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科技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天津 300222)
市值管理是指公司形成的一種組織機制,它努力促進公司內在價值達到理想狀態,使股東收益得到提高,在企業所能觸及的范圍內盡量使企業的股票價格達到企業預期戰略目標。股權分置改革后,資本市場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些變化讓資本市場重新思考市值管理這一問題。2014年,《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鼓勵上市公司建立市值管理制度”,市值管理逐漸受到重視。在企業中如何很好地實現市值管理成為人們思考的問題。肖練(2012)認為,應構建市值管理的基礎理論模型、理論體系,以及根據價值運營能力和相關發展、價值創造與體現等來構建實際評價體系。譚貴洪(2013)認為,市值管理受財務資本、流通性能、市場環境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并同時對這些因素進行了實證分析,結果表明滬深300指數、資產負債率、每股凈利潤和上市企業的價值正相關,流通股比率、GDP增長率和上市企業的價值負相關。夏鑫、傅元略和常葉青(2013)從企業市值管理的目標與價值創造、經營以及實現等方面進行分析。李文華(2015)認為,上市企業的市值管理中存在因為資本市場低效率導致理論與實際存在差別,進而導致市值管理運作扭曲等現象,他認為要改正偏差,提高市場運轉效率,以投資人的實際利益為出發點展開市值管理。
綜上可知,市值管理在上市公司中的影響越來越廣泛,提升公司的市值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話題。本文從多角度分析了市值的影響因素,并提出了相關的建議,希望市值管理在上市公司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得以提升。
股權分置改革完成后,國有企業大部分轉型成為了國有控股的上市公司,這一轉型使公司股東的利益愈加趨于一致,因為股價的變化直接影響著股東權益的變化,而簡單地利用原來的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的管理方法,已經不能使公司在資本市場中有良好的成績和表現。所以,如何高效地管理好市值成為上市企業著重關注的問題。中國交通建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交建”)和中國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建筑”)作為建筑行業的龍頭企業,企業規模較大,業務甚至拓展到海外市場,并且兩個公司在股權分制改革后上市,與市值管理模式在公司應用的時間點相契合,所以本文選擇中交建和中國建筑進行分析。中國建筑于2007年成立,2009年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正式上市,中交建于2006年成立,同一年在香港聯合交易所掛牌上市,由此來看,市值管理模式在兩公司的應用是大勢所趨。
1.中國建筑和中交建介紹及市值變化。中國建筑的主要業務包含房屋建筑、建設并投資基礎設施、開發并投資房地產等領域,同時,公司還拓展了海外業務,是中國最大的工程承包商之一。中交建是國內第一家在境外實現上市的國有基建企業,主要服務于基礎設施建設和房地產業務開發,業務范圍遍布世界百余個國家和地區。由下頁圖1可以看出,2014年中國建筑的市值是4 920億元,2015年的市值為8 430億元,同比增長了71.34%。2014年中交建的公司市值為4 229.8億元,2015年達到9 920億元,同比實現134.55%的增長。
2.中國建筑和中交建的財務指標分析。企業的市值由內在價值決定。內在價值主要體現在財務指標上,我們結合經濟規模指標、盈利能力、償債能力、營運能力、成長能力等幾個方面的數據對中國建筑和中交建進行對比研究,從而了解市值管理在上市公司發展中所起到的重大作用。
(1)經濟規模指標。凈利潤是體現公司運營業績的重大財務數據。2016年中國建筑的凈利潤高達290多億元,與2015年相比較,增速超14%。在2011年到2016年期間,中國建筑凈收益實現快速增長,5年內的利潤總額由135億元增長到299億元。在此期間,中交建的利潤總額也實現了逐年增長,但增長幅度較小,5年期間利潤總額從116億元增加到167.4億元。具體見圖2。

