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廷虎
民營經濟是天生的市場經濟,是最有活力、最具創造力的經濟主體。改革開放40年來,重慶民營經濟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在穩定增長、促進創新、增加就業、改善民生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并日益成為我市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創新創業的主體力量、吸納就業的主要渠道和社會財富的重要來源,為全市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沒有民營經濟萬木茂盛的生動局面,就無從推動重慶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然而,盡管重慶民營經濟保持了蓬勃發展的良好勢頭,但還存在諸多阻礙其發展的因素——一些政府部門服務效能的低下,便是其中比較重要的一個。
為公眾服務是政府的職責。但是,在履行該職責的過程中,一些地方和部門還存在事關企業的事情不好辦、“放管服”改革不到位、政府服務跟不上等問題。
針對這些問題,市委書記陳敏爾在全市民營經濟發展大會上指出,要著力提升服務效能,深化“放管服”改革,做好“加減乘除”法,以政府工作效率換取企業發展效益。
如何“加減乘除”?
要以“加法”為引,強化民營企業要素保障——長久以來,一些民企由于受相關部門政策規定形成的“壁壘”以及自身實力等因素的影響,在滿足用地、用工、融資等需求時長期居于“弱勢”地位,從而影響了民營經濟的發展。要做好“加法”,相關政府部門就應當大力出臺相關政策措施,全力滿足民企在用地、用能、用工、融資、技術等方面各種合法合規合理的需求,在資源要素供給上做到國企和民企一視同仁,讓國營經濟和民營經濟各領風騷、共同發展、形成合力。
要做“減法”去負,減輕民營企業審批負擔——過去,辦企業搞審批跑手續是令不少企業家頭疼的難題,來來回回反復折騰,既損耗了企業家的時間精力,又客觀上阻礙了民營經濟的發展進程。要做好“減法”,相關政府部門就需要進一步簡政放權,深入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該放的堅決放下去,不讓企業跑冤枉路、辦冤枉事、花冤枉錢。還要建立完善權力、責任、市場準入負面及政策“四張清單”,每年清理并公布一次。著手完善“全渝通辦”相關措施,規范提升政務服務大廳功能,加強網上辦事平臺建設。同時,還要加大企業納稅繳費相關環節治理力度,切實減輕企業負擔,幫助企業把成本降下來。
要用“乘法”驅動,激發民營企業發展潛能——當今世界,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民營企業想要取得長足發展,也必須把“創新”挺在前頭。然而,不少民營企業自身實力有限,需要外力助推創新發展。因此,政府部門必須大力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加大舉措引進高層次人才、先進產業技術和布局高端產業鏈,并以此助推民營企業科技創新、技術改造、產業補鏈、招商引資和體制改革等,不斷釋放乘法效應,激發民營企業發展潛能,培育企業新動能。
要借“除法”聚力,引導民營企業正向發展——推動事業進步,需要集中力量辦大事,助推企業發展,也需要集中優勢資源攻堅克難。當前,民營經濟中還存在大量落后產能,如果不加甄別的予以扶持,將造成資源的極大浪費。政府部門應當大力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民營企業進行歸類甄別,為符合產業導向、政策導向的優勢企業配置更多的資源,助推其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并以此形成帶動效應,促使更多民營企業轉型升級,創新發展,助推社會經濟不斷進步。
如此“加減乘除”,持之恒久,相信重慶必將成為民營經濟發展成長的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