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勤奮
問:獻血對身體健康有影響嗎?
答:事實證明,健康適齡成年人獻血不超過自身總血量的15%或不超過10.5毫升/千克體重,不會損害身體健康。一般每次獻血量為200毫升或400毫升,為人體總血量的5%~10%。獻血后,儲存在肝、脾等器官的血液能夠及時補充循環血量,各種丟失的血液成分也能夠很快被骨髓的新生細胞所補充。
問:獻血安全嗎?
答:獻血時,各項操作均由具有采血資格的醫務人員進行,均使用經過嚴格滅菌的一次性采血器材,用后集中銷毀,確保獻血者不因獻血而感染疾病。因此,獻血是安全的。
問:什么是成分獻血?
答:成分獻血是指借助血細胞分離機,單獨采集某一種血液成分的過程。目前我國通行的成分獻血主要是血小板單采。在成分獻血過程中,捐獻者的血液在經過嚴格消毒的一次性全新密閉耗材中進行循環和分離,不會造成交叉感染。捐獻者在成分獻血前會進行比捐獻全血更嚴格的血液檢測,確保捐獻后自身的血小板計數仍在正常范圍內。
問:出現哪些情況要暫緩獻血?

答:接受口腔護理(包括洗牙等)后未滿3天、拔牙后未滿半個月、上呼吸道感染病愈未滿1周、傷口愈合或感染痊愈后未滿1周、女性月經期及前后3天、流產后未滿6個月、分娩及哺乳期結束后未滿1年、痢疾病愈后未滿6個月等情況下,應暫緩獻血。此外,與傳染病患者有密切接觸史者,自接觸之日起至該病最長潛伏期內,暫時不能獻血。
問:獻血前要做哪些準備?
答:獻血前,應了解哪些人、哪些情況不適宜獻血等知識,保證血液安全和自身健康。獻血前一晚,注意飲食清淡,不要過食油膩食物,獻血當天不要空腹;保證充足睡眠,避免過度疲勞。另外,放松心情也很重要,和曾經成功獻血的同伴一起獻血有助于消除緊張心理。
問:獻血時,出現不適該怎么辦?
答:絕大多數獻血者不會出現不適,少數初次獻血者可能由于心情緊張或準備不充分,會出現“暈血”“暈針”等情況。獻血時,獻血者身邊會有醫務人員陪伴,他們會密切觀察獻血者狀況。獻血者出現任何不適時,醫務人員會及時進行針對性處理。通常,不適癥狀會很快緩解。
專家提醒:獻血前做好飲食、睡眠等準備,采血時保持舒適體位、放松情緒、避免過度緊張,可減少“暈血”、“暈針”的發生概率。
問:獻血后一定要“靜養”和“進補”嗎?
答:獻血后,機體恢復迅速,不需要“靜養”或額外“進補”。獻血后,組織液會立即透過毛細血管進入血管,丟失的水、電解質在2小時內即可得到補充。與此同時,肝臟也會加速制造白蛋白,2天左右即可補足血漿蛋白質。紅細胞的少量丟失會刺激骨髓加速造血,約2周即可恢復到獻血前水平。血小板的恢復速度更快,通常在數天內即可恢復到獻血前水平。
獻血后24小時內不要進行強度較大的體力活動,以及高空、高溫作業。注意飲食均衡,葷素搭配,但不要“大補”。少數人會感覺疲倦,應注意休息,保證充足睡眠。通常,獻血后1~2天即可恢復日常生活。
問:兩次獻血需要間隔多久?
答:兩次全血獻血間隔應不少于6個月;兩次單采血小板獻血間隔應不少于2周(因特殊配型需要,由醫生批準,最短間隔時間可縮至1周),每年不超過24次,一次單采血小板后,與一次全血獻血間隔時間應不少于4周;一次全血獻血后,與單采血小板獻血間隔時間應不少于3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