圖1 2014-2016年中國建筑和中交建市值對比

圖2 2011—2016年中交建和中國建筑凈利潤對比
營業收入是公司的基本經營效果以及獲得收益的良好保證。從圖3兩個公司的營業收入來看,2011—2016年的營業收入均持續穩步地增長。中交建在2011年的營業收入為2 954億元,2016年實現4 317億元,增長46.19%。中國建筑在2011年的營業收入近4 828億元,2016年高達9 598億元,增幅98.77%,接近一倍,并且中國建筑每年的營業收入幾乎為中交建的2倍。

圖3 2011—2016年中交建和中國建筑主營業務收入對比
每股收益反映的是每股稅后利潤。從圖4數據看,中國建筑和中交建2011至2016年每股收益逐年遞增,中國建筑的遞增幅度高于中交建,從2011年的每股0.45元增加到2016年的0.96元;中交建2012—2013年的每股平均收益為0.75元,低于2011年的0.78元,收益出現一些波動,2014年每股收益達0.86元,增長的程度較大。從絕對值上看,中交建的每股基本收益高于中國建筑。

圖4 2011—2016年中交建和中國建筑每股收益對比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2014到2015年,兩家公司的營業收入與凈利潤這兩個指標都有很大程度的提升,尤其是2015年,相比于之前的增長幅度更是顯著,這和兩個公司市值的變化幅度相吻合。而每股收益,中交建在2014和2015年的變化和其市值的變化很相近,中國建筑雖有增長,但效果不如中交建明顯。
(2)盈利能力。一個上市公司價值創造的大小受盈利能力的影響,盈利能力表示公司獲取利益的能力。一般來說,盈利能力的強弱影響著市值的變化,決定了一個企業未來價值的漲幅程度。盈利能力的高低可以根據營業利潤率、凈資產收益率的數據反映。
營業利潤率用公司的營業利潤和營業收入的百分比來表示。它能夠說明公司的經營水平,衡量在公司成本影響下,公司有效管理人員的經營獲利能力。由圖5可知,中國建筑每年的營業利潤率保持在5%左右,中交建基本保持在4.5%左右,且每年中國建筑的營業利潤均高于中建交。

圖5 2011—2016年中交建和中國建筑營業利潤率對比
凈資產收益率用凈利潤除以平均股東權益的比值表示,也指稅后利潤與凈資產之比,這個指標強調了股東自身獲益能力,用于研究企業利用自有資本效率的使用情況。凈資產收益率高,則反映投資帶來的效益好。從圖6可以看出,中國建筑的凈資產收益率保持在15.5%,而中交建反而每年都在遞減,從2011年大約15%左右遞減到2016年大約9.7%左右。

圖6 2011—2016年中交建和中國建筑凈資產收益率對比
(3)資本結構。資本結構是指公司資本價值的構成,強調企業債權和股權的比值,其對公司償債、融資能力以及未來盈利能力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資本結構一般根據流動比率、資產負債率等反映。
流動比率指流動資產和流動負債的百分比,是衡量企業短期之內償還欠款的能力指標。流動比率和公司短期內償債能力呈正相關。從下頁圖7數據可以看出,2011—2016年,兩者的流動比率都比較穩定。相比之下,中國建筑流動比率的數值高于中交建,表明中國建筑的資產變現能力好,短時間內償還債款的能力強。
資產負債率指負債總額和資產總額之比,說明了借債在公司資產中所占的比值。這一指標綜合衡量了企業的欠債程度,同時也反映出企業運用債權人現金進行生產運營的能力。從圖8數據來看,2011到2016年,兩個公司的數據大致相同且變化相對穩定,證明兩者籌資能力大致一樣。

圖7 2011—2016年中交建和中國建筑流動比率對比

圖8 2011—2016年中交建和中國建筑資產負債率對比
從盈利能力和資本結構中可以看出,營業利潤率、凈資產收益率、流動比率、資產負債率等指標從2011到2016年變化平穩,但總體的比率均不低,并且比率高的年份(例如2014、2015年),市值變化也很顯著。
(4)營運能力。營運能力表示公司經營運轉的能力,即利用總資產獲利的能力。通常,營運能力可以通過存貨周轉率、總資產周轉率反映。
存貨周轉率指銷售成本除以存貨平均余額,該指標能夠說明存貨的運轉速率,衡量存貨的流動性和資金占有份額的合理程度,反映出公司短期內的償債能力。由圖9可知,2011—2013年,中國建筑的存貨周轉率從3%降到不足2%,降低幅度相對較大,2014—2016年,變化幅度小,基本保持在1.91%左右。2011到2016年,中交建雖有降低,但變化幅度不大。

