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楓
隨著全社會保險意識的不斷增強,保險日益成為家庭的“保護傘”,幫助家庭成員規避風險事故。老年人作為家庭的特殊人群,由于身體各項機能逐漸衰退,身體免疫力、靈活性也在下降,更容易遭受風險事故。長大成人的孩子,為父母購買“孝心保單”不失為一個盡孝的好選擇,理財的同時,也能保障父母的老年生活。如何給老年人購買保險?老年人購買保險要注意哪些方面昵?
市場上的保險品種雖多,卻多對于投保年齡上限做了諸多限制,普遍為55歲、60歲和65歲。為避免“無保可投”的狀況出現,并擁有更多比較選擇保險產品的機會,購買保險需趁早。其次,從保險產品的費率角度考慮,在父母尚算年輕時為他們投保,保費相對更加便宜。隨著父母年齡增大,身體狀況會逐漸下降,可能因為健康原因被保險公司拒保或者被要求增加保費。

父母上年紀后,由于身體健康狀況下降,面臨的最大風險來自于疾病或者意外受傷,因此,購買“孝心保單”首先應該考慮投保健康險和意外險,其次在仍有余力的情況下為父母購買壽險。在購買定期健康險和定期壽險時還需注意要有“保證續保”條款,以保證保險期滿時無需體檢即可續保,避免因健康狀況變化被拒保或者提高保費的情況。人的一生罹患重大疾病的概率高達72%,而老年人更是重大疾病發生集中的人群,盡管重疾險的費率稍高,但也是為老人購買保險的重要選擇。挑選產品時,要盡量挑選全面規范的重疾保障。需要強調的是,為老人投保時,理財型保險需要謹慎考慮,因為這類產品一般需要長線投資才可獲得回報,而為老人交費的時間有限,尤其對60歲以上的老人,更要盡量選擇儲蓄或者其他穩健的理財工具規劃養老金。
由于保費與風險程度呈正比,年齡越大,死亡的風險越大,包含身故保障功能的養老險種的保費越高。因此保險業內一般認為,50歲以上的老人不再適合投保養老險,容易出現“保費倒掛”——即所交納的總保費之和大于能夠獲得的各項保障及收益之和的虧本情況。要避免“保費倒掛”,可為自己投保一份相應保額的10年期生死兩全壽險,將受益人指定為父母。這樣,10年后獲得的滿期保險金可以作為父母65歲后的養老金,而且所需的保費成本也小得多。
子女為父母盡孝,需綜合考慮自己家庭的實際情況量力而行,避免最終出現無力續保的情況,不僅使保險成為了自己的負擔,也無法實現對父母的完全保障。
在為父母投保之前,最好先對家庭的財務狀況、家庭結構和社保情況進行綜合分析,計算出可供保險消費的資金。一般認為,用于投保的費用最佳占比為家庭月收入的15%~20%,所投保險要盡可能將老人生病住院等所需的費用涵蓋其中。在投保商業保險時,還要將老人所享受到的社保納入考慮,在社保的額度基礎上增加一定保額的商業險種。最后,還要綜合考慮老人的生活特點,如父母喜愛旅游,或者平時經常幫助子女接送孩子,那么投保的時候也要將旅游保險和交通意外險考慮其中。
總的來說,老人最好的保險組合是:意外傷害保險+商業醫療險+防癌險(60歲以上老人通常買不到重疾險,可買防癌險)。