”的村(社區)黨組織書記,選派到考核為“好”的村(社區)掛職學習一個月,并由掛職村(社區)黨組織書記一對一幫帶。對考核為“好”的村(社區)黨組織書記,則選派到區級部門掛職學習。
對于這個培養體系,李倩很快就嘗到了甜頭。
“光是今年參加過的街道、區級、市級的培訓,就有五六次了,內容涉及黨建、紀檢、社區綜合治理等。”李倩說。
在石子山社區擔任書記之前,李倩曾在石馬河街道的六個社區工作過。
社區工作遇到的難點痛點、酸甜苦辣,李倩幾乎都“領教”了。如今成長為獨當一面的社區黨總支書記,李倩覺得,這是12年來多崗位鍛煉以及培訓、學習的結果。
“江山代有才人出”
——以嚴謹科學的考核制度例行慣例,以“嚴格獎懲”突出“嚴管厚愛”,打造立足基層、服務基層、奉獻基層的“鐵軍”。
說起馬善祥,李東蜀的目光中掩不住尊敬。
前不久上映的電影《幸福馬上來》,正是根據這位江北區觀音橋街道的優秀基層干部事跡所改編。
馬善祥和李東蜀又是十幾年樓上、樓下的老鄰居。
閑暇時間,李東蜀常常敲開馬善祥家的門,請教社區工作的方法和經驗。
今年“七一”前夕,社區舉辦“七一”講習所活動,李東蜀還請來這位老鄰居,給社區居民講解黨的十九大精神。
在老鄰居身上,李東蜀看到了何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從餐飲店老板娘到酒店大堂經理,這位經歷豐富的女人最自豪的,是如今“李書記”的身份。“錢哪里賺得完,為他人服務,能帶來真正的快樂與滿足。”李東蜀感嘆。
由于出色的工作表現,李東蜀獲得了考取公務員的機會。前年,李東蜀順利考上。李東蜀表示,只想在社區黨委書記這個崗位上一直干下去。
在石馬河街道,從社區“兩委”邁向其他崗位的優秀人才也不少。“有去區紀委任職的,有到國有企業擔任中層領導的……”李倩說。
事實上,為了持續激勵村(社區)黨組織書記干事創業的熱情,江北區委組織部培養“領頭雁”的第三個環節就是“如何管”——打造科學合理、獎懲有力、激勵導向明確的多層次的考核激勵機制:
——建立雙重考核機制,即將街鎮季度考核與年度綜合考核相結合,簡化考核形式、提升考核效率。
——實行考核激勵掛鉤,將村(社區)黨組織書記的收入與綜合考核結果掛鉤,對評選表彰工作中涌現出的優秀典型,給予精神鼓勵或物質獎勵。
——暢通書記隊伍出口,比如每年重點從優秀村(社區)黨組織書記中招錄(聘)公務員和事業單位人員;并探索建立村(社區)黨組織書記進入區屬重點國企或規模以上非公企業工作渠道。
…………
至此,一個覆蓋三大環節的基層黨組織書記“生產線”全部打通。
置身于觀音橋商圈中,林立商廈依舊繁華,熙攘人車依舊匆匆。
七月驕陽下,這支政治覺悟高、履職能力強、紀律作風好的村(社區)黨組織書記隊伍,正在江北區的大街小巷振翅高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