圖9 2011—2016年中交建和中國建筑存貨周轉率對比
總資產周轉率是指公司銷售收入凈額除以平均資產總額的百分比,它是評價公司總資產經營水平以及應用效率的綜合數據。總資產周轉率大,說明總資產的運轉速度快,進而說明公司的銷售能力強。從圖10可以看出,兩者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中交建的降幅要小于中國建筑,但是中國建筑的總體資產周轉率要高于中交建。
從圖9和圖10可知,這兩家公司的存貨周轉率和總資產周轉率的變化與市值變化趨勢不相匹配,可能這兩個指標均不能很好地說明對上市企業市值的影響。

圖10 2011—2016年中交建和中國建筑總資產周轉率對比
(5)成長能力。成長能力能夠表明企業未來的發展空間,主要通過凈利潤、凈資產來反映,而利潤、資產都與市值直接相關,是反映市值的重要指標。
凈利潤增長率是公司本期凈利潤較上一期凈利潤的漲幅程度。由圖11可知,中交建于2011年呈現較高的凈利潤增長率,達到25%左右,2012年呈現負數,證明凈利潤相對上一年不增反降,2013年又變為正數,但增幅較小。中國建筑的凈利潤增長率雖然出現漲幅不定的情況,但總體均為正數。
凈資產增長率表示公司本期凈資產增加額除以上一期凈資產總額的百分比,表明公司資本規模的擴張程度。由圖12可知,2011—2016期間,中國建筑的凈資產增長率呈現出逐年遞增的現象,漲幅也比較大。中交建漲幅不定,表明中國建筑的擴張速度比中交建穩定。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兩家公司在2014和2015年凈利潤和凈資產的增長較之前年份都有很大幅度的提升,而這兩年的市值變化和之前相比也有明顯的增長。由此可知,凈利潤增長率和凈資產增長率能夠說明市值的變化。

圖11 2011—2016年中交建和中國建筑凈利潤增長率對比

圖12 2011—2016年中交建和中國建筑凈資產增長率對比
1.利率變化。建筑業為國民經濟的進步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宏觀經濟指標的變化直接決定了公司股價的變化,而股價的增減直接影響了公司的市值增減,決定了建筑業未來的努力方向。本文就宏觀經濟指標中利率(采用中國人民銀行“一年期”數據)這一指標變化來分析其對市值的影響。利率一般和股價變動成反比例關系,利率如果提升,企業預期盈利就會降低,資金更多流向銀行儲蓄,股票價格因此下降。相反,利率如果下降,將會有更多的人把原本想存儲于銀行中的資金投資股市,公司盈利大幅增加,股市表現為牛市。從下頁表來看,利率呈現逐漸下降的趨勢,尤其是從2014年開始下降的幅度增大,因此股價會隨之上升。而結合圖1可以知道,兩家上市公司的市值在這兩年也開始出現了上漲,尤其是在2015年出現了大幅上漲。因此可以斷定國家調整利率會對公司市值產生影響。

