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幼飛
先來看這樣一組數據——
2017年,重慶民營經濟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50.5%,占稅收總額比重達到57.6%,對全市經濟增長貢獻率達55.2%。
改革開放40年來,重慶民營經濟從“微不足道”發展到占據“半壁江山”,成為重慶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創新創業的主體力量、吸納就業的主要渠道和社會財富的重要來源,對全市改革發展功不可沒。
民營經濟的發展程度體現了一個地區的經濟發展活力和潛力。激發民營經濟的活力,是重慶立足“兩點”、建設“兩地”、實現“兩高”的重要動力。
然而,和重慶民營經濟肩負的歷史使命相比,目前這“半壁江山”并沒能真正撐起重慶改革發展的“半邊天”。
2017年,重慶民營經濟總量規模不大,較之東部發達地區還有很大差距;在眾多本土民企中,躋身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的僅11家;全市民營經濟大部分集中在傳統產業、低端產業、資源型產業和勞動密集型產業,徘徊在產業鏈的低端……由此可見,要成為一支助推重慶立足“兩點”定位、實現“兩地”“兩高”目標的重要力量,重慶民營經濟還存在諸多必須補齊的“短板”。
那么,如何讓作為地方經濟“半壁江山”的民營經濟,真正撐起重慶未來發展的“半邊天”呢?
筆者認為,在全市民營經濟發展大會精神指引下,有這樣四個突破口可以著力——
一要擴總量——做大民營經濟總量規模。發展民營經濟需要企業和政府共同努力,各級黨委、政府要千方百計引導民營企業進入產業園區和標準化廠房實現集群發展、規模發展,從而激發規模效益。因此,要切實發展好民營經濟,一定的總量是基礎。
二要提質量——不斷提升民營企業發展質量。十九大報告指出“要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要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近年來,部分民營企業家存有“小富即安”的觀念,嚴重阻礙企業進一步發展。所以黨委、政府在提供政策支持時,企業家也要有高質量發展的思維。就比如當年的海爾——當這家跨國巨頭還是一家小冰箱廠時,時任廠長張瑞敏就曾將76臺外觀有劃痕、卻并不影響制冷功能的冰箱砸碎。張瑞敏的這一行為,不僅改變了海爾員工對于“質量”的觀念,更在以后進一步贏得了消費者的信賴。而贏得消費者的信賴,也就贏得了市場和未來。
三要善創新——推進民營企業自我創新。在這方面,重慶本土互聯網“龍頭”企業豬八戒網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創業之初,豬八戒網就推出了知識交易的全新模式“極客”平臺。從曾經受到輕視和質疑,到如今成為國內領先的服務眾包平臺,豬八戒網始終堅持自己的創新模式,也始終將創新作為自己的核心競爭力。當“淘寶”交易實體商品時,豬八戒網買賣個性服務;當“懸賞”模式滿足不了復雜項目時,豬八戒網開發出“招標”模式;當專業技能人士和交易量增加后,豬八戒網又將人才引入平臺開店,拓展業務范圍,利潤模式也從收取“過路費”升級到“鉆井”模式……一路堅持,豬八戒網用自己的成長,證明了創新是推動發展的第一動力。
四要樹品牌——加強民營企業品牌建設。這里再舉一個海爾的例子。據歐睿國際的銷量榜單顯示,海爾的產品在2017年以17.3%的市場份額位列全球第1,份額是美國惠而浦的4倍。面對眾多競爭,海爾之所以能夠脫穎而出,源于其對品牌建設的清晰認知。海爾的品牌建設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摒棄貼牌代工的捷徑,選擇艱難的自主創牌之路,建立本地化的研發、制造、銷售團隊;第二階段,高端轉型,圍繞物聯網時代,將“品牌引領”變為“生態品牌引領”,以用戶最佳體驗為標準下的迭代升級增值。
針對這四個突破口持續發力、久久為功、不斷擴大戰果,重慶民營經濟“半壁江山”必將撐起地方改革發展的“半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