2014—2016年銀行利率變化表
2.“一帶一路”倡議。國家出臺的相關政策或大力扶植的相關項目的實施,也會對相關企業市值造成一定影響。例如,黨的“十八大”以來,中交建和中國建筑借助“一帶一路”倡議,加速拓展市場,取得了明顯的經濟和社會利益。2016年,中國建筑新增加簽訂的合同業務的收入超過了2萬億元,營業收入和利潤在央企中排在了第四、五位,海外收入首次突破百億美元。由此可見,國家政策性因素的影響,對公司收入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進而促進股價攀升并對市值產生影響。
3.行業因素。現今社會發展迅猛,行業間的競爭日益激烈,行業中公司數量也在日益增加,建筑行業從2014年的81 141個企業下降到2015年的80 911個,2016年又漲到83 017個,而從第19頁圖1也可以看出,2015年的市值有著很明顯的增長。由此可以推測,競爭企業的增多會造成市值的下降。其次,競爭企業提高業務水平、創新水平也會增加企業的競爭力,競爭力的提高會使業務量提高,進而促進收入,影響市值。
總資產和每股收益與市值呈正相關,龐大的總資產是提升上市公司股價和市值的最重要保證,而總資產、每股收益的增加能促進公司盈利能力的提升,上市公司應正確掌握產業和資本之間的經營關系,充分利用整體上市、資產拆分、定向增發、發放股票股利、股票回購等資本運營的方式提高公司營運能力,進而增加公司價值。由于打開了市場全流通局面以及提升了市場監督效率,股價財務信息的含量也得到了快速提升,因而,上市公司必須充分利用資本運作手段,提高財務決策水平,以確保企業的穩定發展。
企業應按照自身的要求選擇合適的資本結構,將欠債的風險合理掌控在一定的范疇之內,同時還要優化資本結構,進而降低成本。企業應認真評估資本支出項目,把企業的有限資源合理配置在增強企業核心業務能力的領域,促使企業的業務組合盡量保證最優化,合理分配資產負債比率,促進企業價值達到最大,市值達到最優。
從上文分析可以看出,本文所研究的大多數財務指標均能對市值產生影響。所以,上市公司應該建立財務估值體系,這樣既能夠準確判斷出公司自身的價值,也能夠充分了解公司估值水平背后存在的根本原因,找到兩者之間存在差異的根源所在,以便及時根據差異實施相關措施。上市公司可以基于已有的財務數據,建立財務估價體系,進而評估未來2—3年內的盈利能力,并模擬一個理論估值,從而給資本市場確立一種投資預期,引導外部投資者做出合理的投資決策,促進公司的市值管理。
凈利潤對市值有著很大的影響。在收入一定的情況下,只能通過控制費用和成本來提高利潤,但是建筑交通行業成本改變的可能性不大,費用的支出主要依賴于工人工資,如果工資降低勢必造成工人工作積極性的下降,這對企業發展是不利的。所以可以通過提高收入來促進市值增長,這與上文的分析也是符合的。因為收入的增加基本上源于客戶,所以加強客戶管理關系很重要。客戶關系管理的工作主要包含:一是把遵從公司價值最大化作為目標,將市場作為指導方向,以客戶為核心、以服務為宗旨作為經營指導思想。二是建立客戶數據庫。三是實行差異化服務的營銷戰略,對固有客戶的信息通過采集、整合和研究,發掘客戶的潛在需要,爭取更大市場占有量。
國家政策對股市波動所起到的作用在于:一方面,結合經濟周期的特征做出的相關國家政策的調整即使不能直接對股票市場產生作用,但政策施行后能間接作用于股市并產生重大影響。另一方面,股市政策的變動對股價變化的相應調整起著直接作用。為此,企業應根據國家出臺的新政策,結合自身的情況制定發展戰略,大力發展企業自身的業務,努力開拓市場,持續創造公司價值。
企業應該積極搭建合作平臺,改善市值管理。要想與國外公司形成長遠的合作關系,僅依賴原有的產業是遠遠不夠的。長期有效的合作離不開創新,為此,企業應該嘗試新興產業,形成多產業發展,這樣才能與國外企業有更多的合作,創造更多的合作機會,合作增加,自然會創造更多利潤,進而提高企業的市值。同時,多產業繁榮將會增強企業的綜合能力,提升企業的競爭水平,更有利于公司發展,加強市值管理。
隨著市值管理概念的提出以及股權分置改革的實行,市值管理在上市公司中的地位日趨重要,企業要想實現更好的穩定發展,必須重視市值管理。上市的企業應該具有市值管理這一概念,積極實施市值管理策略,讓市值充分體現企業的內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